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动脉
  • 9篇封堵
  • 6篇动脉瓣
  • 6篇主动脉
  • 6篇肺动脉
  • 5篇导管封堵
  • 5篇室间隔
  • 5篇缺损
  • 5篇主动脉瓣
  • 5篇疗效
  • 5篇间隔缺损
  • 5篇肺动脉高压
  • 5篇封堵器
  • 4篇导管
  • 4篇室间隔缺损
  • 4篇介入
  • 4篇经导管封堵
  • 3篇短期疗效
  • 3篇心动图
  • 3篇心房

机构

  • 30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上海市第四人...
  • 1篇上海市第六人...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作者

  • 30篇张蕾
  • 24篇周达新
  • 19篇潘文志
  • 18篇葛均波
  • 18篇张晓春
  • 16篇管丽华
  • 2篇邹建洲
  • 2篇张峰
  • 1篇余晨
  • 1篇徐敏
  • 1篇王强
  • 1篇王应灯
  • 1篇王筱霞
  • 1篇姚豪华
  • 1篇孔德红
  • 1篇潘翠珍
  • 1篇蒋更如
  • 1篇刘红樱
  • 1篇陈丹丹
  • 1篇陈海燕

传媒

  • 4篇上海医药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THE 22...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7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诺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雷诺嗪于2006年作为抗心绞痛药物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随着多项临床试验的开展,雷诺嗪也被证实在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上有效,并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有一些探索性的研究。本文就雷诺嗪的药理学特点及其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张蕾周达新
关键词:雷诺嗪心绞痛抗心律失常药高血压肺性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房颤脑卒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会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诱发血栓形成,左心耳又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场所,左心耳封堵术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选择,帮助不适用或者耐受长期华法林抗凝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安全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临床上针对常用的左心耳封堵器进行了很多前瞻性或者回顾性的临床研究,对比左心耳封堵术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认为,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逊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张晓春龙喻良管丽华潘文志张蕾常晓鑫周达新
关键词:房颤
葛根芩连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葛根芩连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葛根芩连汤加西医常规治疗)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糖指标、血压指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糖、血压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应用葛根芩连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患者血糖和血压得到较好控制,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朱铭杰张蕾吴伊婷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葛根芩连汤西医
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国内应用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首次在中国内地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手术经验。方法筛选2022年5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术前完善心超和CT评估,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指导下使用WATCHMAN FLX系统完成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transcatheter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LAAO),评估手术安全性和封堵即刻有效性,并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此封堵器首次应用于中国内地共完成4例手术,其中1例患者行单纯LAAO,其余3例患者行房颤射频消融联合LAAO的“一站式”手术。所有患者均无心包积液、封堵器移位、封堵器脱落、操作相关栓塞、出血、急性器械相关血栓和穿刺部位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手术即刻封堵成功率为100%,其中3例无任何残余分流,1例有1 mm残余分流。封堵器展开采用FLX BALL的两种新方式:2例采用退鞘法,2例采用推进法。压缩比在13%~28%,封堵器均未露肩。结论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张晓春侯士强李伟陈莎莎李明飞张蕾潘文志周达新葛均波
关键词:心房颤动
经导管双封堵器封堵治疗伴膜部瘤形成的室间隔缺损
2015年
目的评价经导管双封堵器封堵治疗伴膜部瘤形成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6例VSD患者,包括14例膜周部VSD,1例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纠治术后室间隔残余分流和1例VSD修补术后室间隔残余分流,均伴有室间隔膜部瘤,在常规左心室造影并建立右侧股动脉-左心室-VSD-右心室-右侧股静脉导丝轨道后,使用第1枚封堵器封堵VSD后,复查左心室造影提示有大量残余分流,重复上述方法使用第2枚封堵器封堵残余分流,左心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以及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未提示有严重并发症则释放封堵器。术后1周内监测ECG、TTE、血常规、尿常规及肾功能。术后1、3、6、12个月随访ECG和TTE。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双封堵器封堵成功,封堵后即刻行左室造影见封堵器位置良好,轻微残余分流6例,未见三尖瓣或动脉瓣。反流加重术后1周内随访ECG见2例有一过性传导阻滞,包括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1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随访血常规有1例血小板较术前下降幅度>50%,但无明显溶血和出血,术后无对比剂肾病发生;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在术后1周内明显改善(P=0.001,0.008及0.001)。术后1年内随访,患者心脏杂音消失,TTE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TTE测及残余分流者逐步减少至2例,无心脏瓣膜受累,ECG提示未见新发心脏传导阻滞。结论对于特定的VSD患者使用双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治疗是可行的,术后近、中期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张蕾周达新葛均波管丽华潘文志张晓春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
经锁骨下静脉途径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1例报告
2017年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开胸手术,我国自2002年相继开展VSD经导管封堵治疗,这一技术已被证实为可行、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式。
张蕾周达新张传焕任法新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下腔静脉异位引流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
黄晨旭张蕾沈志云林颖
关键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短期疗效
文献传递
颈动脉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的单中心经验
潘文志周达新张蕾张晓春管丽华葛均波
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治疗中封堵器的个体化运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评估多发性房间隔缺损(mfASD)经导管封堵治疗中个体化选择封堵器对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06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的mfASD患者共76例,收集患者临床及随访数据。结果 76例患者中男性18例,年龄18~75(42.3±14.9)岁。房间隔缺损(ASD)形态学特点为:60例(78.9%)为双孔性ASD;16例(21.1%)为筛孔性ASD,其中有3例(3.9%)为卵圆孔未闭(PFO)合并ASD,13例(17.1%)合并房间隔瘤。73例(96.1%)患者器械封堵成功,其中26例(35.6%)使用双封堵器封堵成功(双封堵器组),47例(64.4%)使用单封堵器封堵成功(单封堵器组)。在单封堵器组中,有7例(14.9%)患者使用测量球囊辅助后封堵成功。单封堵器组使用大小边型封堵器比率高于双封堵器组[11例(23.4%)比3例(11.5%),P=0.3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封堵器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双封堵器组(4.3%比19.2%,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发现两组患者残余分流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mfASD应根据ASD的形态学个体化选择封堵器,对于特定的患者使用双封堵器治疗mfASD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张蕾周达新赵维鹏潘文志张晓春葛均波
关键词:经导管封堵超声心动图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经导管封堵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对36例合并AF的继发孔型AS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发现有左心房或者左心耳血栓者予华法林治疗,当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维持在0.89~2.63(1.21±0.38),且经TEE证实无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时,在X线及体表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的引导下使用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atrialseptal defect occluder,ASDO)进行封堵治疗。术后24h及1、3、6个月随访心电图、胸X线片和TTE。结果:2例患者术前TEE未见左心房血栓,但术前出现大脑前动脉和中动脉栓塞而未行介入封堵。其余34例患者均完成了介入封堵术,其中1例术后2h因心包填塞转至心外科手术,证实为左心房顶穿孔;1例使用2个封堵器,3例术中更换封堵器。手术后即刻成功率为97.1%,一次成功率88.2%。本研究中选用ASDO的直径为12~42(28.9±7.9)mm。在33例成功封堵的患者中,封堵术后半年内自行转复为窦性节律者8例,占22.2%;1例行心脏电复律治疗后也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随访中术后有残余分流者有3例,2例在术后6月、1例在术后1年随访TTE见残余分流消失。结论:合并AF的继发孔型ASD患者,在经TEE筛选并在术前进行充分抗凝治疗后对其进行介入治疗是有效和相对安全的。
张蕾周达新管丽华潘文志葛均波
关键词: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房颤动介入封堵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