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江萍

作品数:41 被引量:338H指数:14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综合征
  • 7篇病毒
  • 6篇狂犬
  • 6篇出血热
  • 5篇血小板
  • 5篇血小板减少
  • 5篇血小板减少综...
  • 5篇疫苗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狂犬病
  • 5篇发热
  • 5篇发热伴血小板...
  • 5篇发热伴血小板...
  • 4篇登革热
  • 4篇疫情
  • 4篇肾综合征
  • 4篇肾综合征出血...
  • 4篇综合征出血热
  • 4篇免疫

机构

  • 31篇浙江省疾病预...
  • 5篇宁波大学
  • 2篇上海市松江区...
  • 1篇宁波市疾病预...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杭州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安吉县疾病预...
  • 1篇岱山县疾病预...
  • 1篇海盐县疾病预...
  • 1篇台州市椒江区...
  • 1篇诸暨市疾病预...
  • 1篇浦江县疾病预...
  • 1篇绍兴市疾病预...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3篇任江萍
  • 28篇孙继民
  • 22篇施旭光
  • 20篇张蓉
  • 14篇凌锋
  • 10篇郭颂
  • 8篇龚震宇
  • 8篇陈恩富
  • 4篇蒋健敏
  • 4篇卢苗贵
  • 4篇马婷
  • 3篇吕华坤
  • 2篇顾士康
  • 2篇张严峻
  • 2篇沈金花
  • 2篇林君芬
  • 2篇陆红梅
  • 2篇杨章女
  • 2篇陈文花
  • 2篇徐芳

传媒

  • 11篇中国媒介生物...
  • 6篇疾病监测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华地方病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5年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人类引起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新发传染病。自2010年以来全国已有10余个省份报告新发病例,该文从流行特征、传播媒介及宿主、传播途径、危险因素等方面对该病做了综述。
马婷孙继民施旭光任江萍张蓉蒋健敏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流行病学
2015-2019年浙江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1
2021年
目的对浙江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SFTS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2015-2019年浙江省SFTS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SFTS病例的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特征。使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空间地图绘制,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2015-2019年浙江省累计报告SFTS病例33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2/10万(0.08/10万~0.15/10万),其中男性163例,女性174例,男女性别比为0.94∶1;死亡35例,病死率10.39%。病例集中在4-10月,夏季为发病高峰。45岁以上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94.66%,319/337),职业以农民为主(59.94%,202/337)。发病数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台州市(143例)、舟山市(83例)和宁波市(33例),占病例总数的76.85%。每年波及县(区)数分别为13、17、19、24和18个。2018年绍兴市上虞区报告一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共报告4例病例,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可能是重要传播因子。结论SFTS在浙江省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的中老年人,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应着重在高发地区、重点人群中开展宣传教育、监测及培训等防控措施。
施旭光孙继民刘营张蓉任江萍郭颂凌锋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
浙江省硬蜱科一新纪录种的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对浙江省2018年蜱类监测过程中发现的一新纪录种进行鉴定。方法蜱标本采自浙江省椒江区、安吉和浦江县的家养动物体表及草丛、灌木丛;先以形态学鉴定,然后用PCR方法扩增得到蜱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018年浙江省共采集到该新纪录种13只,均为雄蜱,形态学鉴定为褐黄血蜱(Haemaphysalis flava Neumann,1897)。该蜱16S rRNA基因与已知褐黄血蜱(河南,KX450282.1)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匹配度达100%,与其他血蜱属的同源性在86.9%~92.2%,分歧度在8.2%~14.7%之间;该蜱COⅠ基因与已知褐黄血蜱(湖南,KJ195464.1)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匹配度达99.8%,与其他血蜱属的同源性在84.7%~90.7%,分歧度在10.0%~17.2%之间。结论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相结合能更准确地鉴定蜱的种类。
刘营侯娟李天奇贯长辉吴雪吴红照凌锋张蓉施旭光任江萍陈恩富孙继民
关键词:新纪录种分子鉴定
相关国家及组织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定义的探讨
2015年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死率为50%~90%。该病在卫生防护措施不完备的医疗机构容易扩散蔓延。病例定义作为疾病监测的最基本要素,对于防止传染病疫情的扩散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就相关国家及组织的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定义进行综述。
任江萍龚震宇孙继民陈恩富
关键词: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定义
不同剂量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效果Meta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3针20μg与3针10μg乙型肝炎(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抗-HBs阳转率的差异。方法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像站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以“乙肝OR乙型肝炎”及“疫苗”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2013年5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3针20μg与3针10μg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全程接种后1个月及1年抗HBs阳转率的文献,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程免疫后1个月,3针2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显著高于3针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Z=2.78,P=0.005),合并RR为1.045(95%C1:1.013~1.079);3针2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显著高于3针1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Z=5.86,P〈0.01),合并RR为1.065(95%CI:1.043~1.088)。全程免疫后1年,3针20μg与3针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P=0.017),合并RR为1.103(95%CI:1.018-1.196)。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未发现纳入文献存在发表偏倚(P〉0.05)。结论3针20μg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效果优于3针10弘g乙肝疫苗。
任江萍陈恩富孙继民刘社兰余昭曹艳丽吕华坤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META分析抗-HBS阳转率
2014年浙江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4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浙江省SFTS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结果 2014年浙江省SFTS确诊病例57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17.54%。病例呈现出5月和8月两个高峰期;平均年龄为(58.75±16.30)岁,不同年龄组人群病死率不同(χ2=10.148,P=0.008,P=0.05);农民占89.29%。病例发病前2周内53.85%的病例有户外活动史,多从事种地、割草、采茶等活动,29.09%有明确蜱暴露史,54.90%家里饲养动物,51.06%有老鼠暴露史。大部分病例有发热、疲劳、畏寒、肌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且均伴有血小板和白细胞进行性下降;存活和死亡病例间牙龈出血症状不同(χ2=4.114,P=0.043,P=0.05)。存活组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平均5.5d,死亡组7.5d,病例从确诊到死亡平均3.5d,其中有2人是死亡后才被确诊。结论浙江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中老年农民高发,户外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及早诊断、早治疗对该病的预防控制有重要意义。
马婷孙继民龚震宇张蓉严剑波任宜常玥顾时平施旭光任江萍蒋健敏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
浙江省2015-2019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7
2020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5-2019年登革热流行特征,比较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特征差异,为浙江省登革热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浙江省2015-2019年登革热病例信息,采用SPSS 20.0软件对登革热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季节分布、地区分布、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浙江省2015-2019年共报告2 532例登革热病例,其中961例输入病例,1 571例本地病例。2 532例病例中,男性1 424例,女性1 108例,输入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90∶1,本地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02∶1,输入病例中男性构成比显著高于本地病例中男性构成比(χ^2=54.626,P<0.001)。病例的中位年龄为44岁,四分位数间距为32~58岁;输入病例的中位年龄为37岁,本地病例的中位年龄为50岁,输入病例年龄显著小于本地病例年龄(Z=-15.681,P<0.001)。病例主要为商业服务人员、离退人员、工人、家务及待业者、农民和干部职员,分别为474、424、352、315、287和214例,输入病例中商业服务人员构成比最高,本地病例中离退人员构成比最高,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的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418,P<0.001)。输入病例每个月均有发生,但大多数在6-10月之间,本地病例均发生在7-11月。2015-2019年浙江省报告登革热病例的县(市、区)逐年增多,近5年有95.56%的县(市、区)报告过登革热病例,其中有48.89%的县报告过登革热本地病例。结论浙江省登革热疫情形势逐年严峻,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时间等均存在显著差异,浙江省应根据流行特征采取更精准更严格的措施来控制登革热疫情。
王桢凌锋刘营任江萍孙继民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病例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吸血节肢动物血餐宿主鉴定方法研究概述
2017年
吸血节肢动物作为虫媒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其宿主的确定对理解虫媒传染病生态学及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血餐鉴定策略是识别节肢动物宿主的有效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NA检测方法提高了吸血节肢动物血餐鉴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有PCR、DNA序列测定、异源双链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反向线点杂交技术和DNA指纹图谱等。通过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节肢动物血餐宿主研究中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虫媒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刘营孙继民凌锋卢苗贵施旭光任江萍张蓉陈恩富
关键词: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向线点杂交节肢动物
2014—2022年浙江省一犬伤多人事件调查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一犬伤多人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开展狂犬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4—2022年浙江省一犬伤多人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秩相关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2022年浙江省共报告546起一犬伤多人事件,2014—2018年报告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后逐渐下降。浙江省11个地(市)均报告一犬伤多人事件,嘉兴市最多189起(34.62%)。肇事犬以成年犬为主,470只(86.08%),53只(9.71%)犬有兽用狂犬病疫苗接种史。共对13只肇事犬的犬脑样本进行检测,其中12只犬脑的狂犬病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共有2591例暴露者,均未感染狂犬病病毒。暴露者以农民为主,1074例(41.50%)。一犬伤多人事件数、累计暴露人数和平均每起事件暴露人数均与狂犬病病例数呈正相关(r_(s)>0,P<0.05)。2118例(81.84%)暴露者以Ⅲ级暴露为主,1812例(70.29%)暴露部位以下肢为主。Ⅲ级暴露者的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联合使用率为83.92%,且呈逐年下降趋势(Z=-3.107,P=0.002)。不同年龄段Ⅲ级暴露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联合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83,P=0.029),0~<10岁组Ⅲ级暴露者最高,123例(87.86%)。Ⅱ级暴露者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率为99.07%。结论浙江省一犬伤多人事件Ⅲ级暴露者的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联合使用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需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狂犬病暴露后的规范处置率,一犬伤多人事件监测有助于人间狂犬病疫情的预测预警。
任江萍凌锋刘营郭颂施旭光孙继民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被动免疫制剂
2006-2020年浙江省动物间鼠疫监测资料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动物间鼠疫的流行特征及现状,以期为全省鼠疫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自"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6-2020年浙江省动物间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家栖鼠和野栖鼠密度,鼠种、蚤种检出及分布情况,宿主动物的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6-2020年浙江省年均家栖鼠密度为3.99%,高于年均家栖鼠密度的年份有2006、2007、2008、2009、2019、2020年;年均野栖鼠密度为4.52%,高于年均野栖鼠密度的年份有2013、2016、2017、2018、2019、2020年。2006-2020年共捕获173432只鼠形动物,隶属3目5科12属17种;在鼠种构成中,褐家鼠最多,占32.15%(55765/173432)。共检鼠107736只,染蚤鼠数为3885只,染蚤率为3.61%;获蚤数为9039匹,蚤指数为0.0839。浙江省各监测点共检测血清学样品172235份,检出阳性样品10份,分别为黑线姬鼠7份、臭鼩鼱2份和褐家鼠1份,滴度范围为1∶40~1∶320;共培养鼠肝、脾脏器163618份,均未分离到鼠疫菌。结论浙江省连续多年检出阳性宿主动物,仍需进一步规范鼠疫监测,做好防复燃和输入疫情的应急准备。
张蓉张宁孙继民刘营郭颂施旭光任江萍凌锋
关键词:鼠疫鼠密度流行病学风险评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