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晨
-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应用一个新的局地化EnOI同化模块对中国海SST及SLA进行同化和后报试验
- 李熙晨
- 关键词:同化
- 热带偶极模态及其物理机制
- <正>随着卫星观测数据的增多,人们得以对全球海平面温度进行实时观测。科研人员发现,过去30年间的热带海温变化存在着较强的纬向不均匀的形态,具体表现为热带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强烈增温以及热带东太平洋的降温。东西反向的...
- 李熙晨
- 关键词:热带海温海表温度物理机制
- 文献传递
- ERA5资料应用于中国地区太阳能资源评估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利用中国40个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对ERA5再分析资料太阳能资源要素进行误差评估,结果表明:ERA5资料与台站资料的地表月水平面总辐射回归方程可决系数为0.999。ERA5资料与各台站资料均方根误差最大值为8.7 MJ/m^(2),平均值为4.9 MJ/m^(2);相对均方根误差最大值为2.4%,平均值为1.0%。ERA5资料与各台站资料年际变化误差最大值为19 MJ/m^(2),平均值为3 MJ/m^(2);百分比年际变化误差最大值为0.5%,平均值为0.1%。ERA5资料与台站资料稳定度误差最大值为0.013,平均值为0.003;百分比误差最大值为2.9%,平均值为0.8%。ERA5资料与台站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应用于中国太阳能资源评估是可行的。
- 张双益李熙晨
- 关键词:太阳能太阳辐射太阳能资源年际变化稳定度
- 近三十年以来热带大西洋增温对南极西部冬季海冰变化的影响
- 2021年
- 1979-2015年,南极西部冬季海冰存在明显的长期趋势,主要表现为罗斯海海冰增多,而阿蒙森海和别林高斯晋海海冰减少。为了研究造成海冰再分布过程的影响原因,采用了一组不同复杂程度的大气模式以及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热带大西洋升温对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并结合观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最后使用耦合模式直接模拟了热带大西洋的增温趋势对南极西部海冰的强迫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热带大西洋升温会激发大尺度准定常罗斯贝波影响南半球大气环流,加深阿蒙森低压。阿蒙森低压的加深通过影响表面风场进一步造成南极西部地区海冰的偶极型变化。鉴于南极海冰对于深海环流的驱动至关重要,此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并完善当前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及年代际变率机制的理解。
- 黄奥男宋晨涛陈科艺王馨悦辛美娇李熙晨
- 关键词:气象学南极海冰海表温度
- 2020年夏季超长梅雨过程中不同等湿静力能层的大气质量收支
- 2024年
- 本文运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1980~2020年ERA5再分析数据集,从等湿静力能(MSE)大气质量环流的角度研究了2020年夏季超长梅雨期间各等MSE层大气质量和质量通量的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20年超长梅雨过程中,从热带到中纬度梅雨区大气普遍向更高的等湿静力能层抬升。345~350 kJ/335~340 kJ等MSE层的质量异常增多/减少最为显著且与区域降水呈显著的同期正/负相关,因此335~350 kJ是2020年梅雨季的关键MSE变化范围。来自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的高能空气向梅雨区汇聚是此次梅雨降水异常的重要原因,而局地静力不稳定性并无显著偏强异常。梅雨区345~350 kJ/340~345 kJ等MSE层大气质量日变化由绝热质量通量异常主导,进一步发现这两层的绝热质量通量异常超前降水1~2 d时两者的正/负相关性最好。在梅雨季的不同阶段,强降水前期等MSE绝热质量通量异常特征及其经纬向分量的相对重要性有所不同。在梅雨季初期,强降水前一天梅雨区345~350 kJ等MSE层质量收支异常偏多,主要由经向质量通量异常贡献;在梅雨季末期,强降水前两天梅雨区340~345 kJ层质量收支异常偏少,主要由纬向质量通量异常贡献。上述等MSE质量环流异常信号可以作为出入梅时间及梅雨强度的前兆信号之一。
- 缪玉洁虞越越陈刚管兆勇李熙晨
- 热带海温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海平面高度
- <正>最近30年,随着卫星数据的增多,人们得以对全球海平面进行实时观测。科研人员发现,海平面高度的局地变化受风场和次表层热容量等多种因素影响,而这些气象要素又进一步受到海表面温度的强迫。在本文中,我们应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
- 李熙晨
- 关键词:海气相互作用海平面高度热带海温
- 文献传递
- 新生代南极冰盖演化的模拟研究——气候场不确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观测显示,南极冰盖在始新世到渐新世交界时期(34 Ma)开始形成,之后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冷而扩张并趋于稳定。以此为约束,可以检验气候模式和冰盖模式在模拟中晚新生代气候和冰盖演化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冰盖模式ISSM4.18,分别使用两个气候模式CESM1.2.2和NorESM-L模拟得到的新生代气候场为强迫场,对南极冰盖的演化进行了模拟,对比了两种气候场得到的南极冰盖演化的差异。其中,CESM1.2.2模拟采用的CO_(2)浓度是以重建的全球平均温度为约束反推得到的,而NorESM-L模拟则是采用由地质记录中的CO_(2)代用资料重建得到的浓度。结果显示,CESM1.2.2模拟的气候场在30 Ma时可以在东南极形成冰盖,在20 Ma和10 Ma该冰盖持续存在,但始终都没有形成显著的西南极冰盖。而NorESM-L模拟的气候场在10 Ma之前都不能形成冰盖,但在10 Ma时可以形成包括西南极冰盖在内的大冰盖。总的来说,使用CESM1.2.2模拟的气候场给出的南极冰盖演化相对更为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新生代全球平均温度重建的合理性。
- 满凯魏强谭宁张仲石李熙晨刘永岗
- 关键词:南极冰盖古气候新生代
- 卷积神经网络在ENSO预报中的应用
- 2022年
- 为提高对ENSO的预报能力,同时针对用机器学习方法做气候预报时观测资料不足的问题,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架构,以CMIP6模式资料和GODAS观测资料为数据集,训练出一个应用于ENSO预报的神经网络。结果表明,在训练神经网络时引入CMIP6模式资料能提高数据量,解决了机器学习中观测资料不足的问题。在时效为1~9个月的后报实验中,神经网络的表现优于传统的动力模式和统计模式。对照实验显示模式数据的加入以及采用集合预报的方法有利于改善预报效果,热含量数据的加入则表现出负面效果。对后报实验的结果分析显示,神经网络的预报准确度存在年内和年际变化,其中年内变化与ENSO预报中普遍存在的春季预报障碍有关。实验结果显示卷积神经网络在ENSO预报中的有效性。
- 李孝涌陈科艺李熙晨
- 关键词:气象学海气相互作用ENSO卷积神经网络
- Tropical Atlantic impacts on the decadal climate variability of the tropical Ocean and atmosphere
- 李熙晨
- 热带海温变率和南极气候之间的遥相关
- <正>最近30年,南极经历着急剧的气候变化。南极西部尤其是南极半岛区域观测到了全球最快的升温现象,达到近1.2K/10年。在全球变暖以及北极海冰加速融化的背景下,南极海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了扩张的趋势,并在局部呈现出...
- 李熙晨
- 关键词:热带海温南极海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