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福
- 作品数:69 被引量:42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预防医学科研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南京市某区居民血脂异常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居民的血脂异常发生情况、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防控对策。方法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询问法进行入户调查,掌握其一般情况、过去一年食物摄人频率及每次食用量,测量研究对象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以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建立膳食模型,提取主要因子,将因子得分分为三等分(用T1~T3表示)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1 404人,男性618人,女性786人,平均年龄为(51.53±14.16)岁;血脂异常者为372人,占26.50%;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其他层次文化水平均是健康的保护因素,豆类饮食模式T2等级相对于T1,甜品饮食模式T3相对于T1,是健康的保护因素;患有糖尿病,超重、肥胖,蛋白质模式T2相对于T1,是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众多,良好的生活方式及健康的膳食模式对预防血脂异常意义重大。
- 金迪谢玮郭宝福姜云孙燕群谢国祥
- 关键词:血脂异常合理膳食
- 南京市城区儿童少年夏季饮品摄入现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通过了解南京市儿童少年各类饮品饮用频率、饮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营养宣教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南京市288名儿童少年的基本情况和各类饮品饮用情况。结果调查对象经常喝的白开水、瓶装水平均饮用量分别为603、630 ml,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牛奶及酸奶平均饮用量分别为483、396、310和152ml。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少年白开水、牛奶、瓶装水、碳酸饮料饮用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碳酸饮料饮用情况呈现性别差异,家庭收入水平对饮品摄入没有影响。结论应该对孩子及其家长开展广泛的营养教育和行为干预,引导儿童少年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促进儿童少年养成良好的饮品摄入习惯。
- 姜云谢国祥郭宝福池红冯佩蓉金迪
- 关键词:软饮料儿童少年
- 南京市一起斯坦利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及溯源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对食物中毒事件中所采集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快速查明食物中毒原因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10份可疑食品、2份餐具涂抹样和5份患者粪便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分离菌株采用CLSI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应用PFGE分型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份可疑食物和3份患者粪便经实时荧光PCR检测为沙门菌阳性,同时分离到4株斯坦利沙门氏菌,4株沙门氏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一致,PFGE带型完全一致。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斯坦利沙门氏菌污染引起。实时荧光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对食物中毒做出病原学诊断,PFGE基因分型技术可对病原菌进行溯源分析,对研究病原菌流行病学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叶艳华江晓史小超葛藤杜雪飞王燕丁洁郭宝福张洪英
- 关键词:食物中毒血清学鉴定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
- 南京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对体质量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了解南京市6-18岁中小学生零食消费情况及其对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为制定相应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南京市抽取1个城区、1个郊区、1个郊县768名6-18岁学生进行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结果 13类零食中水果消费率最高,达99.7%。随着零食提供的能量占全天膳食总能量比例的上升,BMI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P〈0.05);小学男生的"限量食用"零食消费频率及消费量均与B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0,0.187,P值均〈0.05),小学男生的饮料、膨化食品、蜜饯等消费频率与B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42,0.143,0.190,P值均〈0.05);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6.1%,二元LR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油炸小食品的消费频率是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45,95%CI=1.06-1.98)。结论中小学生零食消费对营养状况存在影响,应采取营养干预措施对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健康零食消费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 姜云李小成郭宝福王艳莉祝白春金迪谢国祥
- 关键词:营养状况
- 南京市主要细菌性病原体食源性疾病负担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 研究南京市主要细菌性病原体致食源性疾病负担,提出食源性疾病监测策略。方法 根据南京市11个区17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和食源性疾病负担调查结果,结合各主要细菌性病原体的食源性比例等各项乘数,获得人群中各主要细菌性病原体的发病率及疾病负担。结果 2015年全市共采集1 208份食源性疑似病例生物标本,检出非伤寒沙门氏菌31株、副溶血性弧菌20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5株,检出率分别为2.57%、1.66%、2.56%;全市疾病负担调查3 600人,急性胃肠炎的月患病率为3.9%,年发病率为0.55次/人年;推算出南京市非伤寒沙门氏菌食源性感染发病率为1 292/10万,0-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3 481/10万);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感染发病率为619/10万,15-2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 076/10万),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食源性感染发病率为1 653/10万,5-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5 263/10万)。结论 南京市非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负担较重,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青壮年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负担尤为突出,针对不同人群加强相应病原体的监测,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监测及研究,为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姜云郭宝福祝白春金迪李小成王艳莉谢国祥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疾病负担
- 南京市居民代谢综合征流行现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流行特征;探讨MS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南京市MS防控策略及评价干预措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本次调查纳入南京市6个区县(秦淮区、浦口区、溧水县、...
- 孙睿旋郭宝福谢国祥李小成金迪王艳莉姜云孙桂菊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 菰的营养、保健及功能基因的资源价值
- 菰属(Zizania Linnaeus)植物分类于禾本科之中,是稻属和假稻属的近缘属.当前认为全世界的菰属植物共有4种,其中北美地区分布3种,即水生菰(Z.aquatica L.)、沼生菰(Z.Palustris L.)...
- 翟成凯郭宝福姜明霞
- 关键词:营养保健功能基因资源价值
- 文献传递
- 南京市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状况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掌握南京市城乡居民膳食结构、营养素摄入现状及特点,为政府卫生政策制定及居民合理膳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3年间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6个区,每个区抽取6个社区,每个社区抽取75户,其中30户家庭中2岁及以上的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调查、个人身体活动调查和膳食调查。结果南京市城乡居民每标准人日谷薯类、蛋类、水产品的摄入量分别为291.9、43.2、52.1g,总体达到了膳食指南推荐量;全谷类及杂豆、薯类、水果类、大豆类及坚果、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量分别为17.0、17.9、54.3、19.1、51.4g,均远低于膳食指南推荐量;畜禽肉类、油、盐的摄入量分别为122.1、39.4、10.7g,远高于膳食指南的推荐量。南京市城乡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分别为8481k J、70.1、83.5、248.9 g,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9.1%)偏低,脂肪供能比(37.1%)过高;能量的食物来源主要来源于谷类、动物性食物和食用油,分别占45.2%、23.4%和16.8%;蛋白质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44.9%)高于谷类(32.7%);脂肪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42.5%)低于植物性食物(57.5%)。维生素中维生素E摄入量充足,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入量相对不足;矿物质中钠摄入量过高,铁、铜的摄入量充足,钾、钙、锌、硒的摄入量相对不足。结论南京市城乡居民谷类、蔬菜类、水产品、蛋类摄入量达到或基本达到推荐量要求,但膳食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全谷类及杂豆、薯类、水果类、大豆类及坚果、奶类及奶制品摄入量不足,畜禽肉类、油、盐摄入量过高;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脂肪供能比过高,膳食模式具有明显的'西化'趋势。应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综合考虑采取多种切实
- 郭宝福李小成金迪王艳莉谢国祥孙桂菊
- 关键词:营养监测膳食结构营养素摄入
- 南京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9
- 2018年
- 目的对2017年南京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南京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哨点医院符合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就诊病例信息,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食源性病原体检测。结果 2017年共采集1 259份病例标本,在年龄分布上20~30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24. 78%(312/1 259),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月份为6~7月,占病例总数的40. 91%(515/1 259),在明确的可疑食品中,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大,为20. 33%(252/1 239)。2017年检出病原微生物阳性标本187份,检出率为14. 85%(187/1 259),其中沙门氏菌51株、副溶血性弧菌75株、志贺氏菌1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4株,诺如病毒28株。结论南京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以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同时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
- 叶艳华杜雪飞江晓郭宝福金迪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 Real-time PCR技术在快速检测一起食物中毒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对Real-time PCR技术在食物中毒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高度特异、敏感的Real-time PCR作为初筛方法,GB方法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用ATB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生化鉴定。结果:采用Real-time PCR检测22份剩余食物,其中6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DNA核酸;GB细菌培养法从这6份样品中检出3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余样品两法均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所有样本均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结论:实时Real-time PCR检测食物中毒病原菌与GB培养法相比明显缩短检测周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在食物中毒事件中能更及时指明方向,起到快速初筛的作用,对临床治疗和食物中毒快速处置发挥积极作用,值得应用和推广。
- 江晓叶艳华丁洁金萍王炜郭宝福谢国祥
- 关键词:培养法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