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
-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伴有自发退变特征的胸腺瘤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具有自发退变特征——广泛出血坏死囊性变的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具有此类少见特征的胸腺瘤的认识。方法对2例具有广泛出血、坏死、囊性变特征的胸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这两例胸腺瘤均出现广泛的出血、坏死及囊性变,例1,女,61岁,诊断B2型胸腺瘤部分侵犯胸膜、Masaoka分期Ⅲ期,随访28个月,肿瘤无复发和转移。例2,男,65岁,诊断B2型胸腺瘤,Masaoka分期I期,随访6个月肿瘤无复发和转移。结论伴有广泛凝固性坏死、出血、囊性变的胸腺瘤可能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但需要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和延长随访时间来评价这类患者的预后。
- 韩非郑少强朱旭友吴运瑾邱维喆易祥华
- 关键词:胸腺瘤出血坏死囊性变
- 全自动DNA定量分析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1
- 2015年
- 正常人体细胞为整倍体细胞,DNA异倍体的出现是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生物标志物。目前,DNA定量分析对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的辅助作用已有研究报道,但有关DNA异倍体阳性诊断标准的意见尚不统一。本研究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DNA异倍体在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并讨论其阳性诊断的最佳阈值。
- 张素霞周红宇小婷朱旭友韩非袁诚易祥华
- 关键词:DNA定量分析恶性胸腔积液DNA异倍体组织病理学诊断肿瘤形成过程
- 特发性肺纤维化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分析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患者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中骨形成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经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47例,其中男27例,女20例,IPF 25例(IPF组),INSIP 22例(INSIP组,包括富于细胞型6例,纤维化型16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使用新鲜组织制作基因芯片,采用Oligo GEArray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14种细胞因子在各组表达状况.使用石蜡包块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MP-7和TGF-β蛋白在两组肺病灶组织中的表达.对两组患者进行5 -10年的随访,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曲线.结果 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肺组织相比,两组在转化生长因子家族、白介素家族和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总体表现为上调,而骨形成蛋白家族除BMP-5、BMP-8B、BMP-15外,其他成员表现为下调;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正常肺组织相比,BMP-7表达在IPF组和INSIP组均下降(t=27.618,-12.404,均P<0.001),IPF组低于INSIP组(t=5.387,P<0.05),INSIP组富于细胞型表达高于纤维化型(t=-5.341,P<0.001);TGF-β表达在IPF组和INSIP组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3.393,-13.445,均P<0.001),并且与BMP-7表达呈负相关(r=-0.771,-0.729,均P<0.001).临床随访:IPF组与INSIP组在稳定(好转)、进展、死亡例数分别为0、2、23例和15、3、4例,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MP-7表达较高组与表达较低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0.8和66.4个月(IPF组,t=-2.686,P=0.014<0.05)和146.4及74.9个月(INSIP组,t=-3.037,P=0.007<0.01).结论 细胞因子在IPF和INSIP患者体内有不同的表达谱.与高表达的TGF-β不同,BMP-7的表达受到抑制,是提示患者纤维化程度和不良预后的一个有用的标志物,有望成为研究IIP发生机制和预后潜在�
- 顾盼罗本芳易祥华朱海龙李帅宇小婷韩非张素霞朱旭友芮炜玮邱维喆范德生
- 关键词:基因芯片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