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寒
- 作品数:57 被引量:278H指数:9
- 供职机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汉坦病毒M和S片段基因的克隆及在成纤维细胞中的瞬时表达
- 2005年
- 目的构建汉城病毒M片段和汉滩病毒部分S片段的重组基因pEGFP-M-S,并在成纤维细胞L929中进行瞬时表达。方法用PCR方法克隆分别装在两个模板载体中的部分M片段,连接入pcDNA3·1载体,利用简并密码子得到完整的M片段。将汉城病毒M片段开放阅读框全长3·4kb的基因与装有汉滩病毒S片段5’末端0·7kb基因的载体pEGFP-HTNV-S0·7用酶切位点连接,构成4·1kb的重组基因,并转染成纤维细胞,进行48h、72h表达。结果成功得到预期大小的4·1kb的重组基因,并在成纤维细胞中进行了瞬时表达。结论汉城病毒M片段和汉滩病毒部分S片段基因的重组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瞬时表达,产生了M片段的约70kD和55kD的两个糖蛋白,并在与S片段拼接处经蛋白酶切割产生了约26kD的核蛋白,免疫印迹分析产生的约26kD的蛋白具有抗汉坦病毒的抗原活性。
- 张梦寒诸葛洪祥
- 关键词:汉坦病毒成纤维细胞抗汉坦病毒片段基因汉滩病毒
- 苏州市部分水产品分离的霍乱弧菌耐药状况及毒力基因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分析苏州市部分养殖水产品霍乱弧菌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方法:对甲鱼、牛蛙及其养殖用水等样品,进行霍乱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和4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分离到的18株霍乱弧菌标本中O139群8株,O1群4株,其余6株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经耐药性分析,对试验的12种抗生素均无100%敏感株;对多粘菌素B和红霉素的中介率高达83.3%。检测的4个毒力基因中,阳性率最高的是Zot基因。结论:分离到的18株霍乱弧菌血清型有一定的种属相关特性,中介耐药性突出,毒力基因阳性率较高。
- 张梦寒王丽李建
- 关键词:水产品霍乱弧菌耐药毒力基因
-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空肠弯曲菌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空肠弯曲菌是重要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标本的病原菌检测项目,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方法,对食源性致病菌空肠弯曲菌进行快速检测。方法以空肠弯曲菌map A基因序列为检测靶基因,建立了空肠弯曲菌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空肠弯曲菌的LAMP反应由DNA扩增试剂盒提供的反应体系加入引物和模板进行。做了空肠弯曲菌DNA模板灵敏度的检测、菌液灵敏度的检测和特异性检测。结果我们方法对空肠弯曲菌DNA的检测灵敏度为84. 5fg/反应管;对空肠弯曲菌菌液检测灵敏度为0. 8 CFU/反应管;特异性100%。结论对食源性疾病腹泻样本的空肠弯曲菌检测项目,可以采用map A-LAMP方法进行等温扩增初筛,初筛阳性的样品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传统培养。
- 张梦寒崔家瑞王小龙
- 关键词:空肠弯曲菌环介导等温扩增食源性致病菌
- P3级生物安全柜污染物转移消毒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3级生物安全柜污染物转移消毒装置,该生物安全柜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有可向内打开的隔离门,该消毒装置包括具有封闭内腔的负压抽风柜、设于负压抽风柜中的高压消毒筒、收容在高压消毒筒中的传递筒,传...
- 诸葛洪祥朱远见诸葛纯一张梦寒许飞黄学文程绣李明
- 文献传递
- 苏州某市一起肠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分析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救治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通过查阅医院就诊记录和医务室门诊记录、考勤记录、员工订餐记录等主动搜索病例,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等,判断引起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可疑餐次和食物。结果通过访谈、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查等共搜索到可能病例67人(包括确诊病例27人),临床特征主要为腹泻(83.58%,56/67)、发热(79.10%,53/67)、腹痛(76.12%,51/67)等。可疑食品是3月3日晚餐的回锅肉,59份肛拭子分离到25份肠炎沙门氏菌,其中一株分离自厨师。经脉冲场电泳(pulsed-field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分型, 25株肠炎沙门氏菌同源性为100%。经药敏分析显示, 25株肠炎沙门氏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具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对氨苄西林、氯霉素耐药性强。结论食用被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回锅肉是导致本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集体配餐单位的监督管理,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
- 郑艳敏滕臣刚田礼钦张建新张丽芬张义成许婕张梦寒
- 关键词:肠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脉冲场电泳
- 2011年江苏省首例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调查和应对被引量:11
- 2011年
- 描述2011年江苏省首例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及应对措施评估。该病例是江苏省2011年发现和报告的首例W135群流脑病例,病程进展迅速并死亡;疫情应对没有针对性,属无效措施。应加强W135群流脑监测,实施规范地防控措施,对高危人群的W135型疫苗接种进行评估。
- 殷良王海英张钧查日胜施国庆张梦寒邵健栾琳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奈瑟菌W135群
-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快速检测食品中大肠埃希菌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3~5 h的前增菌处理,建立食品中大肠埃希菌的快速、灵敏、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以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为参考菌株,对培养基和培养温度进行优化,选择最佳的前增菌培养条件。将不同浓度的参考菌株和样品分别接种前增菌液中培养3~5 h。采用Triton-X 100提取增菌后的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大肠埃希菌特异性片段。所得Ct与对应的原始(增菌前)参考菌株的浓度,建立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大肠埃希菌的数量。结果纯培养模式下,经过3、4和5 h的前增菌后,标准曲线具有很好的线性,r2分别为0.996、0.992和0.991,对应的检测限为136、14和1.4 cfu/100 ml;含杂菌培养模式下,NB和EC肉汤42.0℃增菌4 h后,建立的标准曲线r2分别为0.972和0.978。在不同食品中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74.0%~174.0%。结论 3~5 h的前增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快速、灵敏、定量地检测食品中活的大肠埃希菌。
- 胡朝友洪志强张梦寒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实时荧光定量PCR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安全
- 苏州市1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监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苏州市2014-2017年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U)的耐药情况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为MRSA感染溯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主要采用MIC法对常见的19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对检测为MRSA的菌株进行PFGE分析。结果 SAU耐药率达到93.5%,未发现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奎奴普汀/达福普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MRSA多重耐药率达到96.2%。MRSA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6株MRSA共有15个PFGE型别,有3株100%同源的菌株来自同一所医院3位不同病人。结论苏州市SAU除对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奎奴普汀/达福普丁和利奈唑胺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均发现耐药现象,MRSA多重耐药率较高。因此,应用抗生素治疗时建议进行药敏试验。MRSA的PFGE基因型别呈现分布多样性,存在院内传播的可能性,应加强PFGE在溯源分析中的应用。
- 王小龙崔家瑞朱莉勤邹文燕汤全英张梦寒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PFGE分型
- 腹泻患儿艰难梭菌感染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调查苏州市腹泻患儿艰难梭菌感染(CDI)的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降低其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年6-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腹泻患儿共1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艰难梭菌看家基因tpi及A/B毒素基因tcdA/tcdB进行艰难梭菌初筛及致病性诊断,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在176例腹泻患儿中初筛艰难梭菌阳性34例,阳性率为19.32%,确诊CDI 22例,感染率12.50%,其中男性占59.09%、女性占40.91%;统计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城乡分布及有无抗菌药物应用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泻患儿中艰难梭菌感染率较高,艰难梭菌感染率与患儿年龄、性别、城乡分布及抗菌药物应用史无显著相关。
- 李英杰杨波汤全英张梦寒傅春玲陈学良
- 关键词:艰难梭菌腹泻患儿
- 苏州市1992-2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了解苏州市20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市1992—2012年流脑疫情、2005—2012年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和抗体水平调查等资料进行综合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苏州市1992—2012年共报告流脑病例164例,年均发病率0.11/10万;流脑发病主要集中在0~29岁年龄(占73.78%);流脑发病高峰为2-4月份(占62.20%);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22.56%);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为0.64%;健康人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A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9.16%,C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4.88%。结论近年来,苏州流脑发病处于低发水平,然而健康人群流脑C群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健康人群B群流脑的带菌水平较高,应加强B群和C群流脑防治工作。
- 栾琳詹亚惠张梦寒毕诚朱轶姮张钧郑本峰陈涛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率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