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艳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大鼠肠系膜微动脉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和一氧化氮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老年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释放的影响,初步阐明其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1)细胞学实验: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成对照组、eNOS阻断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组和GBE组。L—NAME组中加入100μmol L-NAME孵育48h;GBE组中先加入100μmolL—NAME孵育24h,再加入GBE20g/L共同孵育24h。观察各组eNOS蛋白的表达。(2)动物实验:取24月龄雄性SD大鼠32只,抽签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8只)和GBE组(分为3组分别给药3、5、7d,每组8只),并分别测定20、40、60、80、100、120、140mmHg(1ramHg=0.133kPa)血管内压力下大鼠肠系膜一级微动脉的直径,推算血管的弹性,并检测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在15dyn/cm。流体切应力刺激下NO的释放量以及eNOS蛋白与基因的表达。结果(1)细胞学实验:L.NAME组HUVEC eNOS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和GBE组(0.57±0.06比0.96±0.05、0.81±0.09,均P〈0.01)。(2)GBE3、5、7d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NO释放量(8.01±0.24、12.11±0.78、14.72±0.70)pmol·mm^-2·min^-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83±0.75)pmol·mm^-2·min^-1,均P〈0.05],且7d组最高;大鼠肠系膜微动脉eNOS蛋白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59±0.20、0.86±0.02、1.09±0.13比0.41±0.16,均P〈0.05),且7d组最高;eNOS mRNA的表达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79±0.04、0.85±0.07、0.99±0.03比0.58±0.05,均P〈0.05),且7d组最高。结论GBE可能通过增加微动脉NO的释放量以及eNOS的表达改善血管的弹性,从而发挥保护血管的作用。 常艳华 陈永刚 杨国仪关键词:肠系膜动脉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银杏叶提取物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桡动脉钙化及动静脉内瘘失功中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水平在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桡动脉钙化(radial artery calcification,RAC)与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失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12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行AVF手术的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检测患者术前血清FGF-23水平。采用HE染色法对桡动脉血管进行钙化染色以评估RAC程度。据随访期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AVF失功及AVF通畅组。比较FGF-23水平在不同分组中的差异及预测作用。结果212例患者中有57.8%发生RAC(123/212)。当cut-off值取FGF-23>488.5ng/ml时,FGF-23预测RAC的敏感性为0.797,特异性为0.921;当cut-off值取FGF-23>490.9ng/ml时,预测AVF失功的敏感性为0.757,特异性为0.560。结论ESRD患者RAC的发生率高,FGF-23可能是预测RAC及AVF失功的理想标志物。 张志坚 陈涵枝 刘斌 刘晓斌 陈勇 常艳华 单炜薇 王凉 孙铸兴关键词: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伴有皮肤变化的婴儿纤维性错构瘤1例 被引量:2 2016年 患儿,男,13个月。1年前发现背部肿块,3 cm×5 cm大小,高出皮肤表面,边界不清,质地中等,肿块表面皮肤可见毛发,不伴红、肿、热、痛,无破溃,无渗出,无压痛触痛,活动度一般,肿块处皮肤颜色略深于周围皮肤。B超示:皮下稍高回声团块,考虑血管瘤可能。遂行手术切除。术中诊断:血管瘤。病理检查巨检:带皮肤组织一块, 常艳华 昝星有 陈文凯 梁加贝 杨树东关键词:婴儿纤维性错构瘤 临床病理表现 腮腺颗粒细胞瘤1例 2019年 患者男性,54岁。右侧耳前肿块2个月。查体:右侧耳前约1.2cm×1cm大小的肿块,质地中等偏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口内腮腺导管无异常,咽侧壁无隆起,无面瘫症。MRI检查示右侧腮腺浅叶小结节状异常信号,大小1.2cm×1cm,病灶境界清楚(图1)。常规血液和生化检查均正常。既往无病史。在全麻下行右腮腺肿块及腮腺组织区域切除术。 常艳华 陈文凯 张丽娟 蔡颖关键词:颗粒细胞瘤 腮腺 病理学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NF-κB和Caspase-3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研究NF-κB和Caspase-3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5例HCC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中NF-κB和Caspase-3抗原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NF-κB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及HCC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16.67%(2/12)、28.89%(13/45)及62.22%(28/45)(P<0.05),同时NF-κB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Caspase-3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及HCC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3.33%(10/12)、68.89%(31/45)及42.22%(19/45)(P<0.05),Caspase-3在高、中、低分化HCC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但与肿瘤的分期有明显相关性。Caspase-3和NF-κB在HCC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该实验结果提示NF-κB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在HCC的生长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夏钰弘 周婧 常艳华 杨国仪 洪建刚关键词:肝细胞肝癌 NF-ΚB CASPASE-3 免疫组织化学 流体切应力对年轻和老年大鼠肠系膜微动脉eNOS表达和NO释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流体切应力引起的年轻和老年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和一氧化氮(NO)释放量改变对血管老化的作用。方法采用选择性结扎年轻(6月龄)和老年(24月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产生不同的流体切应力,制备正常和高流体切应力(NF和HF)微动脉灌流模型,术后3周分离血管测定年轻和老年大鼠NF和HF肠系膜微动脉NO的释放量及其限速酶eNOSmRNA和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增加流体切应力后,血管eNOS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增加,NO释放量增多。结论流体切应力可以改变eNOS的表达及NO的释放量,从而改善老年大鼠微动脉的功能。 常艳华 闫长栋 王庆苓 王欣 柳红关键词:流体切应力 血管老化 一氧化氮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超声表现1例 2016年 患儿男,1岁1个月,因背部肿块一年入院。查体:背部肿块大小约30 mmx50 mm,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质地中等,肿块表面皮肤可见毛发。超声检查:紧贴皮肤可见一稍高回声占位,大小约40 mmx10 mm,扁平状,与皮肤分界不清,内部以高回声为主,混杂有不规则低回声区(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块内部可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背部皮下高回声占位,血管瘤可能。患儿在全麻下行背部肿块切除术,肿块切面呈灰黄灰白色,质地稍软,与皮肤分界不清。镜下见肿块由成熟脂肪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原始间叶组织和增生的血管构成。病理诊断:婴儿纤维性错构瘤。 昝星有 常艳华 周卫平 吴鹏西关键词:纤维性错构瘤 超声表现 婴儿 彩色血流信号 成熟脂肪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 FOXO3a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O3a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行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乳腺癌组)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癌旁组)各10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检测FOXO3a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FOXO3a在乳腺癌组织细胞质、细胞核的不同定位与MVD的关系。结果 (1)FOXO3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70.59%,72/102)低于癌旁组织(84.31%,86/102)(P<0.05)。FOXO3a在乳腺癌组织细胞核表达的阳性率为(15.69%,16/102),低于癌旁组织(81.37%,83/103)(P<0.05);而在细胞质表达的阳性率(63.73%,65/102)高于癌旁组(14.71%,15/102)(P<0.05);(2)乳腺癌组织中MVD的水平(27.46±5.87)高于癌旁组(17.25±3.61)(P<0.05)。乳腺癌组织细胞核FOXO3a阳性者MVD的水平(23.19±4.00)低于FOXO3a阴性者(28.24±5.84)(P<0.05);细胞质FOXO3a阳性者MVD的水平(26.39±3.12)与FOXO3a阴性者(27.90±4.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XO3a在细胞核的表达增加可能对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的生成起抑制作用。 常艳华 梁加贝 周志毅 蔡颖关键词:乳腺 浸润性导管癌 微血管密度 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病理学在肺癌诊断及分型中的意义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评估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病理学检查在肺癌诊断及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309例同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刷片和组织活检的肺癌病例,分别计算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病理学检查与组织学检查对肺癌检出的阳性率;以组织学活检为标准,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病理学对肺癌分型判断的准确性;评价细胞病理学在肺癌诊断及分型中的意义.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刷片检测肺癌的阳性率与组织活检的阳性率分别为86.1% (266/309)和83.8% (259/309),二者联用可使诊断的阳性率提高到94.2% (291/309);以组织学分型为标准,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病理学诊断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的符合率较高,分别为85.1%(74/87)、82.4%(108/131)和100%(11/11);诊断其他分化差的癌符合率较低,仅12.2%(5/41).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病理学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诊断肺癌及组织分型的可靠方法,但分化差是诊断分型的一个难点. 陈勇 常艳华 郭庆 蔡颖 孙荣超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刷片 细胞病理学 肺癌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7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ibrous hamartoma of infancy,FHI)是一种少见的婴幼儿表浅软组织肿瘤,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约15%-25%的患儿出生时即被发现,偶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但不发生在青春期后。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是胚胎发育不良或错构瘤性良性间质源性病变;临床上较为罕见,仅占良性软组织肿瘤的0.02%。 常艳华 陈勇 梁加贝 陈文凯 杨树东关键词:错构瘤 软组织肿瘤 纤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