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坚
- 作品数:23 被引量:111H指数:7
- 供职机构:英德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有创颅内压监护仪在开颅术后患者病情观察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护仪在观察开颅术后患者病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硬膜下的颅内压监护,发现患者有颅内压持续增高的情况时,可及时为其复查头颅CT。结果:通过对50例颅脑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及时地发现了有术后颅内血肿患者15例,其中有8例患者实施了二次手术,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对开颅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能明显地降低其因术后颅内血肿导致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有创颅内压监护仪能不间断地测定患者的颅内压,该方法比起传统的通过腰椎穿刺法测定颅内压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朱道平陈国坚陆海颖卢智刘仕武
- 关键词:开颅手术迟发颅内血肿颅内压增高
- 动态CT扫描技术在早期诊断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动态CT扫描技术在早期诊断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298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2次及2次以上的CT扫描动态观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298例颅脑外伤患者中,有60例患者被检出迟发性颅内血肿,其病情确诊的时间距受伤时间为4个小时至12天,大多在24个小时内。结论:为颅脑外伤患者施行动态CT扫描可早期筛查迟发性颅内血肿,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朱道平陈国坚刘仕武卢智沈冠豪
- 关键词:颅脑外伤颅内血肿动态CT扫描
-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在去骨瓣术后患者中的疗效,提高重型脑损伤病人的生存率。方法于2001年1月~2008年5月,将重型脑损伤颅脑外伤术后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于开颅术后第3天行腰穿放液每天或隔天一次;治疗组35例于开颅术后第3天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脊液中红细胞<100×106/L的时间分别为伤后(5.0±2.5)d和(10±8)d(P<0.01);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伤后(7±3)d和(27±10)d(P<0.01);减压骨窗凹陷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术后(2±1.5)d和(11±3)d(P<0.01);治疗组良好15例,重残5例,死亡8例,对照组良好12例,重残10例,死亡15例,P<0.05。结论腰大池放置引流管,血性脑脊液廓清快,减压骨窗凹陷早,清醒快,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死亡率和重残率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 华春华陈国坚袁荣军蔡徐杰朱道平
- 关键词: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去骨瓣减压术腰大池引流
-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对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8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双盲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40例。对比组实施常规颅骨修补术,研究组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85±3.5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5.69±12.14)分,均明显优于对比组的(21.46±2.33)、(56.31±1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明显高于对比组的30.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比组的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患者的效果较好,能够更快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国坚朱道平卢智李奕秋沈冠豪沈绍星陈文波
- 关键词:脑外伤
- 超早期冷光源辅助下去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度高血压脑出血
- 2014年
- 目的研究超早期冷光源辅助下去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超早期冷光源辅助下去大骨瓣开颅手术处理的50例重度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50 m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愈后。结果 50例病例,生存41例,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Ⅰ级,恢复正常10例;Ⅱ级,生活自理11例;Ⅲ级,需要他人帮助13例;Ⅳ级,卧床有意识2例;Ⅴ级,植物生存5例;死亡9例。病死率21.95%。结论对重度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50 ml)患者应尽量争取超早期实施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能够降低病死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朱道平陈国坚陆海颖刘仕武卢智沈冠豪
- 关键词:重度脑出血高血压大骨瓣冷光源
- 血清NSE对急性脑出血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按1995年我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为轻型25例(0~15分),中型21例(16~30分),重型14例((31~45分)。分别于发病后24h以内,3d,7d,14d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SE水平。结果 3组间NSE水平比较第14d中型组与轻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段重型组与轻、中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组和恢复良好组各时间段血清NSE水平对比差异明显(p<0.01)。结论血清NSE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用于对脑损伤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
- 黄清容孙艺萍陈国坚
-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电化学发光法
- 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手术切除程度、肿瘤周围水肿、有无“脑膜尾征”、肿瘤形状、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有无钙化、肿瘤界限等因素与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程度、肿瘤周围水肿、有无“脑膜尾征”、肿瘤形状、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有无钙化、肿瘤界限等因素与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及预后显著相关。结论尽可能彻底的手术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良性肿瘤的复发,手术切除程度、肿瘤周围水肿、有无“脑膜尾征”、肿瘤形状、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有无钙化、肿瘤界限等因素可做为良性脑膜瘤的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并成为制定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依据。
- 袁荣军华春华陈国坚
- 关键词:良性脑膜瘤复发预后
-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瞳孔散大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瞳孔散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瞳孔散大病例按手术时间随机平分为2组,治疗组在发病到手术时间<6h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发病到手术时间>6h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残疾率与死亡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瞳孔散大患者救治关键是争取时间进行手术治疗,加强术后护理,从而挽救更多重危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
- 陈国坚卢智肖仁威张名文李奕秋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手术时机
-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术在神经外科重症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术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神经外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根据其病理情况,给予合适的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结果痊愈25例,痊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1.4%,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在积极预防的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陈国坚朱道平卢智肖仁威李奕秋
-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肺部感染
- 慢性硬膜下血肿66例诊断与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预后情况。45例均匀一致低密度影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单孔钻颅方法,血肿腔不予冲洗;21例混杂密度影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双孔钻颅方法,仅5例因引流欠通畅而予血肿腔冲洗,其余病例血肿腔亦不予以冲洗。结果本组66例全部治愈。13例患者有少量硬膜下积液。平均随访3.5个月,4例积液消失,9例减少或未增加。结论单孔或双孔血肿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可根据CT影像学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华春华袁荣军陈国坚林元沛张名文
-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慢性颅脑手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