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英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安康市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知晓
  • 2篇知晓率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中心城
  • 2篇中心城区
  • 2篇艾滋病
  • 1篇淡色库蚊
  • 1篇德国小蠊
  • 1篇知识知晓
  • 1篇知识知晓率
  • 1篇三带喙库蚊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剂
  • 1篇生物监测
  • 1篇手足口病重症
  • 1篇手足口病重症...
  • 1篇死因
  • 1篇死因监测

机构

  • 7篇安康市疾病预...
  • 2篇陕西省安康市...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作者

  • 9篇周以军
  • 9篇张永英
  • 9篇原凌云
  • 5篇杨俊锋
  • 4篇蒋定康
  • 4篇焦欢
  • 3篇周玲
  • 3篇刘平
  • 3篇金华英
  • 2篇马小明
  • 2篇钟木兰
  • 1篇王治安
  • 1篇刘斌
  • 1篇吕文
  • 1篇于燕
  • 1篇杜东东

传媒

  • 6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灰色模型(1,1)和ARIMA模型在手足口病发病预测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为了对安康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预测,优化拟合最佳传染病发病预测模型。方法采用2009—2014年手足口病的年发病率和月发病率分别建立灰色模型(1,1)和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并对两种模型发病预测结果进行比较、评价,优化拟合最佳预测模型,同时进行2015年安康市手足口病发病预测,并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结果 ARIMA模型对安康市手足口病预测效果优于灰色模型,2015年手足口病年发病率预测值为143.29/10万,每年发病分布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分别在4—7月和11—12月。与2015年1—7月的实际发病率比较,ARIMA模型的发病率预测值略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ARIMA模型对手足口病发病预测效果优于GM(1,1)模型。
原凌云于燕周以军焦欢张永英杨俊锋
关键词:ARIMA模型手足口病
安康城区媒介生物季节消长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了解安康城区媒介生物的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预防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分别以人工小时法、笼诱法、粘捕法和夹日法调查蚊、蝇、蜚蠊、鼠的种类和密度。结果调查发现蚊虫有4属6种,骚扰阿蚊为主要优势种(占41.06%),其次为中华按蚊(占19.69%)和三带喙库蚊(占17.48%);8月下旬为全年蚊密度高峰期;蝇类有2科8属8种,市蝇为优势种(占48.68%),其次为家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分别占捕蝇总数的26.78%、9.55%和4.84%,7月为全年蝇密度高峰期;蜚蠊有2科2属2种,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1.42%和48.58%,11月为全年密度最高峰期;鼠类有1科3属3种,褐家鼠为优势鼠种(90.34%),其次是小家鼠(6.90%),鼠密度最高月份为9-10月。结论安康城区媒介生物的密度较高,建议政府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将媒介生物的密度降至国家卫生城市控制标准,有效预防控制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刘平周以军王治安原凌云马小明张永英
关键词:媒介生物
安康市2009年艾滋病高危人群调查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安康市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今后评价艾滋病干预措施效果,提供基础性数据和背景资料。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操作手册[1]在安康市对暗娼人群、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调查。结果安康市暗娼人群HIV/AIDS知识知晓率为63.49%,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AIDS知识知晓率为88.20%;暗娼人群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有45.50%使用了安全套;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有35.00%每次都用安全套。结论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可降低高危人群的艾滋病和其他性病的感染率。
蒋定康张永英周玲周以军钟木兰金华英原凌云
关键词:高危人群艾滋病知晓率
安康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安康市2010—2012年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安康市报告的所有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样品采集,用RT—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总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的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2010—2012年安康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9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4.72/10万,其中重症病例52例,死亡1例。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和11~12月,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占78.85%),居住地为农村的40例(76.92%);从发病到初次就诊平均时间0.54d,从发病到诊断为重症2.86d;初次就诊者32例未诊断出手足口病,村(个体)诊所和乡镇(社区)医院占81.26%;临床表现以发热和皮疹为主;实验室EV71检测率为42.31%,其他肠道病毒检测率为9.62%,CoxA16检测率为1.92%。结论加强基层培训、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加强疾病的监测、做好重症手足口病救治工作是防治重症手足口病的关键。
周玲周以军刘斌原凌云金华英张永英蒋定康杜东东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2010与2012年安康中心城区蚊类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安康中心城区2010与2012年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制订蚊类综合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与2012年4~10月在不同的孳生场所采用诱蚊灯法,将捕获的蚊类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捕获蚊类4属7种,其中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45.33%、35.75%、9.42%、4.95%、4.49%,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2010与2012年蚊类季节消长趋势基本相同,4月初开始出现,密度高峰期在5月下旬~8月上旬,5月下旬~7月上旬为密度最高峰,从8月上旬~10月底蚊类季节消长曲线基本呈下降趋势;以医院、畜圈棚的蚊类密度最高,分别为3.82、3.39只/灯.h;2012年与2010年相比,2012年每旬密度都较低;2010年、2012年蚊类种群不同季节、不同孳生场所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康中心城区蚊虫密度仍较高,应进一步建立以孳生地治理为主,辅以生物、物理、化学防制的综合防制措施体系。长期、连续、系统地开展蚊类监测和灭蚊药品抗性试验,为预防控制蚊类和蚊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刘平周以军原凌云张永英马小明蒋定康杨俊锋
关键词:蚊类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
安康市2015年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安康市居民死因分布,评价安康市居民健康状况,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安康市2015年死因监测数据,将监测数据导入Excel和SPSS 18.0软件中,建立数据库,通过描述性分析和编制寿命表,分析安康市2015年监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结果安康市2015年报告死亡个案17 656人,死亡率668.68/10万(标化死亡率706.27/10万),男性死亡率778.94/10万(标化死亡率775.72/10万),女性死亡率545.56/10万(标化死亡率613.01/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646,P<0.05)。前五位的死亡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亡个案的84.62%。居民期望寿命75.27岁,男性期望寿命73.09岁,女性78.02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成为严重影响安康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安康市居民期望寿命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健康水平处于中等国家水平。
原凌云周以军焦欢张永英杨俊锋
关键词:死因监测
安康市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安康市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今后评价艾滋病干预措施效果,提供基础性数据和背景资料。方法采用等容量分层整群单纯和机械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由接受过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入户面对面询问式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安康市人群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仅为39.26%,人群中61.1%允许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学习,63.4%愿意同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继续交往。结论安康市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仍较低,而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偏见存在偏见,提示我们在工作中,加强宣传、普及艾滋病知识,消除社会公众对艾滋病的恐惧,消除他们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偏见。
张永英蒋定康周玲周以军钟木兰金华英原凌云
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
安康市城区主要病媒生物监测及防制对策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通过开展病媒生物监测,掌握安康市中心城区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分布及其消长规律,为科学防制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成蚊密度调查采用灯诱法,蝇类密度调查采用笼诱法,鼠类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蟑螂密度调查采用粘捕法。结果蚊类有4属5种,总密度0.842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62.56%,以牲畜棚圈蚊密度最高,7~9月为密度高峰期;蝇类有3科4属5种,总密度1.09只/笼,棕尾别麻蝇为优势蝇种,占捕获总数的41.39%,以绿化带苍蝇密度最高,9月为密度高峰期;鼠类有1科2属3种,平均密度0.14%,黄胸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60.00%,以城镇居民区鼠密度较高;蟑螂有2科2属2种,密度0.345只/张,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占捕获总数的99.19%,以农贸市场密度最高,9月为密度高峰期。结论安康市城区病媒生物密度较往年明显下降,蚊、蝇密度仍然较高,蟑螂侵害范围逐步扩大,密度有增高趋势。防制工作仍需以环境治理为主,需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从源头上抑制孳生,并附以化学药物的杀灭,依法、科学、规范保障病媒生物可持续性控制。
周以军杨俊锋原凌云焦欢张永英
关键词:病媒生物
2013年安康市中心城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测定安康市中心城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以便通过抗药性检出水平在全市开展有效、科学的灭蟑工作。方法采用500 ml广口瓶药膜接触法,测定德国小蠊半数击倒时间。结果现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5种杀虫剂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43、1.93、1.30、4.10、1.40,均为低度抗性。结论安康市中心城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5种杀虫剂尚未产生高度抗性,可以合理轮流使用药物。
杨俊锋周以军原凌云刘平张永英焦欢吕文
关键词:德国小蠊抗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