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银环
- 作品数:22 被引量:65H指数:6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指导计划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输血传播病毒(TTV)在各型肝病中感染状况及基因分析
- 段银环彭勋赵雅君孙谢文马万林曹立华等
- 该课题研究证明通过检测血清TTV-IgG抗体来间接反映TTVDNA阳性率。PCR检测血清TTV-DNA特异性好,敏感性强,但PCR受实验条件、费用高等因素的限制,而ELISA检测血清中抗TTV-IgG具有灵敏、特异、简便...
- 关键词:
- 关键词:输血病毒传播基因分析抗体检测
- 叶下珠肝片与猪苓多糖、乙肝疫苗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7例被引量:1
- 2000年
- 我们于1998年1月~1999年12月应用叶下珠肝片联合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47例,系统观察3个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89例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按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组47例,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36.1岁;
- 孙谢文马万林王玉华王守云段银环杨丽敏李秀霞
- 关键词:乙型肝炎猪苓多糖乙肝疫苗
- DAAs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CHC-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DAAs治疗的CHC-C患者30例,感染HCV基因型均为1b型。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10例。给予A组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给予B组索非布韦联合雷迪帕韦和利巴韦林治疗,给予C组索非布韦联和达卡他韦合利巴韦林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12周。采用荧光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使用日立008A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基因芯片法或PCR探针法检测HCV基因分型。按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标准,比较各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B组和C组RVR和ETVR均为100%,均显著高于A组的4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AAs治疗结束时,A组、B组和C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24.2±6.7)IU/L、(22.3±5.6)IU/L和(25.3±4.6)IU/L,血清AST水平分别为(23.2±8.1)IU/L、(24.6±3.8)IU/L和(28.4±4.8)IU/L,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血清白蛋白和肾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CK水平分别为(63.3±11.8)U/L、(68.5±8.9)U/L和(62.1±10.2)U/L,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出现恶心7例、乏力1例、头痛1例、心悸1例,B组出现恶心4例、乏力3例、头痛1例、心悸1例、皮疹1例,C组出现恶心5例、乏力2例、头痛1例、心悸1例和皮疹1例。结论DAAs治疗基因1b型HCV感染引发的CHC-C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安全,值得进一步观察。
- 刁青段银环苗亮王守云
- 关键词: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安全性
- 肝功能衰竭患者主要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分析肝功能衰竭患者主要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9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或出院90 d内病死者为病死组(36例),其余为存活组(60例),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blood 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甲胎蛋白(alpha feto protein,AFP)、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功能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病死组与存活组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AFP、PTA、血钠(serum sodium,Na)、白细胞(leukocyte,WBC)、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及Glu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TA和SCr是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19,P=0.006;OR=5.594,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PTA和SCr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732、0.828,相应Cut-off值分别为21%(敏感度64%,特异性72%)和128μmol/L(敏感度69%,特异性88%)。结论 PTA和SCr为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TA为保护因素,SCr为危险因素。
- 赵俊梅张璐赵培利李艳静刘坤赵志军王建英陈璀刁青段银环李明慧谢尧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血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
-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及打破免疫耐受治疗
- 杨建军梁静孙谢文段银环齐丽韫
- 该项研究证实乙肝疫苗能刺激免疫反应系统中的B细胞,进而产生抗HBs抗体,能激活CD4+与CD8+T细胞,进而诱导产生抗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白介素-2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通过非特异免疫功能的提高,可以增强机体针对乙...
- 关键词: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白介素-2
- 腹水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66例次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FSCLZLY-A型腹水超滤浓缩环注治疗仪,对46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行66例次治疗,对疗效进行判定。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达86.0%,回输疗效与患者原发病、肝功能及门脉压力有关(r=0.998,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腹水,方法简便易行,且安全有效。
- 段银环孙谢文马研学孙玉革王玉华李秀霞
- 关键词:自体输注胃肠外
- 腹水、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癌、肝硬化患者中表达意义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腹水、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肝癌、肝硬化患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50例为肝癌组,再根据其有无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每组各75例;选取同期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50例为肝硬化组,再根据其有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分为SBP组及非SBP组,每组各75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肝癌无感染患者75例为肝癌无感染组,肝硬化无感染患者75例为肝硬化无感染组。分别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肝功能分级,以及肝癌及肝硬化不同预后患者的腹水、血清PCT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高于肝癌无感染组及非细菌感染组,细菌感染组腹水PCT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治疗后,好转患者腹水、血清PCT水平均低于其治疗前及恶化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BP组血清PCT水平高于肝硬化无感染组及非SBP组,腹水PCT水平高于非SBP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治疗后,好转患者腹水、血清PCT水平低于其治疗前及恶化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所有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C、B、A级患者的血清及腹水PCT水平逐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肝癌及肝硬化存活患者的腹水、血清PCT水平均低于病死患者(P <0. 05)。结论腹水、血清PCT水平检测可有效鉴别肝癌患者是否伴有细菌感染、肝硬化患者是否伴有SBP,且其对两种疾病预后及患者肝功能判断也有一定价值。
- 王惠段银环郎晓林董广捷刁青杨丽敏
-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肝癌肝硬化
- 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脊髓病2例
- 2002年
- 段银环孙谢文李秀霞杨文军赵志军赵俊梅
-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肝性脊髓病病例报告
-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与各型肝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刘坤杨亚萍孙谢文段银环赵培利赵俊梅苗亮陈璀刁青王晋生
-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慢性HBV感染者随疾病进展加重,其免疫功能逐步降低,与HBV复制水平密切相关。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的DNT细胞显著升高及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病核苷类药物免疫系统
- 血清及腹水中PCT、IL-17水平检测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通过观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病人的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旨在分析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诊断肝硬化病人并发腹膜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我院2017-09~2019-09期间收治的110例肝硬化病人病历资料,根据病人是否合并自发性腹膜炎进行有效分组,其中未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40例病人纳入对照组,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70例病人纳入观察组,分别对比两组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并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分析PCT与IL-17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分别与肝硬化病人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关系及其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腹水中PCT、IL-17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中PCT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07,P<0.001),腹水中PCT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01);将肝硬化病人是否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作为因变量,将血清与腹水中PVT、IL-17分别作为自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过表达均可能是造成肝硬化病人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主要因素(OR>1,P<0.05);将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参数水平分别作为检验变量,将肝硬化病人是否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作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参数水平分别预测肝硬化病人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AUC分别为:0.973、0.950、0.916、0.949,均>0.9,预测价值均理想。结论:肝硬化病人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过表达与其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密切相关,可用于早期自发性腹膜炎的风险预测及诊断,临床可考虑通过早期检测肝硬化病人血清与腹水中PCT、IL-17水平,来预测肝硬化病人合并自发性腹膜炎风险或诊断疾病的发生,这对早期疾病的风险预测、检出及干预均有重要意义。
- 王惠郎晓林段银环
-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血清白介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