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平 作品数:21 被引量:3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黄浦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关节镜监视下四步法分级序列矫正复发性髌骨脱位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四步法分级序列矫正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辅助动态监视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重建、改良Fulke... 杨海波 冯育 叶鹏 郑建平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 关节镜 矫正手术 小切口保留肋骨技术在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保留肋骨技术在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前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治疗40例胸椎结核患者,根据前路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小切口保留肋骨手术治疗,18例)和B组(传统切口手术治疗,22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和手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趋势,比较两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4个月。前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A组均短(少)于B组(P<0.05)。ESR、CRP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降低(P<0.05),CRP术后3个月B组低于A组(P<0.05),ESR、CRP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后1 d、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1 d A组低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小切口保留肋骨技术在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同样可获得良好疗效,并有减轻入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刘昌昊 杨宗强 朱禧 施建党 张旭 牛宁奎 郑建平关键词:胸椎结核 改良手术 前入路 自体颗粒骨混合敏感抗生素开放植骨修复胫骨感染性骨缺损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骨混合敏感抗生素修复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胫骨感染性骨缺损67例,男54例,女13例;车祸伤47例,高处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5例,爆炸伤2例。年龄20 59岁,平均年龄37.4岁。骨缺损1.5... 刘启明 郭玮玮 马腾 伯宇 郑建平 胡宁敏 杨海波关键词:骨缺损 植骨 外固定架 文献传递 一种可调节移动式脊柱定位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移动式脊柱定位器。可调节移动式脊柱定位器,包括:支撑机构和定位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贴片和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包括两个轨道板和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将两个轨道板连接成一体,所述轨道板上设有... 牛宁奎 施建党 郑建平 杨宗强 师志云脊柱结核骨破坏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22年 骨关节结核占所有结核病例的2.2%~4.7%,占肺外结核的10%~15%,其中约50%~75%为脊柱结核[1、2]。骨关节结核病灶组织破坏的最大特点是骨质的吸收及破坏[3]。骨吸收和骨破坏不仅影响了脊柱的支撑和保护功能,还常常压迫或侵及神经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的骨质破坏可致脊柱后凸畸形,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外观及生活质量[2、4]。骨组织的完整性是通过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得以维持。 谢磊 郑建平 施建党关键词:骨关节结核 脊柱后凸畸形 肺外结核 脊柱结核 骨破坏 负载抗结核药物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微球的3D打印人工骨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 被引量:5 2021年 背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局部有效药物浓度不足及残留骨缺损的修复是目前脊柱结核治疗的难题,新型抗结核药物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新思路,可有效促进骨缺损修复。目的:观察PA-824、莫西沙星和吡嗪酰胺/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羟基磷灰石抗结核人工骨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提取并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为材料,制备含抗结核药物PA-824、莫西沙星和吡嗪酰胺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微球的3D打印人工骨,并与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作为实验组;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作为阳性对照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独培养,作为空白对照组。培养第1,3,7,14,21天检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及细胞黏附效果,以评估该人工骨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以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以钙结节沉积程度及碱性磷酸酶表达活性评价成骨分化效果,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特性。结果与结论:①新合成的抗结核人工骨微观结构呈现良好的空间性,利于细胞附着;②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各组细胞均增殖良好,其中实验组、阳性对照组持续14 d呈现增殖状态,空白对照组7 d后趋于平稳状态,说明此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③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至14 d达到高峰,在第7,14天时阳性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实验组(P<0.05),但第21天时实验组高于阳性对照组,而空白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变化不大;④茜素红染色实验显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均有钙结节形成,两组钙结节数量和大小差别不明显;两组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Runx2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⑤扫� 刘昌昊 郑建平 施建党 朱禧 周占文 张旭关键词:吡嗪酰胺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一种用于脊柱椎体间打压植骨推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柱椎体间打压植骨推送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上部为扇形状,所述外壳的底部为矩形状,所述外壳为中空设置,其顶部左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外壳的前端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外壳的矩形端面底部开设有滑槽,所... 杨宗强 施建党 牛宁奎 郑建平一期修复治疗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一期修复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治疗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1例肘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简单脱位23例,复杂脱位8例。所有患者均合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其中16患者1期行切开探查并修复外侧副韧带复合体,15例患者1期予以肘关节铰链支具固定治疗,未行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修复。对比2组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试验(PLRI test)及肱桡比例,评价疗效。结果术后2组间MEPS评分、PLRI te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间肱桡比例比较,非应力状态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力状态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肘关节脱位患者,当恢复肘关节的骨性稳定结构后,一期修复肘关节后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可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增加肘关节的后外侧旋转稳定性,进而降低慢性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发生率,同时可加速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郑建平 杨勇 朱涛 杨海波关键词:一期修复 肘关节 自体骨开放植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42例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 探讨自体骨开放植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总结提高治愈率的因素.方法 胫骨感染性骨缺损42例中车祸伤31例,高处坠落伤7例,重物砸伤3例,爆炸伤1例.平均年龄(38.2±1.3)岁.骨缺损1.5~6cm,平均(3.5±0.8)cm.清创去除失活的软组织及死骨,感染初步控制后用自体骨粒或骨条与敏感抗生素混匀植骨,开放伤口,术后创面肉芽覆盖后行植皮术或创面瘢痕愈合.结果 平均随访(2.8±0.3)年,平均术后(8±0.2)周移植骨创面被肉芽组织覆盖,其中4例于术后5周游离植皮、闭合创面,38例于术后10周左右创面瘢痕愈合.41例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7±1.1)个月,1例感染复发植骨未愈合.结论 自体骨开放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与传统治疗比较,方法简单、病程缩短、疗效满意,术中彻底清除肉芽组织、充分植入松质骨,术后无菌换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刘启明 乔泽文 朱涛 郭玮玮 郑建平 杨海波 胡宁敏关键词:骨缺损 植骨 外固定架 异体肌腱双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Segond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Segond骨折异体肌腱双束重建后的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6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男25例,女11例,其中合并Segond骨折17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异体肌... 郑建平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断裂 SEGOND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