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筱慧
- 作品数:21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栗瘿蜂幼虫期虫瘿与寄主植物部分营养和防御物质含量或活性的比较被引量:4
- 2019年
- 为验证营养假说,本研究首次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幼虫期虫瘿及其着生枝条的部分营养和防御物质的含量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虫瘿中单宁和类黄酮的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显著低于枝条的含量或活性,符合营养假说;虫瘿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枝条的含量,淀粉的含量与枝条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不符合营养假说。
- 李香妹杨筱慧
- 关键词:栗瘿蜂次生代谢产物
- 基于SRAP和ISSR分析的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 本文用SRAP和ISSR标记技术对采自湖南、江西、湖北、云南等4省境内5个不同地理环境的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B/(o|¨/)Senberg et strand 1906/)种群遗传多...
- 杨筱慧
- 关键词:SRAP标记ISSR标记地理种群拟环纹豹蛛
- 文献传递
- 板栗上虫瘿和成瘿枝的代谢组与转录组联合分析
- 2025年
- 虫瘿是由昆虫取食或产卵刺激引起植物组织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从而形成的突起或瘤状结构。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虫瘿为其幼虫提供食物来源并保护其生长。营养假说认为,虫瘿为致瘿昆虫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其虫瘿组织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应高于成瘿部位,而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则相反。前期研究发现,栗瘿蜂虫瘿的糖类等营养物质高于其成瘿部位,而单宁等代谢物质的含量则相反,与营养假说一致。有研究分别利用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发现,虫瘿的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含量高于成瘿部位,黄酮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则相反,同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但是,目前尚无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瘿蜂虫瘿与其成瘿部位差异的报道。本文首次联合代谢组和转录组,基于通路富集分析,更加全面地比较了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上栗瘿蜂虫瘿与成瘿部位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和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栗瘿蜂虫瘿的氨基酸和多肽等含量上调,可能与其生长发育有关;而黄酮含量下调,可能是栗瘿蜂为了生存启动的防御机制,这二者均与营养假说相符。此外,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大部分基因在虫瘿中表达下调,抑制了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
- 陈婷婷惠羽朱道弘曾杨杨筱慧
- 关键词:栗瘿蜂虫瘿转录组
- 基于SRAP分析的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
- 2009年
- 利用SRAP标记对不同地理区域的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B Senberg et strand 1906)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生态因子对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拟环纹豹蛛的自然种群具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生境的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海拔和积温是影响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子.
- 杨筱慧颜亨梅
- 关键词:SRAP标记拟环纹豹蛛
- 向川安瘿蜂虫瘿和无虫瘿枝条组织结构的比较被引量:2
- 2022年
- 向川安瘿蜂(Andricus mukaigawae)属膜翅目(Hymenoptera)瘿蜂科(Cynipidae),在白栎(Quercus fabri)枝条上形成虫瘿。本文通过向川安瘿蜂虫瘿和无虫瘿枝条的石蜡切片,使用番红-固绿染色,比较向川安瘿蜂虫瘿与无虫瘿枝条的组织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向川安瘿蜂虫瘿由表皮层、保护层、营养层和虫室组成。其中,保护层分为两层,外层是薄壁组织,内层分布许多散生的维管束,石细胞成群分布;营养层由具较大细胞核的营养细胞组成。无虫瘿枝条由周皮、皮层、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髓组成。另外,向川安瘿蜂虫瘿和无虫瘿枝条的木质化程度存在差异,虫瘿的保护层存在大量的维管束,木质化程度较高,而无虫瘿枝条的木质化部分主要集中在次生木质部。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向川安瘿蜂虫瘿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提供了组织学基础。
- 惠羽杨雪梅杨筱慧
- 关键词:石蜡切片
- 莽山部分蜘蛛Wolbachia的感染及其wsp基因的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和线虫体内的胞内共生菌,能调控宿主的生殖方式。现用PCR方法检测了莽山自然保护区跳蛛科(Salticidae)、漏斗蛛科(Agelenidae)和狼蛛科(Lycosidae)部分蜘蛛种类的Wolbachia感染状况。结果证实跳蛛科蓝翠蛛(Siler cupreus)、狼蛛科小雾豹蛛(Pardosa mionebulosa)和漏斗蛛科指形龙角蛛(Draconarius digitusiformis)受Wolbachia感染,其感染率分别为3.7%、8.6%和40.0%。同时,基于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D.digitusiformis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群,P.mionebulosa感染的Wolbachia属于B群,S.cupreus感染的Wolbachia属于G群;而且同一科的蜘蛛感染的Wolbachia亲缘关系较远,而不同科蜘蛛感染的Wolbachia系统发育关系较近,这可能与Wolbachia的水平传播有关。
- 龚玉辉张梦瑶朱艳杨筱慧徐湘
- 关键词:蜘蛛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系统发育莽山自然保护区
- 日本并腹客瘿蜂共生菌Wolbachia的多重感染被引量:1
- 2013年
- 以湖南长沙采集的向川安瘿蜂Andricus mukaigawae和麦氏安瘿蜂A.mairei虫瘿中获得的日本并腹客瘿蜂Synergus japonicus为研究材料,使用Wolbachia的wsp基因特异引物,通过PCR法扩增日本并腹客瘿蜂的Wolbachia的wsp特异片段,以邻位相连法构建Wolbachia的wsp基因的分子系统树.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并腹客瘿蜂感染了Wolbachia;且Wolbachia的wsp序列一致性仅77%,差异较大,显然属于不同的Walbachia株系,为多重感染.
- 杨筱慧朱道弘刘志伟
- 关键词:WOLBACHIA
- 向川安瘿蜂和寄生性长尾小蜂共生菌Wolbachia的检测被引量:1
- 2013年
- Wolbachia是一类胞质遗传共生菌,能调控被其感染宿主的生殖方式。以向川安瘿蜂虫瘿中获得的向川安瘿蜂和其寄生的长尾小蜂为材料,使用Wolbachia的wsp基因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向川安瘿蜂和长尾小蜂Wolbachia的wsp特异片段,以邻位相连法构建Wolbachia的wsp基因的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向川安瘿蜂和长尾小蜂均感染了Wolbachia;因二者感染Wolbacia的株系Wa和Wb的wsp序列差异大,不能认定在寄生的长尾小蜂和宿主向川安瘿蜂间存在Wolbachia的水平传播。
- 杨筱慧朱道弘刘志伟苏成元
- 关键词:长尾小蜂WOLBACHIAWSP基因
- 栎瘿蜂族和客瘿蜂族部分瘿蜂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传播途径及其MLOST分析
- Wolbachia是一类细胞质共生菌,感染了20-76%的昆虫,是丰度最高、分布最广的共生细菌。Wolbachia能调控宿主的生殖方式,如诱导胞质不亲和、诱导孤雌生殖、雄性个体的雌性化和杀雄。Wolbachia传播方式主...
- 杨筱慧
- 文献传递
- 向川安瘿蜂无性世代幼虫和成虫期虫瘿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组分的比较
- 虫瘿是植物响应致瘿昆虫刺激而异常生长形成的非正常组织.营养假说认为致瘿昆虫诱导虫瘿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于植物未成瘿组织以满足自身营养需求.瘿蜂(膜翅目,瘿蜂科)幼虫生活于虫瘿的虫室内,以虫瘿为食,而成虫一般不取食,于虫瘿咬破...
- 杨筱慧李香妹朱道弘
- 关键词:游离氨基酸化学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