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德全
- 作品数:20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结合LPS并促进其清除
- 研究背景:内毒素与心血管炎症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粒细胞、大单核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LPS受体TLR4。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创伤、晚期恶性肿瘤等情况下大量产生,其血清浓度...
- 叶德全程霓梁玉蓉杜晓平
- 关键词:SAALPS
- 文献传递
- 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功能性短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功能性短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多肽片段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的多肽片段具有以下特征:(i)该多肽片段的序列来源于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的氨基...
- 叶德全陈明杰周慧斌
- 文献传递
- 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功能性短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功能性短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多肽片段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的多肽片段具有以下特征:(i)该多肽片段的序列来源于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的氨基...
- 叶德全陈明杰周慧斌
- 血清淀粉样蛋白A1 (SAA1)亚型重组蛋白表达及受体选择性研究
- 急性时相反应是机体对于病原微生物入侵和创伤等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具体表现为急性时相蛋白的大量合成和释放.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是一种主要的急性时相蛋白,由肝细胞产生并释放至血液循环.血清中SAA的浓度在急性时相反...
- 陈明杰周慧斌程霓钱峰叶德全
- 关键词:急性时相反应血清淀粉样蛋白A重组蛋白巨噬细胞单核苷酸多态性
- G蛋白偶联受体变构调节的应用模型被引量:1
- 2016年
- 自50年前Monod、Wyman及Changeux最先提出用以解释酶学中蛋白及配体相互作用的变构调控学说以来,已经产生包括诱导-契合在内的多个调控模型及学说。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这些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变构酶以及受体的变构调节现象研究中。Lefkowitz研究团队于1980年提出了揭示G蛋白偶联受体工作机制的三元复合体模型,为研究这一最大受体家族的变构调节位点和相关配体奠定了理论基础。着眼于配体与受体结合进而调控受体活化状态及功能的基础研究,已经对药物研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将进一步推动新型变构调节剂的开发。
- 龚浩张硕叶德全
- 关键词:G蛋白偶联受体
-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LPS结合并促进其清除
- 研究背景: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SAA)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创伤、晚期恶性肿瘤等情况下大量产生。SAA可由肝细胞、上皮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合成。既往对于SAA在感染免疫和免疫调节中...
- 叶德全程霓梁玉蓉杜晓平
- 关键词:抗感染免疫血清淀粉样蛋白A脂多糖急性肺损伤
- 文献传递
-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通过不同机制调控炎症反应
- 目的:旨在发现和证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不仅为炎症疾病的生物标识物,还主动参与炎症过程的调控,是药物治疗炎症疾病的一个潜在靶点。方法:以SAA刺激大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取样,检测SAA诱导的基因表达;2...
- Richard D.Ye叶德全Lei Sun孙磊Ziyan Zhu朱梓焱
- 关键词:血清淀粉样蛋白A炎症反应药物治疗
- 一种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的多聚体及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的多肽片段。本发明的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多聚体、多肽片段均具有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能力,可用于抑...
- 叶德全陈明杰周慧斌
- 文献传递
- G蛋白偶联受体新药创制趋势和技术进展
- 叶德全
- 新型噁唑烷酮类抗生素体内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 2018年
- 目的:建立小鼠PK/PD模型,评价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MRX-I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特征,考察体内药物浓度与治疗效果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将在研抗菌药物MRX-I的临床前动物试验结果与其临床适应症衔接起来。方法:通过免疫低下小鼠腿部感染模型开展MRX-I的体内PK/PD的研究,根据PK/PD结果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得到最佳PK/PD参数,同时用S型最大效应模型评估该药对受试菌的静息剂量。结果:在免疫低下小鼠的腿部感染模型中,MRX-I对受试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2μg/m L,单剂量口服给予20mg/kg和80mg/kg,Cmax分别为16.2μg/m L和46.0μg/m L,AUC24h分别为30.8μg*h/m L和121.0μg*h/m L,多剂量多次给药试验表明PK/PD参数的相关性分别为%T>MIC R2=62.9%,AUC24h/MIC R2=91.1%和Cmax/MIC R2=86.0%。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受试菌(含4株MSSA、4株MRSA)的静息剂量为22.0~140.0mg/kg/24h[均值(77.0±39.7)mg/kg/24h]。结论:AUC24h/MIC为MRX-I的最佳PK/PD参数,与Linezolid表现一致。MRX-I对革兰氏阳性菌导致的局部感染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 刘世聪王海林许云华王雯叶德全
- 关键词:PK/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