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疹
  • 3篇抗体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性
  • 2篇麻疹抗体
  • 1篇乙脑
  • 1篇乙脑抗体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脑炎
  • 1篇疫苗
  • 1篇腮腺炎
  • 1篇流行病学分析
  • 1篇流行性腮腺炎
  • 1篇流行性乙型脑...
  • 1篇麻疹监测
  • 1篇麻疹抗体水平
  • 1篇脑炎
  • 1篇接种
  • 1篇抗体水平

机构

  • 7篇淮安市疾病预...

作者

  • 7篇成旭
  • 4篇李卓
  • 3篇刘家松
  • 3篇范刚
  • 3篇赵晶晶
  • 3篇蒋蔓
  • 2篇高强
  • 2篇蔡蓉
  • 1篇胡锦流
  • 1篇苏琦
  • 1篇蔡元兰
  • 1篇范炜

传媒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05年淮安市麻疹监测情况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2006年
目的分析2005年淮安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并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血凝抑制(HI)试验测定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结果2005年淮安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确诊麻疹222例,其中临床确诊47例,实验室确诊175例,发病率为4.34/10万。病例集中在4~6月份,发病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52岁,无免疫史者占60.81%。出现2起暴发疫情,涉及病例占总数的7.21%。共检测326名健康人血清HI抗体,阳性率为99.69%,GMT为1∶27.28。结论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疫情的主导措施,麻疹监测系统的运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李卓成旭蔡蓉范刚高强
关键词:麻疹监测系统流行病学
2013年淮安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淮安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淮安市7个年龄组共474人,检测血清麻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结果:监测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12%,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630.45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1.5~4岁抗体阳性率为100%,GMC为1 350.02mIU/ml;不同年龄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98,F=14.51;P均〈0.01)。8月龄~14岁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8.30%,GMC为1 218.41mIU/ml,均显著高于15~40岁组(χ2=12.36,F=30.83;P均=0.00)。男性抗体GMC显著高于女性(F=4.47,P〈0.05),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育龄期妇女抗体GMC明显低于非育龄期妇女(F=16.72,P〈0.01)。外来工作人群抗体GMC显著高于户籍人口(F=10.54,P〈0.01),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接种不同剂次人群之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C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淮安市麻疹抗体水平总体较高,需进一步做好常规免疫接种质量,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消除麻疹免疫空白,开展关注≥15岁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提高相应人群的免疫力,更好地建立免疫屏障。
蔡蓉苏琦成旭范炜
关键词:麻疹抗体疫苗
淮安市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分析淮安市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措施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淮安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10年淮安市流行性腮腺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4.97/10万,各县区发病情况差异较大,发病率在8.34~29.34/10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存在季节趋势,呈冬春季流行高峰;男性发病率(19.12/10万)高于女性(10.76/10万),病例以5~14岁小龄组的学生和儿童为主(73.81%)。结论流行性腮腺炎防治重点人群是学生和儿童,应进一步做好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还可以提倡2剂次免疫接种,避免发生暴发疫情,持续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刘家松成旭蒋蔓赵晶晶胡锦流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发病率
淮安市2001-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分析淮安市2001-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工作经验,以利于进一步做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方法对2001-2005年淮安市上报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排除病例进行特异性分析。结果2001-2005年共上报该市AFP病例119例,15岁以下儿童报告率平均为2.99/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在保证监测系统敏感性的前提下,排除145例,占接报数的50.00%。结论AFP病例监测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市级疾控中心的严格把关是做好本市AFP病例监测工作的关键。
李卓范刚高强成旭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试用比值法评价计划免疫接种报告的可信度被引量:2
2006年
李卓范刚成旭
关键词:计划免疫接种
2014年淮安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了解2014年淮安市健康人群乙型脑炎抗体水平。方法采用蚀斑减少中和实验,分7个年龄组测定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每个年龄组50人份,采集血清标本,共350人。结果淮安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为62.86%,标化阳性率88.04%。不同年龄段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9,P<0.05);有免疫史和无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5);不同性别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P>0.05)。结论加强小年龄组人群的乙脑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加强儿童免疫监测。
蒋蔓赵晶晶成旭刘家松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
2013年淮安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淮安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6~9月抽取淮安市监测点淮安区各年龄组的健康人群血清402份测定麻疹抗体水平,并对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检测健康人群402人,麻疹IgG抗体阳性326人,阳性率为81.09%(326/40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578.21mIU/ml。〈1月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最低为32.50%(26/8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00.78mlU/ml;1.5岁~组最高为100.00%(48/4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350.03mlU/ml;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抗体浓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97.89%(186/190),抗体浓度1415.00mIU/ml,无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32.50%(26/80),抗体浓度100.77mlU/m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人群麻疹抗体阳性与麻疹疫苗接种密切相关(OR=129.43,95%CI为37.73~444.00)。结论淮安市健康人群麻疹的免疫水平尚较低。
蒋蔓赵晶晶刘家松蔡元兰成旭李卓
关键词:麻疹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