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霞
- 作品数:15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莞市厚街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动静脉内瘘夹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静脉内瘘夹,其包括上方弧形板、下方弧形板、弹性件,上方弧形板的一端为扳动部,上方弧形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压住内瘘的穿刺口的压力板,下方弧形板的一端铰接于上方弧形板的中部,下...
- 刘兰霞李桂兰雷芳金陈少英张月邓凤梅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视型医用垫巾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视型医用垫巾,包括采用保温材料制成的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相对应的魔术贴一,将魔术贴一粘连后,所述本体形成筒状,所述本体上还设有可视通孔,所述可视通孔上对应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与本体通过魔术贴二连接,当...
- 罗丹刘兰霞杨蕾
- 文献传递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跌倒防治与监控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提高跌倒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跌倒防治与监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上报系统,护理部每天通过该系统自动收集数据,并及时把数据传给跌倒专科小组,护理部及跌倒专科小组对全院跌倒发生情况进行动态、实时管理。结果跌倒上报信息完整,实施后跌倒上报率提高,跌倒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是实现跌倒防治与监控管理的有效手段。
- 刘兰霞李桂兰张淑清
- 关键词:跌倒信息化管理
- 院外康复管理平台构建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康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构建院外康复管理平台,探讨其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出院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为其构建出院后康复管理平台,开展线上平台管理和线下康复管理中心相结合模式,组建多学科专业化康复管理小组,实施系统全面的康复管理干预。并统计分析患者院后康复管理平台使用情况、满意度情况、疾病认知程度与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74例患者平台总计登入次数1437次,人均登入次数为16.71次;线上服务平台实现医患互动10125次,线上解决问题462个,占比97.25%;通过线下康复管理中心提供服务23154次,线下解决问题973个,占比99.43%;满意度总体感受均分为4.82±0.12分。患者管理后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院后康复管理平台以高效、简化和智能化的方式实现了医护患无障碍沟通,通过为患者提供各种医疗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医患关系与患者康复依从性,提高就医满意度。
- 罗丹杨蕾刘兰霞李发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康复需求
- 一种用于动静脉内瘘动脉端和静脉端压力检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动静脉内瘘动脉端和静脉端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双向连接管,其两端分别设置用于匹配连接压力表的第一连接口与用于匹配连接动静脉内瘘针管的第二连接口;还包括螺纹锁紧组件,其活动设置于双向连接管与动静脉内瘘针管...
- 刘兰霞
- 文献传递
- 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及护理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小球微血栓(GMT)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提出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LN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期间是否形成GMT,将研究对象划分为GMT组(n=42)和非GMT组(n=36),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LN患者GMT形成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并发感染、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情绪状况以及糖皮质激素情况是LN患者GMT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65岁(OR=5.409)、合并高血压(OR=6.261)、并发感染(OR=3.245)、血红蛋白水平<70 g/L(OR=7.290)是导致LN患者形成GM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合并高血压、并发感染、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LN患者形成GMT的独立相关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针对上述因素应予以对应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感染及高血压护理策略,以降低风险、改善预后。
- 罗丹肖长长杨蕾刘兰霞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活剂吡格列酮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非降糖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活剂吡格列酮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非降糖作用.方法 33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吡格列酮(30 mg/d)治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4和8周后观察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脂和血压水平.结果 用药4和8周后患者IL-6、hs-CRP和AngⅡ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用药8周后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上升,与用药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8周后收缩压明显上升,与用药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PARγ激活剂吡格列酮对血液透析患者具有抗炎、抑制AngⅡ、抗高血压和调节血浆胆固醇等非降糖作用.
- 姜惠芳彭兰芬肖长长李强罗忠明胡志辉骆九源刘兰霞张月李桂兰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肾透析C反应蛋白质
- 小剂量维生素D受体激活剂(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患者血钙及血磷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维生素D受体激活剂(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患者血钙、血磷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影响。方法20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骨化三醇(每天0.25μg)治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4、8周观察患者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和成纤维细胞因子23水平。结果用药4周和8周后患者血钙明显上升(但尚未超过正常范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4周和8周后血磷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和8周后血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4周后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和8周后血成纤维细胞因子23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维生素D受体激活剂(骨化三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升高血钙、抑制碱性磷酸酶并升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作用。
- 姜惠芳彭兰芬肖长长张少丰骆九源刘兰霞张月李桂兰
- 关键词:骨化三醇血液透析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 吡格列酮对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活剂吡格列酮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3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吡格列酮(30 mg·d-1)治疗8周,分别于用药前、用药8周后观察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D)、总胆固醇(CHO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吡格列酮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周后,SBP、DBP、LDLD、CHOL、hs-CRP、IL-6、Hcy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 肖长长姜惠芳骆九源胡志辉罗忠明刘兰霞李桂兰张月
- 关键词:吡格列酮血液透析心血管疾病
-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行为阶段理论教育模式”的护理在维持性透析患者血钾控制中的干预效果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究健康信念模式联合行为阶段理论教育模式对维持性透析(MHD)患者血钾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行MHD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3)和对照组(n=44)。对照组实施基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基于"健康信念模式+行为阶段理论教育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摄钾量、血钾水平和饮食行为阶段。结果干预前,两组摄钾量和血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4、12、24周,两组摄钾量和血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3.84、12.57,P<0.05)。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时间和分组产生交互效应(F=5.76,P<0.05);干预后4、12、24周,干预组摄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4周、12周),两组摄钾量和血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干预前,两组所处行为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4周,两组处于无意识阶段的例数均显著减少,且干预组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2、24周,两组处于维持阶段的例数均增加,且干预组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健康信念模式+行为阶段理论教育模式"对维持性透析(MH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增强患者的健康信念,促进低钾饮食行为,有助于患者摄钾量和血钾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桂兰刘兰霞陈少英罗丹
-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血液透析血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