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丽华
- 作品数:79 被引量:200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房间隔瘤并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 2010年
- 目的:评价房间隔瘤(ASA)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19例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20-72(43±14.9)岁。经临床症状、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证实为ASA合并Ⅱ孔型ASD,瘤体均凸向右房。测量瘤底直径15-29(21.7±3.9)mm,ASD直径3-28(13.1±6.6)mm。其中单孔型ASD患者14例,2孔型ASD患者2例,多孔型ASD患者3例。空间距离小于7mm1例,大于7mm4例。结果:19例患者中18例一次封堵成功,1例2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封堵器直径14-34(22.1±6.9)mm,所有患者均植入一个封堵器。术后即刻TTE检查穿隔血流消失,ASD完全闭合率为100%。术后1-12个月随访,患者右心房和右心室恢复正常大小17例,2例右房室缩小,无封堵器移位和其他并发症。结论:ASA合并继发孔型ASD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 陈发东管丽华陈丹丹张晓春杭燕文董丽莉周达新
- 关键词:房间隔瘤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 经导管左心耳封堵二例被引量:2
- 2014年
- 预防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经导的新技术。国际上一系列研究证实,其可降低心房颤动患:左心耳封堵术是近来研发的通过微创方法闭合左心耳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在中国,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开展较晚。
- 周达新潘文志张晓春管丽华潘翠珍罗红郭克芳葛均波
- 关键词:左心耳封堵术导管缺血性脑卒中心房颤动微创方法
-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房颤脑卒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会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诱发血栓形成,左心耳又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场所,左心耳封堵术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选择,帮助不适用或者耐受长期华法林抗凝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安全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临床上针对常用的左心耳封堵器进行了很多前瞻性或者回顾性的临床研究,对比左心耳封堵术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认为,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逊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 张晓春龙喻良管丽华潘文志张蕾常晓鑫周达新
- 关键词:房颤
- 血清SIRT3作为肺动脉高压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3在制备肺动脉高压检测试剂中的应用,还提供了一种肺动脉高压检测试剂盒,通过检测血清中的SIRT3水平可以诊断肺动脉高压。
- 管丽华林大卫周达新潘文志范家宁
- 经导管双封堵器封堵治疗伴膜部瘤形成的室间隔缺损
- 2015年
- 目的评价经导管双封堵器封堵治疗伴膜部瘤形成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6例VSD患者,包括14例膜周部VSD,1例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纠治术后室间隔残余分流和1例VSD修补术后室间隔残余分流,均伴有室间隔膜部瘤,在常规左心室造影并建立右侧股动脉-左心室-VSD-右心室-右侧股静脉导丝轨道后,使用第1枚封堵器封堵VSD后,复查左心室造影提示有大量残余分流,重复上述方法使用第2枚封堵器封堵残余分流,左心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以及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未提示有严重并发症则释放封堵器。术后1周内监测ECG、TTE、血常规、尿常规及肾功能。术后1、3、6、12个月随访ECG和TTE。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双封堵器封堵成功,封堵后即刻行左室造影见封堵器位置良好,轻微残余分流6例,未见三尖瓣或动脉瓣。反流加重术后1周内随访ECG见2例有一过性传导阻滞,包括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1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随访血常规有1例血小板较术前下降幅度>50%,但无明显溶血和出血,术后无对比剂肾病发生;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在术后1周内明显改善(P=0.001,0.008及0.001)。术后1年内随访,患者心脏杂音消失,TTE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TTE测及残余分流者逐步减少至2例,无心脏瓣膜受累,ECG提示未见新发心脏传导阻滞。结论对于特定的VSD患者使用双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治疗是可行的,术后近、中期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 张蕾周达新葛均波管丽华潘文志张晓春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
- 一种房间隔分流器及输送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房间隔分流器及输送系统,房间隔分流器包括腰部连接支架,腰部连接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左盘和右盘,腰部连接支架内设有两端贯穿左盘和右盘的通道,通道内设有螺纹接头;左盘和右盘内均设有阻流膜;左盘、右盘均为扁...
- 管丽华 范家宁 林大卫潘文志周达新 陈婉姣
- 房间隔缺损封堵前后左心室扭转和解旋的变化
- 目的采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经导管封堵术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左心室扭转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STI技术(EchoPAC 7.0,GE)测定30例房间隔缺损(ASD)的患者(29±12 years,7
- 董丽莉舒先红管丽华陈海燕潘翠珍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左心室扭转左室扭转
- 文献传递
- 20例高龄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临床观察
- 自1984年Inoue等首次报道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以来,PBMV作为治疗二尖瓣狭窄的一种非手术方法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对60岁以上高龄患者PBMV疗效观察研究较少,近年来我科对20例60岁以上高龄二尖瓣...
- 管丽华周达新马建英刘少稳葛均波
- 关键词:高龄患者二尖瓣狭窄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疗效观察介入治疗
- 文献传递
-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在3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已成为治疗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不适合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1]。术前病例的筛选和评价对于TAVI非常重要。尤其是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解剖病变不同于三叶式主动脉瓣,手术难度更大,术前的筛选和评价更为重要[2]。系统、全面、准确地应用影像学手段,包括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心脏磁共振显像对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的解剖、形态及大小等的评价,是TAVI成功的前提[1,3,4]。在国内,使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3例病例,并初步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在TAVI中的应用价值。
- 潘翠珍潘文志周达新管丽华舒先红孔德红罗红葛均波
- 关键词:三维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狭窄食管植入导管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前后的左心室扭转功能变化
- 目的采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对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前后的左室扭转功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STI技术(EchoPAC 7.0,GE)分别测定30例ASD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前和术后24 h的左室基底部和心尖...
- 董丽莉舒先红管丽华周达新陈海燕潘翠珍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左室扭转经导管封堵术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左心室扭转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