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刚

作品数:58 被引量:206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肉瘤
  • 14篇坏死
  • 14篇骨肉瘤
  • 14篇骨头
  • 14篇股骨
  • 14篇股骨头
  • 13篇头坏死
  • 13篇骨头坏死
  • 13篇股骨头坏死
  • 7篇中医
  • 7篇激素性
  • 7篇关节
  • 6篇蛋白
  • 6篇壮医
  • 6篇激素性股骨头...
  • 5篇蛋白质
  • 5篇蛋白质组
  • 5篇蛋白质组学
  • 5篇细胞
  • 5篇基因

机构

  • 44篇广西中医药大...
  • 26篇广西中医药大...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岳阳市中医院
  • 1篇上海市中医医...
  • 1篇贵港市人民医...
  • 1篇北海市中医医...

作者

  • 50篇秦刚
  • 21篇曾平
  • 13篇何凯毅
  • 9篇黄肖华
  • 8篇杜敏东
  • 7篇李金溢
  • 6篇陈永强
  • 5篇周怡
  • 5篇李海东
  • 5篇陈劲
  • 4篇冯纬纭
  • 4篇黄瑾明
  • 4篇徐苏洋
  • 4篇刘明伟
  • 4篇廖小波
  • 4篇陈博
  • 4篇郑海军
  • 3篇孙剑
  • 3篇许建文
  • 3篇李玉梅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湖南中医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微创医学
  • 2篇西部中医药
  • 2篇大学教育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蜂毒素对荷骨肉瘤裸鼠肿瘤SDF-1α、CXCR4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检测裸鼠骨肉瘤SDF-1α、CXCR4和CD105的表达,观察蜂毒素对骨肉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荷骨肉瘤裸鼠模型,瘤体局部给药。采用免疫组化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浓度蜂毒素对各组裸鼠肿瘤SDF-1α、CXCR4和CD105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蜂毒素各浓度组瘤体内MVD、SDF-1α及CXCR4均减少(P<0.05);与TNP-470组比较,蜂毒素低、中剂量组瘤体内MVD、SDF-1α及CXCR4较多(P<0.05),蜂毒素高剂量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蜂毒素能减少荷骨肉瘤裸鼠瘤体微血管生成,抑制骨肉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蜂毒素能降低SDF-1α及CXCR4蛋白表达有关。
秦刚李海东徐苏洋李玉梅孙剑陈永强
关键词:蜂毒素骨肉瘤微血管密度
蜂毒素对荷骨肉瘤裸鼠体瘤内皮祖细胞数量和细胞因子HIF-1α及SDF-1α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蜂毒素对荷骨肉瘤裸鼠微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荷骨肉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蜂毒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及蜂毒素160、320、640μg/kg的剂量局部干预瘤体。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荷骨肉瘤裸鼠肿瘤中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蜂毒素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CD34/CD133双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减少,HIF-1α、SDF-1α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毒素能减少荷骨肉瘤裸鼠肿瘤组织中EPC数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蜂毒素下调HIF-1α和SDF-1α蛋白表达有关。
秦刚李海东徐苏洋李玉梅孙剑陈永强
关键词:蜂毒素骨肉瘤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免疫细胞与膝骨关节炎之间因果作用:一项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被引量:3
2025年
背景: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软骨及周围组织损伤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而免疫细胞在膝骨关节炎免疫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中的具体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来评估731种免疫细胞表型与膝骨关节炎风险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使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目录中公开获取731种免疫细胞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统计数据(从GCST0001391到GCST0002121)和IEUGWAS数据库中膝骨关节炎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ebi-a-GCST007090)。采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加权模型法和简单模型法来研究免疫细胞与膝骨关节炎之间的因果关系。敏感性分析用于检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是否可靠,然后以同样方法进行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正向分析结果表明,共有4种免疫细胞表型与膝骨关节炎有显著的因果关系(FDR<0.20),其中B细胞中的CD27 on CD24+CD27+(OR=1.026,P=0.00026,Pfdr=0.18)、髓系细胞中的CD33 on CD33dim HLA DR-(OR=1.014,P=0.00050,Pfdr=0.18)以及Treg细胞中的CD45RA+CD28-CD8br%CD8br(OR=1.001,P=0.00078,Pfdr=0.18)与膝骨关节炎风险呈直接的正向因果关联;单核细胞中PDL-1 on monocyte(OR=0.952,P=0.00098,Pfdr=0.18)与膝骨关节炎风险呈直接的负向因果关联。②反向分析结果表明,当膝骨关节炎作为暴露数据时,与731种免疫细胞表型均不具有显著因果关系(FDR<0.20)。③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的Cochran’s Q检验和MR-Egger回归法结果P值均大于0.05,表明免疫细胞表型与膝骨关节炎之间的因果效应分析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和多效性。④上述结果证实,CD27 on CD24+CD27+,CD33 on CD33dim HLA DR-,CD45RA+CD28-CD8br%CD8br以及PDL-1 on monocyte免疫细胞表型与膝骨关节炎之间可能具有较为显著的潜在因果关系,这为研究膝骨关节炎的生物学机制及探索膝骨关节炎的早期�
吴广涛秦刚何凯毅范以东李威材朱宝刚曹英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免疫机制免疫细胞因果关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循经烫疗及穴位刺激对单侧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后患者本体感觉康复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循经烫疗及穴位刺激对单侧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保残重建术后患者本体感觉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单侧膝关节ACL断裂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均在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肌腱(股薄肌肌腱和半腱肌肌腱)保残重建ACL。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中药循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烫疗及膝关节周围特定穴位点压刺激治疗。术后4个月行膝关节被动角度重现试验,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与感知角度之间的差值关节位置觉(JPS)。结果术后4个月,两组患者患侧膝关节各屈曲角度JPS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4个月,对照组患侧膝关节各屈曲角度JPS均高于健侧(均P<0.05),而观察组双侧膝关节各屈曲角度JP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膝关节ACL损伤韧带重建术后采用康复训练联合中药循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烫疗及膝关节周围特定穴位点压刺激能有效促进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恢复。
王斌许建文秦刚米琨蒙延雄刘鹏飞惠桂生陶广林黄浪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断裂穴位刺激本体感觉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股骨头坏死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股骨头坏死(ONFH)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19篇关于SLE并发ONFH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运用Review Manager 5. 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并计算各危险因素的OR值和95%CI。结果 SLE合并ONFH的危险因素的OR值及95%CI分别是:血管炎3. 08(2. 38~4. 00),激素冲击治疗2. 07(1. 51~2. 85),抗心磷脂抗体1. 78 (1. 04~3. 04),血小板减少1. 69 (1. 17~2. 43),高血压1. 45 (1. 05~2. 01),雷诺现象1. 53 (1. 21~1. 93)。结论 SLE患者早期大剂量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并发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外,血管炎、激素冲击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高血压、雷诺现象、血小板减少症也是SLE并发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范思奇曾平秦刚刘雄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META分析
PD-1/PD-L1抑制剂在骨肉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2年
骨肉瘤作为原发于骨细胞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十年来疗效上没有本质上的提高。近年来PD-1/PD-L1抑制剂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显现出了卓越的疗效,并在多个研究中显现出对骨肉瘤的抗肿瘤活性,有望进一步改善骨肉瘤,特别是转移及复发患者的治疗效果。全文综述总结近年PD-1/PD-L1抑制剂治疗骨肉瘤的主要进展。
刘俊良秦刚
关键词:免疫治疗骨肉瘤PD-1/PD-L1
中药循经烫疗联合穴位刺激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后本体感觉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中药循经烫疗联合膝关节周围穴位刺激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后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对照2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均在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肌腱(股薄肌肌腱和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对照1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法,对照2组采取常规康复加本体感觉训练方法,观察组采取常规康复加中药循经烫疗及膝关节周围穴位刺激方法。术后4个月,应用CPM机完成测试及Lysholm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对照2组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关节被动角度重现差异方面,对照1组患侧膝关节三阶段偏差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患侧膝关节三阶段偏差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侧膝关节三阶段偏差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循经烫疗联合膝关节周围特定穴位的按压能促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本体感觉的恢复。
王斌许建文米琨秦刚蒙延雄刘鹏飞惠桂生黄莉宁波陶广林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本体感觉中药烫疗穴位刺激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骨肉瘤的关键基因和qRT-PCR实验验证
2024年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与骨肉瘤(osteosarcoma,OS)相关的关键基因,以作为OS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新治疗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检索下载2个符合本研究的OS相关数据集(GSE16088和GSE42572),共包括21例OS组织样本和14例正常骨组织样本。对数据集进行矫正分析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与DEGs筛选出交集基因。对交集基因进行疾病本体论(Disease Ontology,DO)、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该PPI网络degree排名前10位的Hubbe基因的表达水平对OS患者的诊断效能,并以另一个OS数据集GSE19276对Hubbe基因进行验证筛选出关键基因。分析关键基因与浸润性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收集2020年9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手术的4例OS患者的OS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对关键基因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在OS组织与正常骨组织中共筛选出687个DEGs(上调基因523个和下调基因164个)。WGCNA关键模块基因2338个。DEGs与WGCNA关键模块基因共有交集基因545个。D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Gs与WGCNA结果的交集基因主要与泌尿系统癌症、肾癌、生殖细胞癌、肌肉骨骼系统癌症和胚胎癌等癌症相关。GO富集结果表明,交集基因主要参与骨化的形成、细胞外基质组织和生物矿物组织发育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名Akt)信号通路、过�
李威材秦刚苏国威刘金富肖世富刘俊良范以东吴广涛
关键词:骨肉瘤QRT-PCR
生骨汤联合改良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生骨汤联合改良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组采用改良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骨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治疗前后影像学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影像学分期有明显改善(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骨汤结合改良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不仅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影像学表现,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何凯毅易生辉秦刚杜敏东陈劲黄肖华曾平
关键词:早期股骨头坏死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TONFH)的血清蛋白质组学差异质,寻找并鉴定TONFH的潜在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分别采集TONFH患者(实验组)、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血清各5例,采用TMT联合2DLC-MS/MS技术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寻找并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质谱共筛选出有意义差异蛋白344个,并鉴定出15种显著性差异蛋白(P<0.05),其中与正常组对比,实验组中抗粘蛋白1轻链可变区、补体C5(C5)、冷凝集蛋白FS-2 H链、纤维连接蛋白(FN1)、妊娠区带蛋白(PZP)、β肌动蛋白(ACTB)、甘露糖结合蛋白C(MBL2)等7种蛋白表达上调,Igλ链V区4A、多巴胺β-羟化酶(DBH)、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CD5抗原(CD5L)、免疫球蛋白J链(JCHAIN)、补充C1r子组件(C1R)、抗凝血酶III (Antithrombin-III)、凝溶胶蛋白(GSN)等8种蛋白表达下调。[结论]采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TMT)联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成功筛选出了TONFH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为寻找TONFH特异性标志物及进一步阐明TONFH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曾平陈金龙李金溢秦刚何凯毅杜敏东孙斌李德剑周怡
关键词: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蛋白质组学血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