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波
- 作品数:56 被引量:166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科技攻关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关节镜监视下四步法分级序列矫正复发性髌骨脱位
-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四步法分级序列矫正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辅助动态监视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重建、改良Fulke...
- 杨海波冯育叶鹏郑建平
- 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关节镜矫正手术
- 三切口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三切口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8例单侧累及后侧平台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24~55岁,平均34.7岁;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V型8例,VI型10例,所有患者均合并后内、后外侧平台塌陷。均采用三切口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X线检查判断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5~20周(平均17.6周)。膝关节按照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定疗效:优13例,良4例,可1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筋膜间隔综合征、骨髓炎、内固定松动、断裂、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三切口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以充分暴露骨折,满意复位关节面,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患肢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 米占虎杨海波王拯王谦
- 关键词:胫骨骨折联合切口
- 经皮钉棒内固定与外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的比较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比较经皮钉棒内固定(INFIX)与传统外固定架(EXFIX)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7年5月~2018年11月,采用手术治疗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42例。其中,21例采用INFIX,21例采用传统EX⁃FIX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INIFX组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失血量显著大于EXFIX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INFIX组总并发症率显著低于EXFIX组(P<0.05)。INFIX组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EXFIX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而Majeed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INFIX组VAS和Majeed评分显著优于EXFIX组(P<0.05)。影像方面,INFIX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EXFIX组(P<0.05)。[结论]经皮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EXFIX。
- 杨开杰杨海波杨勇安维军余俊乔泽文
- 带袢纽扣钢板与传统螺钉固定治疗Lisfranc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带袢纽扣钢板与传统螺钉固定治疗Lisfranc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涉及Lisfranc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23例,均接受带袢纽扣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23例,均采用传统螺钉固定治疗。从一般资料、围术期参数、Lisfranc关节间距、疼痛、中足功能、术后1年AOFAS评分的优良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6个月及1年时,疼痛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时,观察组足功能表现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出现2例术后并发症(含切口浅表感染及腓深神经损伤各1例),对照组共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切口浅表感染、2例螺钉断裂、3例Lisfranc关节再分离及3例创伤性关节炎),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袢纽扣钢板固定牢靠,术后患足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少。
- 杨安黄旭龙王勇杨海波
- 关键词:内固定临床疗效
- 膝关节镜下钛缆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胫骨前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钛缆内固定方法治疗青少年胫骨前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创伤骨科胫骨前髁间棘骨折患者18例,均采用膝关节镜下钛缆内固定治疗。根据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8例,Ⅲ型7例,Ⅳ型3例。术后记录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术后4周、8周、12周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并对患侧与健侧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18例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4周随访,X线片显示:均未出现骨折移位或不愈合及固定失效;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术后8周随访,患者患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低于健侧(t=-9.103,P<0.05)。术后12周随访,患者患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为优,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8,P>0.05)。结论关节镜下钛缆内固定治疗胫骨前髁间骨折,手术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叶鹏金云郭玮玮杨海波米占虎
- 关键词:膝关节镜钛缆
- 常规影像学结合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X线片、CT平扫+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治疗的24例复杂胫骨骨折(SchatzkerⅤ、Ⅵ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组采用X线片、CT平扫+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完成术前设计,对照组通过X线片、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完成术前设计;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情况。采用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复位情况行放射学评价,采用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评价患者远期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0.4个月(11~23个月),骨折均治愈。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Rasmussen骨折复位质量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61,P=0.275);术后6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两组患者疗效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5,P=0.492);术后对照组1例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治愈。结论常规影像学检查结合3D打印技术能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全面观察,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极大的帮助。
- 马腾魏代好秦悦张昊苏胜杰杨海波安维军
- 关键词:X线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 3D打印技术在骶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骶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例骶骨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将其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中,采用Mimics软件处理数据,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1∶1骶骨骨折模型,在3D打印实体模型上进行钢板预弯塑形,模拟内固定植入手术过程,最终将模拟钢板位置、螺钉方向和长度等参数应用于实际手术。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采用的固定钢板、螺钉数量与螺钉长度均与术前设计一致,随访CT显示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有助于术者术前手术模拟及手术方案设计,更好地了解骶骨骨折的特点,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通过设计预弯的钢板能更精确的复位骨折,提高术后的疗效。
- 王志标伯宇马腾邱少东米占虎杨海波胡宁敏
- 关键词:骶骨骨折内固定
- 三切口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三切口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1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24~55岁,平均34.7岁;Schatzk...
- 米占虎杨海波王拯
- 关键词:三切口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
- 文献传递
-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万古霉素缓释微球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万古霉素缓释微球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通过复乳-固化法制备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取48只家兔,按沈霖造模法制作双侧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1个月后局部彻底清创造成骨缺损,A组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B组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混合万古霉素,C组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7d、2周、4周测定各组动物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于术后2、4、8及12周每组处死4只兔,行植骨区大体形态、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3d、7dB组CRP水平显著低于A组,但大于C组;术后1d、3d、2周、4周B、C组ESR显著低于A组,术后7d、2周C组ESR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周B、C组X线片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B、C3组之间X线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12周,B、C组组织学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家兔感染性骨缺损,局部应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万古霉素缓释微球的疗效与自体微小颗粒骨混合万古霉素相当,均好于自体微小颗粒骨.
- 刘启明周岳王明波乔泽文杨海波胡宁敏
- 关键词:万古霉素骨移植骨缺损
- Pipkin’s骨折的治疗
- 2013年
- 目的评价Pipkin分型对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治疗的指导意义,不同方法治疗Pipkin’s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车祸伤21例,高处坠落伤8例。22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例行保守治疗,3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例行非负重骨块切除。结果全部病例获得4~50个月,平均31.2个月的随访。按Thompson-Epstein评价标准,优20例,良5例,中1例,差3例。优良率86.2%。有3例出现股骨头坏死,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结论不同的Pipkin分型采取不同方式的治疗,及时复位,疗效满意。
- 刘启明郭玮玮杨海波胡宁敏
- 关键词:髋关节脱位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