孙博文
- 作品数:48 被引量:799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水利工程更多>>
-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长江中游地区市场整合研究--基于湘鄂赣皖四省的数据分析
- 长江中游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及江淮城市群为经济增长极的城市集群。实现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是增强区域竞争力,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的重要方式。
- 李雪松孙博文
-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价格法
- 政府干预、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被引量:11
- 2019年
- 既有文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因素讨论较多,但鲜有直接探讨地方政府干预的生产率效应。文章采用199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来测度省级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探讨了地方政府干预对省级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干预显著抑制了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考虑内生性的条件下,采用LIML、2SLS和GMM等方法实证结果仍然稳健,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越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越明显,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持续走低的现象。文章的政策启示是,在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尽可能减少有形之手干预。
- 闫雨李成明孙博文李浩民
-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府干预全要素生产率
- 市场一体化是否有助于降低污染排放?——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5
- 2018年
- 消除市场壁垒,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于深化地区分工以及推动跨区域环境治理合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05个城市的相关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市场一体化对环境污染物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实证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的不同污染物排放均具有动态滞后累积效应,市场一体化对地区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机制比较复杂,不同污染物形成原因和治理手段的不一致,不同区域的发展阶段各异,导致市场一体化对污染排放的非线性影响结果依赖于样本的时间阶段、地区差异以及污染物种类的变化。本文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地区污染恶化的路径依赖,将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等指标纳入到地方考核体系,强化地方治理环境的激励;破除商品及要素市场分割的制度障碍,推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实现区域市场统一与绿色增长的协同发展;注重环境政策制定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风口,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中部应吸引高技术外资引入,通过学习与技术模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地区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西部地区面临着较强的环境约束,需要进一步强化外资的高技术与绿色化属性。
- 孙博文
- 关键词:污染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长江经济带
- 僵尸企业识别研究综述:修正与异质特征——基于企业产品创新的视角被引量:9
- 2019年
- 科学处置僵尸企业的前提是"精准识别"。本文系统梳理与比较了僵尸企业识别的部委标准、CHK标准、FN-CHK标准及相关修正标准的适用性特征。进一步,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13年数据,基于PSM方法检验了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对企业僵尸化的抑制作用及影响机制,证实了将企业产品创新指标纳入僵尸企业识别标准中的适用性,基于此提出了FN-CHK(新)标准,比较探讨了不同识别标准下僵尸企业的数量及财务特征,对FN-CHK(新)标准下僵尸企业的异质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FN-CHK(新)标准剔除了2285家具有产品创新能力但是被误判为僵尸企业的企业,各类识别标准下僵尸企业数量和比例均呈波动中下降的趋势;僵尸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非僵尸企业,虽然利润率、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都比非僵尸企业低,但面临着更低的融资成本。FN-CHK(新)标准下,僵尸企业比例存在西北、中部、西南、东北、环渤海以及东南逐渐降低的地域分布特征,僵尸企业集中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共事业行业僵尸企业比例最高,而且位于产业上游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僵尸企业比例高于其他行业;国有和集体企业僵尸企业比例高于私企、港澳台和外商企业;金融危机前后出口与内销企业僵尸企业比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未来僵尸企业识别与处置要求:将反映企业成长性与产品创新能力的指标纳入僵尸企业识别标准;分类指导以及针对性地处置僵尸企业;完善政府指导下的僵尸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等。
- 孙博文柳明张伟广
- 京津冀对内开放的协同研究
- 2018年
- 加快京津冀对内开放的实质是消除各种要素自由流通的障碍、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选取京津冀1986—2015年8大类商品价格、1985—2015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个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固定资本形成价格等指标,采用离散系数分析法、劳动生产率比较法、资本生产率比较法和相对价格法对京津冀区域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总体市场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落后于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区域内部的市场一体化程度有所不同,京冀的市场一体化程度低于京津、津冀地区。
- 马金秋赵秋运孙博文叶堂林
- 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部崛起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然而,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单中心"中心—外围"模式,导致城市急剧扩张、资源过度集聚、圈域内城市联系度弱化,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等问题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多中心城市集群发展与区域多中心联动协作发展模式,对于摆脱旧有以武汉为强核中心的痼疾,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研究结合"中心—外围"理论、共生理论以及协同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关联度、城市首位度、断裂点区位测度与评价,并最终提出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协同发展的前瞻战略。
- 孙博文李雪松张雨迪
-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共生理论
- 高铁开通促进了地区制造业集聚吗?——基于京广高铁的准自然试验研究被引量:61
- 2017年
- 研究以京广高铁沿线城市为观察样本,构建了高铁开通背景下的内生运输成本与工资的制造业集聚决定模型,利用2000-2014年面板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探讨了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制造业集聚效应将逐渐经历集聚加速阶段(阶段Ⅰ)、集聚弱化阶段(阶段Ⅱ)以及扩散阶段(阶段III)等三个阶段。高铁开通普遍提高了站点城市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对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处于集聚弱化阶段(阶段Ⅱ),对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处于集聚加速阶段(第Ⅰ阶段)。
- 李雪松孙博文
- 关键词:高铁开通制造业集聚
- 生态补偿视角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被引量:18
- 2014年
- 生态补偿是实现环境污染负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措施,通过环境侵权主体对环境污染受害主体的利益补偿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环境污染事故频发以及日趋严重损害给污染企业生态补偿以及资金赔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从而引入多层次的保险机制到生态补偿的整个过程中很有必要。本文建立了生态补偿事前预防、事中补偿以及事后成本评估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包括责任保险、再保险、第一方保险和直接保险、风险分担协议、污染者担保以及环境基金等保险机制在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功能,并最终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例,完成了具有法律适应性、功能有效衔接以及保障措施有力的制度设计以及实践路径选择。
- 李雪松孙博文
- 关键词:生态补偿保险机制环境污染责任险
- 市场分割影响经济增长的新经济地理解释与实证--来自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
- 本文将非对称的市场分割政策纳入到了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之中,探讨了市场分割影响区域与总体空间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此外还贡献了一个长江经济带2000-2014年城市、流域与城市群等不同地理尺度的市场分割面板数据库,并利用面板...
- 孙博文
-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业地理集中
- 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溢出效应——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被引量:16
- 2019年
- 为了探索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机制和效应,从一般均衡理论模型角度出发分析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影响的理论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以及经济增长地理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一方面,产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金融危机之前为正外部性,金融危机之后具有负外部性。另一方面,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有助于毗邻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提升。长期来看产业集聚对于经济增长溢出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效应都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毗邻地区的经济增长溢出也有正的外部性;短期来看,金融危机之前间接效应损失大于直接效应损失,而金融危机之后则相反。
- 陈路孙博文谢贤君
- 关键词:产业集聚一般均衡模型新经济地理学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