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琼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高校软环境建设
- 2008年
- 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工作重点放在质量上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应当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学校软环境建设。这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更是当前高校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 李立琼
- 关键词:软环境建设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质量加强高校高校软环境管理实践
- 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反思工业革命以来“高产出、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人类不得不选择新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关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很多,但从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角度来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并不多见。目前云南省内民族学和人类...
- 李立琼
- 关键词: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 文献传递
- 高校创业教育探析被引量:2
- 2011年
- 我国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倡导并大力实施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充分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充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
- 邱级胜李立琼
-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创业教育
- 从文化视角看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态观被引量:4
- 2007年
- 云南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中的生态观,通过宗教信仰、习俗禁忌、民间口传文学等形式表现出来。尽管它是直观的、朴素的、经验性的,有的甚至是虚幻的、迷信的,但从文化视角看,它蕴含敬畏自然和尊重生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遵循向自然适度索取等生态伦理思想,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神山森林文化保护了民族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和物种多样性;民族生态价值观提供了认识和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道德自律意识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的调节机制。
- 李立琼
- 关键词:文化视角少数民族生态观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构建云南多民族边疆地区和谐社会
-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26个民族形成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其他社会因素,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相对滞后,有的地方至今仍然十分贫困,甚至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党中...
- 李立琼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 文献传递
- 关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
- 2012年
-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既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三门课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难度很大的课程。这门课程讲不好。
- 李立琼邱级胜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质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 注重人文关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 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05课程方案的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迎来了教学改革的新机遇。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把新一代大学生培养...
- 李立琼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人文关怀
- 文献传递
-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及其现代转换被引量:1
- 2012年
-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客观上严格而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但它并非可以直接拿来应对当前的生态危机。只有树立科学的生态文化观,加强生态文化的制度化建设,探索适合的生产技术方式,才能使其实现现代转换。
- 李立琼
- 关键词:生态伦理观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淡化意识形态”倾向
- 2016年
-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改革开放的时代条件下,东西方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我国社会出现了"淡化意识形态"的不良倾向,这种倾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消极影响。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理性分析"淡化意识形态"倾向产生的原因,努力纠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及思想宣传工作中空洞化、知识化和趣味化的不良做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 李立琼张云萍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