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毒
  • 4篇脊灰
  • 4篇脊髓灰质炎
  • 4篇肠道
  • 4篇肠道病毒
  • 3篇脊髓灰质炎病...
  • 3篇非脊灰肠道病...
  • 3篇病原学
  • 2篇疫苗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麻疹
  • 2篇急性弛缓性麻...
  • 2篇监测分析
  • 2篇风疹
  • 2篇病毒分离
  • 2篇病原学分析
  • 2篇弛缓性
  • 2篇弛缓性麻痹

机构

  • 10篇重庆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吉林省疾病预...
  • 1篇江西省疾病预...
  • 1篇青海省疾病预...

作者

  • 10篇凌华
  • 10篇陈应琼
  • 10篇赵春芳
  • 8篇张敏
  • 6篇赵华
  • 3篇彭靖尧
  • 2篇李勤
  • 2篇陈熙
  • 1篇周淑洁
  • 1篇郭学斌
  • 1篇陈霞
  • 1篇冯连贵
  • 1篇巴卓玛
  • 1篇崔爱利
  • 1篇徐佳薇
  • 1篇丰达星
  • 1篇朱贞
  • 1篇王爽
  • 1篇周剑惠
  • 1篇周顺德

传媒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医学会2...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2012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2012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水平,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南岸区、大足区、奉节县的部分健康人群,应用细胞中和试验法检测脊灰NA。结果在检测的629名健康人群血清标本中,脊灰Ⅰ、Ⅱ、Ⅲ型NA阳性率分别为93.31%、96.34%和91.88%;NA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1∶77.86、1∶76.50和1∶26.41。各年龄组人群Ⅰ型脊灰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314,P>0.05),Ⅱ、Ⅲ型脊灰N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Ⅱ=19.312,2Ⅲ=14.093;P均<0.05);各年龄组人群Ⅰ、Ⅱ、Ⅲ型脊灰NA 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Ⅰ=34.054,FⅡ=36.481,FⅢ=21.08;P均<0.05)。三个区(县)人群Ⅰ、Ⅲ型脊灰N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Ⅰ=13.866,2Ⅲ=8.545;P均<0.05),Ⅱ型脊灰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Ⅱ=3.307,P>0.05);三个区(县)人群Ⅰ、Ⅱ、Ⅲ型脊灰NA 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Ⅰ=2.528,FⅡ=1.328,FⅢ=2.583;P均>0.05)。NA水平总趋势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结论重庆市健康人群脊灰NA水平可以维持无脊灰状态。
赵春芳王青徐佳薇赵华彭靖尧陈应琼凌华张敏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
中国2007~2008年风疹流行病学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7~2008年风疹流行病学和病毒基因特征,为风疹减毒活疫苗(Rubella AttenuatedLive Vaccine,RubV)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风疹发病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风疹病毒监测数据库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2008年,中国风疹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70/10万、9.11/10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15岁儿童发病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0.94%、81.85%,其中6~10岁发病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3.24%、44.13%。2007~2008年全国风疹病毒绝对优势基因型为1E,风疹病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1%~100%。结论应加强风疹血清学诊断、病毒学和血清流行病学监测,并结合风疹病例的年龄分布特征,制定RubV免疫策略,预防和控制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朱贞郭学斌崔爱利毛乃颖王艳周淑洁陈霞唐继海何吉兰孙莉周剑惠王爽常新张珍英丰达星巴卓玛范丽霞周顺德凌华赵春芳陈应琼许文波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流行病学
重庆市2011年6-12月麻疹、风疹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为了消除麻疹和控制风疹,需进一步加强病原学的监测。方法病原学监测按WHO推荐的方法进行。结果 2011年6-12月122份麻疹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10株麻疹病毒,分离率为8.2%;50份风疹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24株风疹病毒,分离率为48.0%。经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麻疹为H1a基因亚型,风疹为1E基因型,都是我国的优势基因型。结论麻疹、风疹的病原学监测对消除麻疹和控制风疹都显得尤为重要。重庆市目前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为H1a基因亚型,风疹野病毒为1E基因型,麻疹以散发为主,风疹以散发和暴发为主。为了进一步提高麻疹、风疹监测质量,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建设。
赵春芳赵华彭靖尧陈应琼凌华张敏
关键词:麻疹风疹病毒分离病原学监测
2004-2007年重庆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重庆市2004-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运转情况。方法按照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由国家脊灰实验室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和ELISA法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进行型内鉴定。结果从395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12株,其中脊灰Ⅰ型1株,Ⅱ型4株,Ⅲ型4株,PV混合1株,PV+NPEV(非脊灰肠道病毒)混合2株,所有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株(VDPV)。分离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7株。结论重庆市2004-2007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株存在,且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控制标准,表明重庆市脊灰实验室监测质量稳定,今后更要继续加强实验室的监测,保持整个监测过程的高度敏感性。
陈应琼赵春芳凌华张敏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重庆市2009年手足口病病原学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重庆市2009年手足口病进行病原学调查,了解重庆市肠道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PCR),对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261例患者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的核酸检测。[结果]261例患者中,158例EV71、49例CoxA16、2例其他肠道病毒;4月份为疫情高峰期,10~11月出现一个次高峰。[结论]2009年重庆市儿童手足口病以EV71为主,CoxA16也有散发病例。
赵华赵春芳陈应琼凌华张敏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
一起人感染羊痘病毒疫情的实验室诊断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对2010年重庆彭水县一起人感染羊痘病毒疑似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明确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羊痘病毒特异性引物对5例患者的5份疱疹液标本和来自3只病羊的眼分泌物、痘疱液、痘痂块共4份标本进行PCR检测,并采用VeroE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扩增出的DNA片断进行测序,经BLAST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报告的34个病例均与病羊有接触史。1份病羊痘疱液标本山羊痘病毒分离阳性。9份标本的羊痘病毒A29L基因的413bp片段扩增结果均为阳性。使用A95/B7扩增羊痘病毒P32基因,5份人的疱疹液标本中,4份为PCR扩增阳性。2份病例标本及1份病羊的病毒分离物P32基因扩增产物的DNA片段序列间具有100%的同源性,3条序列与山羊痘病毒G20-LKV病毒株具有99%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显示:重庆市彭水县获得的山羊痘病毒与我国广西柳江2003年流行的病毒和越南2005年流行的毒株进化距离较近,与2009年重庆及甘肃的病毒株也有较近的进化距离。结论重庆市彭水县人感染羊痘病疫情系由人直接接触病羊而感染山羊痘病毒所致。
凌华李勤金连梅彭克发赵春芳陈熙王豫林冯连贵赵华陈应琼李稀龄叶盛
关键词:疫情山羊痘病毒病毒分离核酸扩增
重庆市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评价重庆市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用细胞培养法对2 0 0 3年报告的98例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脊灰和非脊灰肠道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 重庆市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98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5 .39% ,粪便标本7d内送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为94 .38%。粪便标本2 8d内完成病毒分离鉴定的及时率为10 0 %。分离出脊灰病毒(PV) 5株,其中Ⅰ型2株,Ⅱ型1株,混合型(Ⅰ+Ⅲ) 2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 5株。所有PV阳性毒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结论 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均达要求。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直至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脊灰。
张敏赵春芳陈应琼凌华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
重庆市2008-201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价重庆市2008-201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运转情况。方法按照《脊灰病毒检验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由国家脊灰实验室用PCR-RFLP法和ELISA法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进行型内鉴定。结果从307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10株,分离率为3.26%,其中脊灰Ⅱ型5株,Ⅲ型3株,PV混合2株,Ⅱ型为我市的主要型别占50.00%,其次是Ⅲ型、PV混合型分别占30.00%、20.00%。所有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有9株为疫苗相关株,另外有1株Ⅱ型有6个核苷酸序列变异,鉴定为疫苗高变异株。分离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6株,分离率为8.47%。结论重庆市2008-201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仍应加强AFP病例的病毒学监测工作,以确保最终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
赵春芳赵华陈应琼彭靖尧凌华张敏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
重庆市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分析
凌华赵华赵春芳陈应琼张敏李勤陈熙
重庆市2003~2007年麻疹疫苗和脊灰疫苗效价结果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麻疹减毒活疫苗(MV)和脊灰疫苗(OPV)的效价在我市冷链系统各环节中的变化,评价我市计免冷链系统及麻疹疫苗和脊灰疫苗管理质量。[方法]于2003~2007年对MV和OPV效价进行常规跟踪监测,在冷链不同环节共检测麻疹疫苗65份,脊灰疫苗64份。[结果]麻疹疫苗效价均值为(3.51±0.53)log TCID50/0.1ml,脊灰疫苗效价均值为(6.06±0.30)log TCID50/ml,麻疹疫苗质量总合格率达96.92%(合格滴度为≥2.51og TCID50/0.1m1),脊灰疫苗质量总合格率为96.88%(合格滴度为≥5.7log TCID50/ml),本中心冷库麻疹疫苗、脊灰疫苗平均滴度与各级监测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59,P=0.108;χ2=1.898,P=0.387)。[结论]我市在麻疹疫苗和脊灰疫苗贮存、运输、接种等各环节冷链系统管理总体良好。
陈应琼赵春芳凌华张敏
关键词:麻疹疫苗脊灰疫苗效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