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洋 作品数:33 被引量:281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更多>>
云南省4地区2006~2009年0~6岁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4地区0~6岁儿童在2006~2009年营养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WHO制定的儿童生长参考标准,对营养不良指标的评价采用WHO推荐,国内广泛使用的Z评分。[结果]4个地区2~6岁儿童低体重的发病率表现为随着年份的变化而上升的趋势(P﹤0.05)。2~6岁及6岁以下所有儿童消瘦的发病率具有随着年份的变化而上升的趋势(P﹤0.005)。4年中,6岁以下儿童贫血的发病率分别为9.43%、8.15%、7.40%和6.74%。发病情况在不同年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年在不同年龄段贫血的发病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5)。[结论]云南省4个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仍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4个地区6岁以下儿童贫血发病率4年中变化不大,每年仍然有贫血的发生,2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较高。 万蓉 王晓雯 万青青 李娟娟 胡太芬 余思洋 赵江关键词:儿童 营养状况 云南省2008—2013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2008—2013年学校食物中毒特点及发生规律,为探讨预防食物中毒发生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采用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2014年学校每月食物中毒人次数进行预测。结果 2008—2013年云南省报告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分别为93起、3 636人和2人,分别同期占总事件数、总中毒人数和总死亡人数的11.30%,25.89%和0.60%。食物中毒主要分布在乡(镇)及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致病因素以有毒动植物和微生物为主,各占总数的49.46%,32.26%。采用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2014年学校食物中毒趋势进行预测,学校食物中毒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中毒高峰为3,4,6和9月。结论应加强乡(镇)及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食堂卫生监督管理,开展学校师生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学校食物中毒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预测。 刘志涛 赵东丽 万蓉 王晓雯 余思洋 李娟娟 张强 赵江 阮元关键词:食物中毒 公共卫生管理 学生保健服务 天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 2014年 总结天麻的研究现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 李娟娟 刘志涛 王晓雯 阮元 张强 余思洋 万青青 万蓉关键词:天麻 天麻素 天麻多糖 云南省2004—2010年野生蕈食物中毒分析 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野生蕈食物中毒发生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野生蕈中毒防治及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4—2010年云南省各县(区)野生蕈中毒网络直报数据,分析野生蕈食物中毒的时间趋势、季节分布及场所分布特征。结果中毒事件报告数最多的是2004年,占7年总报告数的26.3%,中毒人数最多的是2005年,占7年总报告人数的21.7%。二、三季度野生蕈食物中毒的事件数、中毒人数占很高比例,事件数分别占39.5%和50.2%,中毒人数分别占39.3%和52.4%。农村及家庭发生野生蕈食物中毒事件数最多,占总数的90.9%。结论野生蕈食物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应采取相应措施对高发季节和高发地区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 余思洋 王晓雯 赵江 刘辉 胡太芬 万青青 李娟娟 万蓉关键词:野生蕈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食品安全 2011—2015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分析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了解2011—2015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野生蕈中毒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食用野生蕈中毒事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云南省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共报告野生蕈中毒事件868起,中毒3 789人,死亡126人,病死率为3.3%,分别占同期云南省食物中毒事件相应统计项总数的57.9%(868/1 498)、25.1%(3 789/15 093)、57.3%(126/220)。其中2015年中毒事件报告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均为最多,分别占5年总报告数的43.0%(373/868)、41.4%(1 570/3 789)和26.2%(33/126);6-8月为报告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的高峰,分别占总报告数的87.8%(762/868)、86.1%(3 262/3 789)和87.3%(110/126);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居前三位的州市为楚雄、文山和玉溪,报告死亡人数居前三位的州市为文山、临沧和昭通;农村野生蕈中毒危害水平高于城镇,中毒起数占67.7%(588/868),中毒人数占64.1%(2 429/3 789),死亡人数占85.7%(108/126);家庭是野生蕈中毒高发的场所,中毒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占5年总报告数的92.1%(799/868)、86.0%(3 258/3 789)和93.6%(118/126);误食误用和加工不当是引发野生蕈中毒的主要因素,由于误食误用和加工不当引发中毒的事件分别占53.6%(465/868)和45.3%(393/868)、中毒人数分别占54.7%(2 074/3 789)和44.4%(1 681/3 789)、死亡人数分别占82.5%(104/126)和16.7%(21/126)。结论野生蕈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发季节、高发地区、高发场所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加强野生蕈中毒的相关研究和事件调查处置,做好野生蕈相关科普宣传等,是预防和控制野生蕈中毒事件的有效措施。 李娟娟 万蓉 万青青 王晓雯 余思洋 张强 阮元 赵江 彭敏 刘志涛关键词:野生蕈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食品安全 应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07评价云南城乡居民的膳食质量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应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07(dietary balance index,DBI-07)评价云南城乡居民膳食质量,为今后营养宣教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中云南省1723例18~59岁具有3 d 24h完整膳食调查资料的居民,使用DBI-07评分法评价其膳食质量。结果谷类及畜禽类达到或超过推荐量的人达59.2%、58.1%,不吃水果,奶类和豆类的人分别占67.7%、96.1%和40.9%。云南省城乡居民膳食状况主要存在中度膳食失衡、中度摄入不足和低度摄入过量的问题,分别占83.2%、59.1%和37.9%。城乡膳食质量差异显著(P<0.01),农村膳食摄入不足、摄入过量以及膳食失衡程度均高于城市;男性在摄入过量和不均衡程度上高于女性;<30岁人群膳食失衡(DQD)程度最高(DQD=43.1±7.1);随着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提升,膳食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云南城乡居民谷类、畜禽肉类及油盐摄入过量,奶、豆类和水果摄入严重不足,模式E为主要膳食模式。今后应有的放矢地开展居民膳食营养宣教和干预工作。 韩兴孟 赵世文 张强 刘志涛 李娟娟 余思洋关键词:膳食质量 膳食模式 云南省4个贫困地区0~6岁儿童贫血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4个贫困地区(0~6岁儿童贫血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贫血的干预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2006—2009年,连续4年对云南省4个贫困地区0~6岁儿童进行营养健康状况监测,体格测量,血红蛋白检测。结果4171名0~6岁儿童贫血率为6.7%~10.4%。弥渡县贫血率为15.7%~19.9%,在4个地区中最高。女童贫血率为6.8%~7.9%,男童贫血率为6.7%~13.3%。研究发现儿童性别、年龄、看护人类型和监测地区为儿童贫血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在云南省贫困地区,应该加强儿童看护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合理膳食的认知,改善儿童膳食结构,补充铁含量高的食物,可有效降低贫血率。 阮元 万青青 余思洋 李娟娟 刘辉 胡太芬 赵江 万蓉关键词:贫血 患病率 云南省多民族居民高血压患病、治疗、控制及自我管理背景调查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居民高血压患病、治疗、控制及自我管理现状,为今后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抽取6个县区年龄≥18岁居民4789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结果云南省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0.3%,标化率为18.3%;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2%、40.8%、15.7%。城市患病率和治疗率均高于农村(均P<0.05),女性知晓率高于男性(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组的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不同(均P<0.05)。高血压知晓者中未采取措施率、仅采用药物治疗率、仅采用非药物治疗率和综合治疗率分别为10.0%、26.5%、6.8%和56.5%。综合治疗率城市高于农村(P<0.01),并与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少数民族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低于汉族(45.1%比53.9%,34.3%比43.6%,11.8%比17.5%),吸烟率和饮酒率均高于汉族(35.8%比30.3%,32.5%比18.1%);6个少数民族总体患病率为16.1%,标化患病率以傣族最高(18.5%),纳西族最低(7.1%);标化后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以纳西族最高;少数民族高血压知晓者未采取治疗措施比例远高于汉族居民(14.2%比8.5%),其中以拉祜族最高(44.4%);综合治疗率以傣族最高(65.6%),拉祜族最低(11.2%)。结论云南省高血压患病率自2002—2012年有增加的趋势,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尤其是地处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居民。 韩兴孟 张强 刘志涛 李娟娟 余思洋 赵世文关键词:高血压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自我管理 澜沧江流域北部中华蜜蜂有毒蜂蜜孢粉学和营养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11 2015年 为分析澜沧江流域北部人食用蜂蜜中毒的原因,于2013年6—9月份,对该区域蜜蜂和蜜源植物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观察蜜蜂采集有毒蜜源植物的行为,并进一步调查了蜜蜂巢内蜂蜜、蜂花粉的储存情况,采集了中华蜜蜂蜂蜜样品,进行蜂蜜孢粉学与营养生态位分析。该区域有大量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人工饲养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及少量野生中华蜜蜂、黑色小蜜蜂(Apis audreniformis)、黑色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群体分布;人工饲养的中华蜜蜂蜂巢内部结构与野生中华蜜蜂蜂巢相似,为自然蜂巢,内有充足的蜜粉储存,部分蜂群蜂巢内虫害严重。该区域内主要蜜源植物为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其他零星辅助蜜源较多,部分地点南烛(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l.)Hutch)连片集中分布。对中华蜜蜂蜂蜜进行孢粉学和营养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蜜蜂蜂蜜标本中含有有毒蜜源植物南烛、昆明山海棠花粉,部分样品中南烛、昆明山海棠的花粉含所占比例较高;中华蜜蜂的营养生态位宽度为0.22,比其他地区中华蜜蜂生态位指数小,推测澜沧江水电枢纽的修建等人为原因已对蜜蜂种类、蜜源植物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造成了较大影响。 陈顺安 张强 刘志涛 余思洋 李娟娟 张学文 万蓉关键词:澜沧江流域 中华蜜蜂 营养生态位 云南城乡居民营养素摄入状况及膳食结构分析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分析云南城乡居民营养素摄入状况及膳食结构,为制定营养改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0—2012年云南省6个"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监测点1 024户共1 989人的膳食调查数据。结果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分别为9 425.6 k J和67.9 g,达推荐摄入量(RNI)的93.8%和90.5%,食物能量和蛋白质供给基本充足;维生素A、B1、B2、C及钙摄入不足,分别为381.2μg视黄醇当量、1.0、0.7、79.0和270.7 mg,仅及适宜摄入量(AI)的47.7%、71.4%、50.0%、79.0%和33.8%;居民每标准人日谷薯类、肉类及油脂类食物消费分别为505.5 g、116.3 g、40.3 g,已超过膳食指南推荐量,而蔬菜、水果、豆类、蛋类、水产品及乳类消费量偏低,仅为241.6、44.6、17.8、14.7、10.0和12.3 g;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脂肪供能比分别为36.0%、28.0%、25.0%和21.0%,城市居民已面临脂肪摄入过剩风险;9类食物多样化评分(DDS)分别为大城市6.4分、中小城市5.7分、普通农村5.4分、贫困农村5.0分,居民膳食多样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结论云南城乡居民存在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膳食结构失衡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营养宣教和干预工作。 张强 万青青 刘志涛 李娟娟 余思洋 赵江 王晓雯 阮元 万蓉关键词:城乡居民 营养素摄入 膳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