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松
- 作品数:139 被引量:1,573H指数:2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水利工程更多>>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 2014年
- 南水北调工程是调节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调水工程,水源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不可忽视。运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构建水源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指标权重,并重新定义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方法,然后就对水源区2005年--2010年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等发展指数及水源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最终结合相关结论提出提高协调发展度的相关对策。
- 李雪松张杰平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熵值法协调度协调发展度
- 打造湖北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被引量:5
- 2020年
-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多方面深刻的影响。为加快疫后湖北经济社会的重振,湖北省推出多项宏观刺激政策,抓住疫后机遇进一步打造湖北自贸区升级版,提升内陆开放度,着力占据全球产业链高端。虽然目前湖北自贸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开放程度较低、建设进度较慢、营商环境较差等问题。只有抓住机遇,进一步建设国家级创新产业示范区,加大口岸开放、扩容自贸区、促进联动发展,才能推动湖北省自贸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 李雪松龚晓倩
- 资源整合、制度创新与发展产业集群——以武汉市环保产业为例被引量:6
- 2011年
- 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国家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扶持的领域。武汉市发展环保产业既有国家政策支持、宏观环境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科教资源丰富和区位优势明显等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又存在市场信息资源整合不够、科教资源整合不够、政策资源整合不够与制度创新不足等发展障碍。武汉市发展环保产业必须实施资源整合,创新制度和体制,从而更好地促进武汉市环保产业集群的大力发展,把其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 李雪松叶小俊
- 关键词:环保产业资源整合产业集群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被引量:55
- 2016年
- 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测量水生态文明,指导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综述国内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文献基础上,按水生态、水经济和水社会三大系统,从水生态、水工程、水经济、水管理和水文化等方面筛选了18项指标构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平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会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长沙、杭州、成都和贵阳的城市水生态文明综合得分靠前,上海、南京得分较低,并且与其他城市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会城市的水生态文明状况划分为5个等级,以体现不同城市水生态文明的差异性,并按空间格局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水生态文明程度。
- 任俊霖李浩伍新木李雪松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长江经济带
- 欧盟水资源管理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欧盟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在跨国界河流水资源管理的政策实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欧洲水资源管理政策经历了水质标准制定阶段、排污限制阶段和综合管理阶段,于2000年颁布了《欧盟水框架指令》,建立了一个综合水资源管理的框架,提供了...
- 李雪松秦天宝
- 关键词:欧盟跨界河流水质标准
- 文献传递
- 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两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被引量:2
- 2014年
- 构建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评级体系,并进一步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2006年至2011年"两型社会"建设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基于STIRPAT模型对影响"两型社会"建设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技术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但圈内各城市"两型社会"建设不均衡,武汉市对城市圈两型建设贡献较大;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因素中,国民收入、城镇化水平、综合能耗、废弃物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碳排放强度等都会显著影响建设成效。武汉城市圈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着力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优化城市圈产业结构,发挥武汉集聚辐射作用,加快圈内其它城市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一体化进程。
- 李雪松孙博文夏怡冰
-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STIRPAT模型
- 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与分析被引量:94
- 2019年
- 为探究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研究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建设,适宜大区域、多城市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从时空两个纬度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09个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5年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环境总体耦合协调性较好,在15年间由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转变,但是其耦合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优于西部,省会城市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还指出,在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起最重要作用,而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石。由此,提出要提升人力资本、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间共同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 李雪松龙湘雪齐晓旭
-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 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农村水环境治理机制研究
- 在广大农村地区,落后的水环境治理与日益膨胀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使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并且呈现出迅速恶化的趋势。本文从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出发,基于公共物品理论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水环境治理中存在的治理主体缺失、治...
- 李雪松叶小俊李林鑫
-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公共物品理论污染防治
- 中国基层综合行政执法的改革逻辑:一个“嵌入性”的新议题被引量:15
- 2020年
- 制度性嵌入、资源性嵌入、关系性嵌入的“三位一体”构成了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嵌入性逻辑的理论框架。基于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政策执行力提升梗阻的现实困境,以制度性融入完善综合行政执法的制度安排,以资源性融入优化综合行政执法的资源配置,以关系性融入重构综合行政执法的关系网络,可以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强大动力。
- 李雪松
- 关键词:改革逻辑嵌入性
- 论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被引量:13
- 2004年
- 经济全球化引发世界范围内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城市核心竞争力是城市所特有的 ,与其他城市相比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且不易被模仿或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创建形式有发展特色经济、实施集中战略、培育规模经济、建立科技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建立虚拟经济等。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主要通过发挥城市比较优势和提高竞争优势两方面进行 ,要实现比较优势功能化、产业化、品牌化、布局优化 ;推动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发展新的产业组织形式、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提高竞争优势。
- 丁小强李雪松
- 关键词:城市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产业组织形式虚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