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蓓 作品数:21 被引量:93 H指数:6 供职机构: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乳喂养的12周龄婴儿肠道菌群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GDM)及正常孕妇的持续母乳喂养的12周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分布特点,以探索GDM对12周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12月入组的母亲及其随访至12周龄的母乳喂养的婴儿,依据母亲孕期血糖检测结果将母乳喂养婴儿分为GDM组(n=13)和对照组(n=27)。采集婴儿12周龄粪便,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所有粪便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分布特点。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肠道菌群与孕期血糖、婴儿体重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0对研究对象,GDM组13对,对照组27对。两组的优势菌门均为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GDM组的疣微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3,P<0.05)。在属水平上,GDM组中肠道菌群优势菌属来自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对照组中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属来自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LEfSe差异分析结果显示,GDM组中疣微菌门/目/科、阿克曼氏菌、劳森氏菌、哈利真杆菌的丰度明显升高(LDA>2),而在对照组中芽孢杆菌目、孪生球菌属、丹毒梭菌属的丰度明显升高(LDA>2)。肠道优势菌群的门水平丰度与孕期血糖、12周龄婴儿体重均不相关(P>0.05)。结论孕期GDM对持续母乳喂养的12周龄婴儿肠道菌群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赵永丽 段一凡 牛蓓 张翠 陈磊 雍明媛 刘长青关键词:妊娠糖尿病 母乳喂养 高通量测序 妊娠期糖尿病对不同性别子代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母亲妊娠期糖尿病(GDM)对不同性别子代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6月—2019年12月,将在河北省某县医院产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共913名,收集孕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相关信息,并随访其子代至12周龄,采集子代婴儿的新鲜粪便作为样本。根据孕妇2次(孕12周和孕24周)的空腹血糖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将母亲孕期2次空腹血糖结果均≥5.1 mmol/L的婴儿纳入到GDM组;将母亲孕期2次空腹血糖结果均正常的婴儿纳入到对照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16S rDNA测序检测分析。结果共有48名婴儿纳入到本研究,其中GDM组16人,对照组32人。女婴中GDM组的肠道菌群Chao1指数低于对照组(t=–3.34,P<0.01)。LEfSe分析显示男婴中GDM组高表达的肠道菌群为乳杆菌科/属(Lactobacillaceae、Lactobacillus),女婴中GDM组高表达的为肉杆菌科(Carnobacteriaceae)。男婴中,GDM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Z=4.66,P=0.03),丹毒杆菌属(Erysipelato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Z=–4.45,P=0.04);女婴中,GDM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罗氏菌属(Rothia)的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Z=–10.19,P<0.01;Z=–4.42,P=0.04)。门水平、属水平肠道菌群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母亲妊娠期健康的子代相比,母亲GDM子代女婴肠道菌群的丰富度降低,还可能影响子代女婴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罗氏菌属(Rothia)的相对丰度。另外女婴肠道菌群的丰富要低于男婴,但性别对婴儿肠道菌群构成影响不明显。 张翠 赵永丽 段一凡 周园园 牛蓓 刘长青关键词:婴儿 妊娠期糖尿病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技术 河北省成年居民膳食钠摄入状况及食物来源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并分析河北省成年居民膳食钠摄入状况。方法研究数据来自2015年河北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成比例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有1465户3212名18岁及以上居民纳入本研究。将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数据和调味品称重数据相结合,以《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为依据,计算膳食钠。结果调查对象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膳食钠4279.9(2962.4~6186.9)mg,其中城市为4095.6(2724.9~5754.9)mg,农村为4426.9(3078.3~6454.4)mg,农村高于城市(χ^(2)=20.977,P<0.05)。不同经济状况居民中,家庭人均年收入<20000元的居民膳食钠摄入量为4751.3(3312.5~6820.3)mg,与其他收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9.766,P<0.001);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中,大专及以上的居民每标准人日摄入膳食钠3692.5(2572.4~5130.6)mg,与其他文化程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1.275,P<0.001)。调查对象膳食钠主要来源于食盐(73.1%)、高盐调味品(酱油占12.6%,酱类占7.4%,腐乳咸菜类占5.9%,味精、鸡精占3.4%)和零食、小吃、速食类(7.6%)。结论河北省成年居民膳食钠的摄入量较高,食盐、高盐调味品和零食、小吃、速食类是膳食钠的主要来源,农村居民、低收入和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居民膳食钠摄入量较高,建议应加强减盐限钠政策的战略性和针对性。 田美娜 罗晓燕 张翠 牛蓓 苗润晓 周园园 李红 刘长青关键词:膳食调查 食物来源 河北省一起误食黄盖鹅膏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调查分析河北省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鉴定引起中毒的野生蘑菇种类,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本起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病11人,死亡3人,病死率为27.27%。采集施工现场野生蘑菇,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鉴定为黄盖鹅膏。结论该中毒事件为河北省首次明确报道的黄盖鹅膏中毒,今后工作应注重加强监测预警和宣传教育,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防中毒。 陈磊 田美娜 牛蓓 宋立江 刘长青关键词:野生蘑菇 毒蘑菇 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 河北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相关因素及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指导儿童青少年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遏制肥胖流行趋势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状况监测,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河北省12个监测点3330名6~17岁儿童青少年最近1周的就餐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和体检信息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调查对象在外就餐情况,在外就餐影响因素及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率为16.19%,超重肥胖率为29.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初中生:OR=1.36,高中生OR=3.57,P值均<0.05)和家庭人均收入高的儿童青少年(1~<2万元:OR=1.48,≥2万元:OR=2.93,P值均<0.05)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高;居住地为农村(OR=0.20)、非独生子女(OR=0.76)、走读生(OR=0.21)以及主要抚养人为老人的儿童青少年(OR=0.69)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低(P值均<0.05)。在外就餐与超重肥胖风险增高存在统计学关联(OR=1.31,P<0.01)。结论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现象较为普遍。居住地、年龄段、人均年收入、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住校、主要抚养人是在外就餐的相关因素,在外就餐可能会增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风险。 田美娜 李红 牛蓓 张翠 赵永丽 苗润晓 刘长青关键词:饮食习惯 超重 肥胖症 儿童 青少年 河北省新生儿血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便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新生儿血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2016年1月~2017年4月河北省5家医院收治的新生儿中选取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组和对照组。通过查看病例资料,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 interval,CI)。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血便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血便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新生儿窒息史者发生血便的危险是无新生儿窒息史的4.4倍(OR=4.434,95%CI:1.071~18.360)。结论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血便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加强围产期保健措施和胎儿监护,减少新生儿血便的发生。 牛蓓 罗晓燕 田美娜 赵永丽 梁勇 刘长青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 LOGISTIC回归 防制 河北省某贫困县6~23月龄婴幼儿辅食喂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多重对应分析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喂养指数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和生活行为的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0~5岁儿童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该项目于2013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某贫困县抽取6~23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经过数据清理,共有221名婴幼儿纳入该研究,参照喂养指数评分法对婴幼儿喂养行为进行量化评分,同时结合多重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婴幼儿辅食添加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调查人群婴幼儿喂养指数总合格率仅为24.9%,3月龄组的婴幼儿喂养指数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11月龄组的婴幼儿喂养指数合格率最高;该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欠佳,贫血率为17.2%,超重率(11.8%)和肥胖率(6.8%)远高于其他地区;婴幼儿喂养指数合格与母亲职业为家务、运动时间为2~4小时、睡眠时间≥10小时相关。结论该贫困县6~23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合格率较低,超重肥胖现象严重,母亲周到的照顾、适宜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与婴幼儿喂养指数合格紧密相关。 田美娜 牛蓓 张翠 陈磊 罗晓燕 赵永丽 高景琨 刘长青关键词:婴幼儿 膳食调查 多重对应分析 2010-2016年河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分析2010-2016年河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了解暴发流行趋势和特征,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汇总2010年10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河北省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 2010-2016年河北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08起,发病3 152人,死亡25人,病死率0. 79%。第二、三季度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高发季节,微生物性和化学性是主要致病因素,分别占报告总数的24. 7%和24. 4%;以采食野生毒蘑菇为主的有毒动植物及真菌毒素中毒是死亡的主要原因,13人因食用野生毒蘑菇致死,占报告死亡人数的52. 0%。家庭和饮食服务单位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场所,分别占报告总数的45. 1%和35. 7%。结论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针对以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预警提示和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陈磊 牛蓓 田美娜 梁勇 刘长青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妊娠期糖尿病对3月龄婴儿肠道菌群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及正常孕妇的3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差异,探讨妊娠糖尿病对后代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数据来自中国母婴营养与健康队列,将2016年6月—2019年12月在河北省某县产检、分娩并随访至产后3个月的母亲及婴儿纳入研究,孕中期或孕晚期空腹血糖检测值≥5.1 mmol/L的孕妇及其婴儿纳入GDM组。采集3月龄婴儿粪便,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所有粪便样本进行检测,了解两组肠道菌群分布特点。结果共纳入48对研究对象,GDM组16对,对照组32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比较: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GDM组Observed Species指数(141.4±17.2)低于对照组(154.9±21.7),margalef指数(13.66±1.66)低于对照组(15.00±2.11),menhinick指数(0.83±0.10)低于对照组(0.91±0.13)(P<0.05)。菌落结构比较:在门水平上GDM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分别为54.28(47.84)、23.58(23.48)、11.20(30.99)和0.12(0.07),对照组分别为42.05(36.23)、29.64(21.30)、9.31(15.82)和0.15(10.14),两组在门水平上均主要由这4个菌门组成,丰度最高的菌均为放线菌。在属水平上两组主要由5个菌属组成,分别是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拟杆菌属(Bacteroidales)、梭菌属(Clostridiales)。GDM组的丹毒丝菌属(Erysipelotrichales)相对丰度0.01(0.01),显著低于对照组0.04(0.06)(P<0.05);GDM组的微球菌属(Micrococcales)相对丰度0.13(0.24),显著低于对照组0.29(0.78)(P<0.05)。PCoA分析:GDM组和对照组两组肠道菌群结构接近。LEfSe差异分析显示对照组丹毒梭菌属(Erysipelatoclostridium)显著升高(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会引起3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富度降低,对主要菌门分布无显著性影响,对部分菌属分布有影响,提示GDM对稍大月龄婴儿肠道菌群构成仍 赵永丽 段一凡 杨振宇 张翠 牛蓓 陈磊 王敏伦 谷旭阳 梁广才 刘长青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高通量测序 营养干预对学生知识行为及超重肥胖的影响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在"营养校园"试点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营养干预,分析评价干预效果。方法在石家庄新华区选取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进行干预,从三、五、七年级中分别随机抽取2个班级的学生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干预方法包括开展营养健康教育、促进身体活动、科学营养供餐支持等综合措施,通过问卷和体格测量调查学生干预前后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及超重肥胖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营养知识题目的正确率显著提高(x^(2)=613.737,P<0.001),总体正确率为59.8%。学生早餐食物种类(x^(2)=19.841,P<0.001)和早餐摄入频率(x^(2)=5.405,P<0.05)均有显著改善。总体超重肥胖率未见显著改善,按性别、年级分层分析发现,女生超重肥胖率降低(x^(2)=1.891,P<0.05),5年级(x^(2)=4.923,P<0.05)和7年级(x^(2)=10.563,P<0.01)学生超重肥胖率降低,且高年级学生降幅更明显。结论以校园为基础开展综合营养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并改善学生的不良饮食行为及超重肥胖现状。 赵永丽 田美娜 牛蓓 张翠 苗润晓 赵伟 刘长青关键词:营养干预 营养知识 饮食行为 超重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