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
- 作品数:20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庆市2013-201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患儿的流行病学分析,了解AFP在重庆市的流行规律,为AFP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3-2018年重庆市报告的15岁以下AFP患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8年重庆市累计报告15岁以下AFP患儿593例,年发病率为1.79/100000~2.53/100000,年平均发病率为1.96/100000。重庆市每月均有AFP报告病例,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月份是3、10和12月。重庆市各辖区均有AFP报告病例。重庆市报告的AFP患儿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比例为1.8∶1.0。各年龄组AFP发病人数随年龄增加呈减少趋势。AFP患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4株,分离率为0.67%;分离出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50株,分离率为8.43%;分离出肠道病毒54株,分离率为9.11%。结论重庆市AFP发病率维持在一定水平,重庆市AFP的发病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地区差异和人群差异,需针对其流行特征进行AFP防控。
- 彭靖尧赵华黄为凌华张敏谢武娟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
- 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一大类复杂综合征的统一名称。广义的理解下,AFP是对所有能引起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疾病的统称,按其病因又可以分为传染性病例和非传染性病例,并且绝大多数的病例是传染性的[1]。全球AFP研究领域中对AFP的定义是一种狭义的定义,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倡导消灭脊髓灰质炎建立AFP监测系统中对AFP的定义[2]。尽管监测系统中的定义不能涵盖所有AFP,但它几乎包含了所有的传染性AFP病例,尤其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V)导致的AFP。在这个定义下进行的AFP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从1988年至今,全世界范围内,由PV引起的AFP已经下降了99%[3]。PV引起的AFP在我国曾经广泛流行,是儿童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因素[4]。我国的AFP防控工作成效显著,在2000年就进入了无脊髓灰质炎状态[5]。
- 彭靖尧赵华黄为谢武娟凌华张敏王亚(审校)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病毒分离分子生物学方法
- 重庆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分析重庆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下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疫情数据,描述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收集重庆市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分析死亡病例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2010年报告病例19970例,重症42例,死亡26例,发病率为69.85/10万,死亡率为0.091/10万。4-5月为发病高峰,主城区比远郊区县高发,1~3岁组的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0~3岁男性散居儿童为手足口病死亡的高危人群,临床表现以高热、手足部出疹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症状和体征。聚集性病例多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荧光PCR检测阳性率为63.26%,轻症病例以柯萨奇病毒A16型为主(39.09%),但引起死亡的均为肠道病毒71型,病毒分离率为24.30%。结论手足口病疫情的防控重点应放在及时发现重症病例,加强重症病例的临床就治,降低死亡率等方面。
- 赵寒陈熙李勤龙江赵华赵春芳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
- 2013-2020年重庆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株分型鉴定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对2013—2020年期间从重庆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中分离到的53株(non-polio enterovirus,NPEV)进行分型鉴定,了解NPEV型别分布特点。方法使用商品化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试剂对NPEV快速鉴定,结合VP1区和VP4区核苷酸序列特征进行分型。结果鉴定出50株肠道病毒,A组33株(66.00%),B组17株(34.00%),不包含C、D组肠道病毒,3株不能分型。EV-A71为优势型别,11株(22.00%),2016年及以后未分离到EV-A71。研究中,VP4区和VP1区序列在NPEV分组上完全一致。结论使用商品化荧光定量PCR试剂对肠道病毒分型时,高CT值的鉴定结果有可能不准确。NPEV分型中,先使用VP4区序列进行分组,然后在使用VP1区进行基因分型,可简化实验流程。重庆市AFP病例NPEV分离株的型别多样性较差,为丰富和完善重庆市肠道病毒基因数据库,有必要开展呼吸道传播的肠道病毒相关研究。
- 彭靖尧黄为谢武娟凌华张敏赵华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非脊灰肠道病毒VP1区
- 重庆市2011-2016年风疹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2011-2016年分离的风疹病毒进行基因型别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风疹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市2011-2016年风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原学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通过序列测定鉴定其基因型别;与GenBank中风疹各型别参考毒株及其他省市所获毒株进行进化树构建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 2011-2013年风疹毒株主要为1E基因型(94/103);2014-2016年主要为2B基因型(50/56),仅2014年有1株2A基因型毒株。重庆株系与其他省市毒株核苷酸同源性1E型为97.63%~99.73%,平均98.90%;2B型为95.77%~99.73%,平均98.30%。系统树上重庆毒株并未与其他省市株系相互隔离。结论重庆市风疹优势基因型近年已经逐渐由1E型替代为2B型。重庆市的风疹病毒基因型在不断变化,优势株与其他省市呈共同进化状态。
- 赵华彭靖尧赵春芳朱贞凌华张敏黄为
- 关键词:风疹病毒基因型别
- 重庆市2012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2012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水平,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南岸区、大足区、奉节县的部分健康人群,应用细胞中和试验法检测脊灰NA。结果在检测的629名健康人群血清标本中,脊灰Ⅰ、Ⅱ、Ⅲ型NA阳性率分别为93.31%、96.34%和91.88%;NA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1∶77.86、1∶76.50和1∶26.41。各年龄组人群Ⅰ型脊灰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314,P>0.05),Ⅱ、Ⅲ型脊灰N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Ⅱ=19.312,2Ⅲ=14.093;P均<0.05);各年龄组人群Ⅰ、Ⅱ、Ⅲ型脊灰NA 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Ⅰ=34.054,FⅡ=36.481,FⅢ=21.08;P均<0.05)。三个区(县)人群Ⅰ、Ⅲ型脊灰N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Ⅰ=13.866,2Ⅲ=8.545;P均<0.05),Ⅱ型脊灰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Ⅱ=3.307,P>0.05);三个区(县)人群Ⅰ、Ⅱ、Ⅲ型脊灰NA 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Ⅰ=2.528,FⅡ=1.328,FⅢ=2.583;P均>0.05)。NA水平总趋势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结论重庆市健康人群脊灰NA水平可以维持无脊灰状态。
- 赵春芳王青徐佳薇赵华彭靖尧陈应琼凌华张敏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
- 重庆市2011年6-12月麻疹、风疹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为了消除麻疹和控制风疹,需进一步加强病原学的监测。方法病原学监测按WHO推荐的方法进行。结果 2011年6-12月122份麻疹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10株麻疹病毒,分离率为8.2%;50份风疹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24株风疹病毒,分离率为48.0%。经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麻疹为H1a基因亚型,风疹为1E基因型,都是我国的优势基因型。结论麻疹、风疹的病原学监测对消除麻疹和控制风疹都显得尤为重要。重庆市目前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为H1a基因亚型,风疹野病毒为1E基因型,麻疹以散发为主,风疹以散发和暴发为主。为了进一步提高麻疹、风疹监测质量,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建设。
- 赵春芳赵华彭靖尧陈应琼凌华张敏
- 关键词:麻疹风疹病毒分离病原学监测
- 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的基因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不同文库构建方式,结合高通量测序方法,了解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猴痘确诊病例病毒的基因特征,比较不同文库类型优缺点。方法以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的疱疹液及鼻咽拭子为样本,提取核酸定量后直接进行文库构建或使用猴痘病毒全基因组捕获试剂盒进行扩增子文库构建,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结合NCBI和GISAID数据库下载的34个猴痘病毒序列,以牛痘病毒、天花病毒和痘苗病毒序列为外群,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两种文库构建方式均测序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命名为hMpxV/China/CQ-CQCDC-001/2022,属于MPXV IIb分支,与属于IIb B.1分支的hMpxV/Germany/BE-ChVir28656/2022位于同一分支。宏基因组文库较扩增子文库所得序列覆盖度更均匀,但测序深度较低,有效数据量占比较少。结论IIb B.1分支猴痘病毒已经传入中国内地境内,对后续发现的猴痘病毒测序时应根据样本量和测序时限、测序费效比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文库构建方法。
- 唐云唐云赵华赵华黄为叶盛
- 关键词:猴痘病毒高通量测序基因特征
- 重庆市2009年手足口病病原学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对重庆市2009年手足口病进行病原学调查,了解重庆市肠道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PCR),对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261例患者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的核酸检测。[结果]261例患者中,158例EV71、49例CoxA16、2例其他肠道病毒;4月份为疫情高峰期,10~11月出现一个次高峰。[结论]2009年重庆市儿童手足口病以EV71为主,CoxA16也有散发病例。
- 赵华赵春芳陈应琼凌华张敏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
- 2013—2018年重庆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对重庆市2013—201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和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的建议。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方法,从送检的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病毒毒株,并将分离得到的毒株上送至中国疾控中心脊灰实验室进行鉴定及序列分析。结果2013—2018年间,累计完成1022例AFP病例粪便标本的病毒分离,593例(58.02%)本省病例,429例(41.98%)外省病例。重庆市2018年AFP监测系统中合格采样率为65.75%。累计分离到18株PV,均为疫苗相关株,其中2株为PV2,13株PV3,3株PV混合株,未发现PV+NPEV混合株。经鉴定有4株高变异株,且病例都来自四川,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和脊灰野病毒(WPV),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分离率呈下降趋势。结论重庆市AFP监测系统整体处于较好运转状态,但仍存在问题,需加强AFP监测的相关培训。四川省以及毗邻的重庆市都应加强AFP的防控工作,警惕VDPV的出现。
- 彭靖尧赵华黄为谢武娟凌华王亚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非脊灰肠道病毒疫苗衍生脊灰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