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艺
- 作品数:29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风云三号卫星组网微波湿度计观测资料的西南涡预报晴空同化初步分析
- 2025年
- 从2008年5月发射FY-3A星到2023年相继发射FY-3G星和FY-3F星,风云三号极轨系列卫星观测网越发完善,使得卫星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辨率都得到很大提高,促进了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西南涡受复杂地形影响而生成于青藏高原东侧700~850 hPa高度,是影响我国夏季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本研究基于WRF模式及WRFDA同化系统,利用FY-3C和FY-3D卫星组网微波湿度计观测资料进行晴空同化试验,并探究不同稀疏化设置对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星下点分辨率相近的30 km稀疏化设置对于同化和预报的效果最好;同化卫星组网资料优于单个卫星资料,从而改善预报降水落区,降低大量级降水的虚报率,使降水预报准确率得到提高;单独同化FY-3C星微波湿度计资料对湿度场预报的积极影响更大,而单独同化FY-3D星微波湿度计资料对风场的预报改善更好。
- 姜祈帆陈科艺希爽张利红范娇
- 基于科研导师制度的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探讨——以“数值天气预报”和“雷达气象学”本科教学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基于科研导师制度,提出对现有本科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将气象观测和数值天气预报教学与导师科研工作有效融合的教学形式,可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及效率、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以及气象业务能力等方面均显著提升;科研论文、创新大赛成果较以往更为丰硕,形成“教”“学”互助的良性循环机制。创新性实验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支持学院学科建设,培养既熟练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和观测应用技能,又能够在业务单位迅速熟悉气象预报系统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陈科艺郑佳锋郑佳锋
- 关键词:实验教学模式
- 基于降水特征的华西雨屏地理范围界定被引量:1
- 2023年
- 华西雨屏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区域,是中国西部年降水量的高值区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明确其地理范围有助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山区发展和灾害防治。本文基于1975—2014年地面降水数据和2010—2019年CMORPH卫星降水数据,通过计算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空间距平值及应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华西雨屏带与周边地区的降水差异,首次界定了华西雨屏的地理范围。结果表明:(1)华西雨屏带的整体范围北起广元市嘉陵江附近,沿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及山前平原逆时针向南,止于宜宾市中东部,其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都明显高于周边地区;(2)华西雨屏带由核心区、南支区和北支区组成,核心区位于雅安—峨眉山地区,即狭义华西雨屏区,南支区主要在冬半年表现出较高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北支区在7—9月因多发暴雨而降水量偏高,南、北两支均是周期性的“准雨屏带”;(3)华西雨屏带降水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在研究华西雨屏带气候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时应注意区分季节和地区。本研究能提高人们对华西雨屏的认识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胡文斌乔雪陈科艺唐亚
- 关键词:气候特征生态建设降水分布四川盆地
- 江南北部地区梅雨期降水与海温的SVD分析被引量:7
- 2006年
- 对江南北部地区梅雨期降水和海温的SVD分析结果表明,与江南北部地区梅雨期降水异常相关的海温分布型是西正东负型,关键区恰好处于相关最显著的部位。前一年10—12月为海温的关键影响时段,且与梅雨期降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在该海温异常型的影响之下,江南北部地区次年梅雨期降水异常表现为同位相变化特征,而长江以南的下游地区为受其影响最显著的区域。
- 陈科艺王谦谦胡娟毛文书
- 关键词:梅雨海温异常SVD分析
- 北京地区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的参数化方案敏感性试验
-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重污染事件频发,给社会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重污染预报预警是有效防控重污染事件的重要技术手段,而气象预报又是影响大气重污染预...
- 韩丽娜唐晓陈科艺
- 关键词:气象模拟参数化方案
- WRF模式中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南海土台风“Ryan”模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为了研究数值模式中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南海土台风模拟的影响,以T9514号南海土台风"Ryan"为例,利用中尺度WRF-ARW模式(版本3.7.0)作对比试验,分析比较使用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台风路径、强度和相关物理量。结果表明,由Kain-Fritsch (KF)方案模拟得到的台风路径有北折过程,台风移速较快,台风强度较弱;由Betts-Miller-Janjic (BMJ)方案模拟得到的台风移动速度快,台风中心对流强,台风强度较强;由Tiedtke (TDK)方案模拟得到的台风路径最接近实况路径,台风强度较弱。
- 梁家豪陈科艺李毓
- 关键词:大气科学WRF模式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台风路径台风强度
- 近三十年以来热带大西洋增温对南极西部冬季海冰变化的影响
- 2021年
- 1979-2015年,南极西部冬季海冰存在明显的长期趋势,主要表现为罗斯海海冰增多,而阿蒙森海和别林高斯晋海海冰减少。为了研究造成海冰再分布过程的影响原因,采用了一组不同复杂程度的大气模式以及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热带大西洋升温对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并结合观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最后使用耦合模式直接模拟了热带大西洋的增温趋势对南极西部海冰的强迫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热带大西洋升温会激发大尺度准定常罗斯贝波影响南半球大气环流,加深阿蒙森低压。阿蒙森低压的加深通过影响表面风场进一步造成南极西部地区海冰的偶极型变化。鉴于南极海冰对于深海环流的驱动至关重要,此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并完善当前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及年代际变率机制的理解。
- 黄奥男宋晨涛陈科艺王馨悦辛美娇李熙晨
- 关键词:气象学南极海冰海表温度
- 武汉市冬季重污染过程中PM_(2.5)组分特征与区域来源解析被引量:3
- 2024年
-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相继实施,在高强度的污染治理下,中东部地区PM_(2.5)污染改善效果显著。为探讨在PM_(2.5)浓度不断降低的背景下,仍时有发生的武汉冬季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及特征,以2020年12月武汉地区一次长达10 d的重污染过程为例,利用多种观测数据和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分析污染过程中PM_(2.5)的化学组分特征和区域贡献等。结果表明:污染日二次无机盐SNA(SO_(4)^(2-)、NO_(3)^(-)和NH+4)和碳质组分(EC和OC)在PM_(2.5)中的占比高(分别为78%和18%),NO_(3)^(-)的占比从清洁日的36%上升到污染日的46%,是污染过程中占比最高的化学组分。污染期间,NO_(3)^(-)和SO_(4)^(2-)的浓度比为2.9~6.1,因此二次无机盐的主要来源可能是移动源;OC和EC的浓度比为3.0~9.8,因此碳质组分的主要来源可能是燃煤源。污染期间主要有河南-孝感-武汉和安徽-黄冈-武汉2条污染传输带,污染物传输以武汉周边城市的近距离输送为主,随着污染程度加重,武汉本地及武汉城市圈的区域贡献增加。重度污染天是静稳天气下持续的偏弱东风和西北风输送的污染气团在不易扩散的天气条件下累积形成的。
- 王健颖唐晓陈科艺胡柯王瑶丁宁韩雨阳
- 关键词:污染过程
- 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与海温的SVD分析及相关数值模拟
- 本文从气候角度出发,在探求海温与梅雨降水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江淮地区区域气候与海温关系的数值模拟试验,力图探讨海温异常影响江淮地区梅雨降水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1)江淮南区梅雨期降水与前一年10~12月南海海域海...
- 陈科艺
- 关键词:梅雨期降水海温异常数值模拟区域气候
- 文献传递
- 应用OMI卫星资料监测蒙古戈壁沙尘的传播被引量:14
- 2012年
- 利用2005—2007年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卫星的气溶胶指数AI(Aerosol In-dex),分析了沙尘传播的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戈壁与北美西海岸地区(40°-50°N,120°-130°W)的AI指数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两地具有源区和被影响区的关系。通过计算沙尘传播时间的滞后相关系数,得到从蒙古戈壁到美国西海岸的沙尘传播时间约为6~7天,且通过了99%信度。利用滞后相关系数,获取了沙尘传播信号,并对沙尘的远距离传播进行了预报。
- 陈科艺彭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