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
- 作品数:151 被引量:813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上海市松江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序列特征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2010年-2012年上海市松江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主要病原体肠道病毒的基因型别。方法收集从松江区各医疗机构送检的疑似手足口病的样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1 207份HFMD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检测;对部分EV71的VP1区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用MEGA软件进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通过Blast服务器比对进行EV型别鉴定,通过序列比对了解松江区HFMD病毒的基因型别。结果松江区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地区分布无显著特点;<5岁的婴幼儿为疾病高发年龄段;5月-7月为发病高峰期,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A16(Coxsackie Virus 16,CoxA16)为主要病原体,基于VP1区序列分析表明松江区EV71毒株与C4a亚型毒株有最近的亲缘性和最高的同源性。结论 2010年-2012年上海市松江区流行的HFMD主要病原为EV71和CoxA16,其中EV71属于C4a亚型。
- 陆利君唐益明王嘉瑜陈洪友张曦杨丽华
-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VP1基因
- 上海市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的鉴定和耐药谱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了解2013—2015年上海市流行的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的基因型和耐药谱。方法对2013—2015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检测实验室保存的1 179株分离自腹泻患者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复核,结合聚合酶链反应(PCR)筛选、鉴定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采用PCR检测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基因型。采用改良纸片扩散法对鼠伤寒沙门菌双相株和单相株进行14种抗菌药物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1 179株沙门菌中共检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52株,在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4%和23.3%,病例来源主要为上海郊区,且以青中年人群为主。在52株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中,有44株(84.6%)fljB基因缺失;在8株fljB基因未缺失株中,有2株(3.8%)基因型为fljB+fljA-hin-,6株(11.6%)为fljB+fljA+hin+。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耐3类以上抗菌药物的单相株有40株(76.9%),耐4类以上抗菌药物的单相株有36株(69.2%),并且鼠伤寒沙门菌单相株对氨苄西林-链霉素-磺胺类药-四环素(ASSu T)的耐药率(61.54%)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四环素(ACSSu T)的耐药率(19.23%)均远高于双相株(10.6%)(P<0.05)。结论上海市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检出率较高且人群分布不均,多重耐药性严重,在疾病防控中应注意合理布局资源和使用药物。
- 吴雯屠丽红张雯霞张曦陈敏
-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基因型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抗体反应
- 研究背景:2013年3月,在我国上海和安徽等地发现了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H7N9的流行,随后在多个省份发现相关病例。鉴于H7N9病毒具有引发大流行的风险,了解机体对这种新病毒的免疫反应特征,对于揭示其致病机制以及指导疫苗...
- 郭丽张曦任丽丽俞雪莲陈丽娟周红莉高昕滕正李建国胡佳玉吴超肖霞朱依依王全意庞星火金奇吴凡王健伟
- 关键词:抗体反应中和抗体血凝抑制试验
- 文献传递
- 一株2011年出现的季节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基因特性的研究
- 2012年
- 本文通过比较2011年分离培养的1株季节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A/Shanghai/1167/2011(H1N1))与历年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追溯该病毒的基因变异与来源,探讨该毒株的出现对流感防控工作的意义。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病毒的HA和神经氨酸酶(NA)片段,并进行测序;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分析,绘制基因进化树;同时,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检测2011年下半年健康人群中该流感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A/Shanghai/1167/2011(H1N1)的HA基因序列与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2008年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株A/Brisbane/59/2007(H1N1)最接近,同源性达99.2%,与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A/California/07/2009疫苗株同源性仅为72.4%。其HA基因裂解位点为PSIQSR↓GLF,尚未出现高致病性的分子特征。HA片段共编码557个氨基酸,有9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序列与2009年前WHO疫苗株A/NewCaledonia/20/1999(H1N1)、A/SolomonIslands/3/2006(H1N1)和/Brisbane/59/2007(H1N1)相比,分别有15、12和4处不同,这些差异分布在Sa、Sb、Ca1、Ca2、Cb5个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差异分别有5、5和2处。该毒株在健康人群血清的抗体阳性率为34.33%,几何平均效价(GMT)为10.38。A/Shanghai/1167/2011(H1N1)是2011年出现在上海地区的一个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其抗原变异与既往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比不大,但在以A(H1N1)pdm09为主要流行株的年份检测到散在发生的既往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应当引起重视,其在人群中的抗体水平较低,易引起流行,需要提高对类流感人群中此种毒株的持续监测。
- 沈佳仁赵百慧高烨俞雪莲王嘉瑜袁政安吴凡谢晓红陶力新张曦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病毒
- 耻垢分枝杆菌中DNA损伤与SOS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基因毒性物质介导的DNA损伤引起分枝杆菌SOS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耻垢分枝杆菌为分枝杆菌模式细菌,通过紫外线损伤试验检测耻垢分枝杆菌对紫外线的敏感性,通过2倍稀释法测定利福平和氧氟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用紫外线和次抑菌浓度(1/2MIC)抗生素处理耻垢分枝杆菌,在不同时间点收集菌液,以看家基因sigA为内参,采用实时定量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dnaE2、recA和recX等SOS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紫外线暴露45s后耻垢分枝杆菌的存活率为50%,利福平和氧氟沙星的MIC分别是32μg/ml和1μg/ml。耻垢分枝杆菌dnaE2和recX等SOS基因表达水平在紫外线下暴露45s后即开始上升,recA的表达水平在紫外线暴露3h后显著上升。耻垢分枝杆菌dnaE2和recX基因表达水平在1/2MIC的利福平作用后1h或在1/2MIC的氧氟沙星作用0h后上升,recA的表达水平在1/2MIC的利福平或氧氟沙星作用3h时显著升高。结论紫外线、抗生素等基因毒性物质可以导致耻垢分枝杆菌DNA损伤及SOS基因表达水平上升。
- 吴雯梅建沈鑫张曦陈敏
- 关键词:耻垢分枝杆菌基因损伤RECA
- 2019—2020年上海市住院儿童病例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谱研究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住院病例中呼吸道症候群的病原谱及临床特征,为疾病的预防及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结合熔解曲线的判定方法对634份下呼吸道吸取物标本进行22种病原体检测,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34份住院病例标本中,555份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87.54%,检出的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腺病毒(adenovirus,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FluA)及博卡病毒(bocavirus,BoV);多重感染的比率大于单一感染,多重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是ADV、RSV、FluA或者BoV伴MP共感染;在年龄分布中,FluA在"<2岁"和"2~5岁"这两个年龄组检出率较高,RSV在"<2岁"年龄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而冠状病毒在"2~5岁"和">5岁"的检出率要高于"<2岁"年龄组;结合临床症状的分析显示,RSV在非发热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发热患者的检出率,RSV及PIV在咳嗽患者的检出率高于非咳嗽患者的检出率,RSV在喘息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非喘息患者,RSV及FluA中的H3N2引起肺炎的概率较大;FLuA、FluB及RSV具有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结论应加强对MP、ADV、RSV、FluA及BoV等呼吸道病原体的持续性监测,了解其流行特征及致病力的变化,为儿童中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王春赵雪滕峥秦惠宏顾浩翔张泓张曦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
- 2010年上海市疑似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病原谱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疑似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者的病原谱构成。方法将2010年5-10月收集的145例疑似乙脑患者的93份血清、103份脑脊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AS)检测常见脑炎病毒核酸和病毒IgM抗体。检测病毒包括乙脑病毒(JEV)、肠道病毒(E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麻疹病毒(M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腮腺炎病毒(MuV)、西尼罗病毒(WNV)。结果 100例检出病毒核酸和/或病毒IgM抗体阳性(68.97%),病毒核酸或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作为判断病毒感染的指标,其中EV感染49例(33.79%)、HSV感染22例(15.17%)、JEV感染11例(7.59%)、CMV感染5例(3.45%)、MuV感染3例(2.07%),另有10例病例判断为两种或以上病毒混合感染(6.90%),未检出VZV、MV、RSV、WNV。结论 2010年上海市疑似乙脑患者病原以EV、HSV和JEV为主,提示在乙脑流行季节,需加强病毒性脑炎的监测和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治和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朱兆奎滕峥俞雪莲王嘉瑜朱奕奕何懿周欣张曦吴凡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脑炎病原谱实时荧光PCR
- 一起由维尔肖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溯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运用基因分型技术对一起由维尔肖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溯源分析,探讨分子分型技术在沙门菌食物中毒中病原菌溯源和应用可能性。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11株维尔肖沙门菌进行基因分型和溯源性分析。结果:从病人肛拭中分离出的8株维尔肖沙门菌和引起该食物中毒的食物中分离的3株菌株都属于同一克隆。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同一株维尔肖沙门菌引起,PFGE分型技术可以直观的判断分离菌的亲缘关系,为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提供可靠而实际的依据。
- 张雯霞陈敏张曦陈洪友席曼芳王刚毅
- 关键词:食物中毒脉冲场凝胶电泳
-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水产品中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灵敏的RT-PCR方法检测水产品中甲肝病毒。方法:采用抗体捕获RT-PCR和直接RNA提取RT-PCR对细胞传代的甲肝病毒、模拟染毒水产品中甲肝病毒、上海农贸市场水产品中的甲肝病毒进行检测。结果:2种RT-PCR检测细胞传代的甲肝病毒,检测灵敏度无明显区别;而对模拟染毒水产品中甲肝病毒的检测,两者检测灵敏度有显著差异。对农贸市场94份水产品中的甲肝病毒检测,检出率分别为2.13%、13.83%。结论:对于水产品中的甲肝病毒的检测,直接RNA提取RT-PCR要比抗体捕获RT-PCR方法灵敏。
- 朱兆奎张曦滕峥赵百慧李燕婷
- 关键词:水产品甲型肝炎病毒RT-PCR方法甲肝病毒RNA提取
- SARS病毒消毒与防护效果及措施研究
- 沈伟何静芳郭常义张曦王一鸣马伟陈泰尧滕峥苏怡袁政安汤嵩喆罗引珍蔡振荣王臻葛忆琳
- 该课题对现有不同材料的7种防护服与4种防护口罩进行了系统的织物结构以及对微粒、血液、微生物等阻隔性能研究,评价了不同条件对空气微生物的隔离效果,通过7种常用消毒方法对噬菌体与病毒灭活效果的系统比较研究探索噬菌体作为病毒替...
- 关键词:
- 关键词:SARS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