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超
- 作品数:8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宜兴市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及行为习惯调查被引量:26
- 2011年
- [目的]了解我市职业人群对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生活及工作行为习惯,为防控布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形式对宜兴市杨巷镇羊肉交易市场内的160名职业人群进行调查,调查资料采用SAS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职业人群的总知晓率为25.29%,不同户籍、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在知晓率高低上存在差异(P值均﹤0.0001);(2)生活及工作行为习惯:有食用半生不熟的牛羊肉制品情况、不戴乳胶手套的习惯、工作后不洗手直接食用食品的情况、手上有伤口直接接触牛羊及其制品的情况、工作中无使用口罩的习惯等5种可能感染布病的高危行为习惯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8%、90.00%、30.63%、75.00%、97.50%。[结论]宜兴市职业人群中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生活及工作中仍存在较高比例的高危行为,需进一步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及行为干预。
- 周建刚谭文文张华君程军强史丽敏卢昊旻丁超
- 关键词:布病知晓率
- 宜兴市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谭文文周建刚张华君丁超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 宜兴市2010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宜兴市2010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正确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宜兴市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宜兴市2010年报告22例重症病例,以5~7月为发病高峰,男性、散居儿童、1~3岁婴幼儿为高发人群。外地户籍儿童进展为重症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本地儿童(P=1.43×10-6),EV71感染较CoxA16更易导致重症(P=0.0385)。重症病例临床症状多有发热、皮疹、精神差、易惊、心率加快、呕吐等症状。首诊确诊率为52.38%,重症病例从发病到明确诊断的平均时间为(2.10±0.80)d,较普通病例有诊断延迟。结论对外地流动人口及小年龄组儿童的家长要加强宣教,改善卫生条件,提高卫生意识。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及救治能力。
- 周建刚谭文文王建明张华君丁超
-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病例
- 宜兴市2005-2011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了解宜兴市2005-2011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梅毒疫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4-2011年,宜兴市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34.42%;病例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8.70%;梅毒分期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1.97%,其中隐性梅毒增长速度最快;男女性别比为1.18∶1;发病年龄集中在20~岁、30~岁、40~岁年龄组,其中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30~岁和40~岁组,女性发病集中在20~岁组和30~岁组;职业以农民和工人发病最多。结论宜兴市梅毒发病率正呈快速增长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高危、重点人群的监测,规范梅毒诊治,以有效遏制梅毒的流行。
- 张华君周建刚丁超
- 关键词:梅毒描述性分析
- 2008-2011年江苏省宜兴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对2008-2011年江苏省宜兴市手足口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恰当、正确的应对措施,有效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兴市2008-2011年发生的手足口病疫情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宜兴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59.77%;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的地区发病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季节性明显,表现为4-7月主高峰和11-12月次高峰;两个发病高峰在人群分布、重症率和病原分布上有差异;发病至就诊的平均时间逐年缩短(P<0.01);2010年的重症率最高(P<0.01);重症病例的病原分布与普通病例的病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宜兴市手足口病流行存在季节性变化。做好重症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当前防控工作的重点。
- 丁超谭文文周建刚张华君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2011-2016年宜兴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11-2016年宜兴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促进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SPSS 22.0软件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1-2016年报告的宜兴市全部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随机选择手足口病病例采集其肛拭子和咽拭子样本进行手足口病相关病毒RT-PCR检测,确定感染病原体。结果2011-2016年宜兴市累计报告16 072例手足口病,平均年发病率为208.59/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小于6周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2.52%,其中1~4岁年龄段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8.65%。历年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475例病原学结果显示Cox A16、EV71和其他人类肠道病毒均在病例中循环流行,不同年份优势毒株各不相同。女性EV71感染率高于男性。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性,具有性别、年龄差异,且发病率多年高居不下,进一步研究控制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仍是工作重点。
- 肖月丁超石平张华君蒋晨
- 关键词:流行病学病原学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