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航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政府博士后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心房
  • 4篇心房颤动
  • 4篇房颤
  • 2篇心房颤动患者
  • 2篇心房纤维化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纤维化
  • 2篇风湿
  • 2篇风湿性
  • 2篇风湿性心脏
  • 2篇风湿性心脏病
  • 2篇风湿性心脏病...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心病
  • 1篇心房肌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桓台县人民医...

作者

  • 5篇史航
  • 3篇王柏春
  • 3篇刘宏宇
  • 3篇姜永日
  • 2篇刘思奇
  • 1篇张国伟
  • 1篇杨慧
  • 1篇刘宗泓
  • 1篇王凯
  • 1篇邓丽
  • 1篇苏晶晶
  • 1篇李荣淼
  • 1篇陈伟光
  • 1篇王柏春
  • 1篇张伟

传媒

  • 3篇国际遗传学杂...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第16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整合素β1结合蛋白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目的检测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房中整合素β1结合蛋白的含量以及细胞凋亡的发生率,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它们在风心病房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外科换瓣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共68例,...
王柏春史航
关键词:心房颤动风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结合蛋白整合素细胞凋亡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TGF-β1信号通路表达改变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TGF-β1信号通路表达情况,揭示TGF-β1信号通路在心房颤动演变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组织样本采自于90例开胸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中心房颤动组50例,窦性心律组40例。应用Realtime-PCR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验TGF-β信号传导通路中各信号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包括:非smad信号通路中ERK1/2、JNK和P38;Rac1信号通路中Rac1、connexin 43和N-cadherin,并分析上述6种蛋白与Ⅰ型胶原蛋白的关系。结果Realtime-PCR结果显示与窦律组比较,在房颤组中ERK1/2(P=0.007)、P38(P=0.028)、connexin 43(P=0.040)和N-cadherin(P=0.003) mRNA表达上调。JNK(P=0.210)、Rac1(P=0.463)房颤组与窦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印记显示与窦律组比较,在房颤组中ColⅠ(P〈0.001)、ERK1/2(P=0.015)、P38(P=0.013)、connexin 43(P=0.036)和N-cadherin(P=0.003)蛋白表达上调。JNK(P=0.081)、Rac1(P=0.753)房颤组与窦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其结果和mRNA表达一致。另外,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6种检测因子的蛋白表达均与ColⅠ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8、0.353、0.568、0.345、0.488、0.490),P值分别为(0.009、0.024、0.015、0.038、0.036、0.044)。结论在风心病房颤的心房中存在明显的Ⅰ型胶原纤维堆积,可能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中TGF-β1下游信号分子ERK1/2、P38、connexin 43和N-cadherin存在过表达,可能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有关。6种目的蛋白均与ColⅠ蛋白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能与风心病心房纤维化、心肌胶原增多有关。
史航李荣淼姜永日樊占威陈伟光宋巍王四清王柏春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
家族性心房颤动与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根据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遗传性和家族聚集性,可分为家族性房颤和非家族性房颤。房颤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研究显示基因突变是其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通过对家族性房颤进行基因遗传性研究,已经发现部分离子通道和非离子通道致病基因,现就以上领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姜永日史航刘思奇刘宏宇王柏春
关键词:心房颤动基因突变发病机制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与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4年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细胞外基质最重要的调节因子,是目前已知的与纤维化关系最密切的生长因子,它通过Smad和非Smad信号途径发挥生物学作用。近年研究发现,TGF-β信号通路与心房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有助于为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现就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与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史航姜永日刘思奇刘宗泓张国伟王凯王柏春刘宏宇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KDIGO标准分为AKI组及非AKI组,将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患者134例,未发生AKI患者68例(50.7%);发生AKI患者66例(49.3%),其中24例(17.9%)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AKI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AKI组(13.6%比1.5%),AKI组术后ICU停留时间明显长于非AKI组[(13.27±22.87)d比(4.44±3.49)d,P=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术前血红蛋白以及高血压史、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及术后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者(OR=3.943)、高血压史(OR=2.978)、术后气管插管时间(OR=2.969)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患者、高血压史、术后气管插管时间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苏晶晶刘宏宇邓丽胡光陈月张伟史航杨慧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