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冬

作品数:22 被引量:128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骨折
  • 4篇动脉
  • 4篇术后
  • 4篇胫骨
  • 4篇股骨
  • 3篇隐性失血
  • 3篇应用解剖学
  • 3篇入路
  • 3篇失血
  • 3篇转子间
  • 3篇转子间骨折
  • 3篇胫前
  • 3篇胫前动脉
  • 3篇细胞
  • 3篇内侧入路
  • 3篇内固定
  • 3篇解剖学
  • 3篇近端
  • 3篇老年
  • 3篇股骨转子

机构

  • 18篇河北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王晓冬
  • 12篇高文山
  • 10篇王建忠
  • 5篇姜媛媛
  • 3篇潘浩
  • 2篇王聪
  • 2篇李聪杰
  • 1篇张越
  • 1篇李婷婷
  • 1篇袁爱军
  • 1篇雷鸣
  • 1篇孙素改
  • 1篇张娜
  • 1篇焦建宝
  • 1篇王殿臣
  • 1篇郑文奎
  • 1篇朱清远
  • 1篇李辉
  • 1篇李雪波
  • 1篇张增祥

传媒

  • 5篇医学研究与教...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电子测量与仪...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短期佩戴围领对颈椎术后活动度与轴性症状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分析颈椎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成因及围领佩戴时间对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6例为实验组,术后颈围领制动4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颈椎单开门术后22例为对照组,术后围领固定8~12周。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神经症状改善率、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单开门术后以JOA评分缓解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颈椎总活动度的维持较对照组增加(P〈0.05)。同时术后轴性症状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单开门术后短期佩戴围领在取得良好神经缓解率的同时颈椎活动度得到了较好的维持,轴性症状明显减轻。
王晓冬潘浩姜媛媛王建忠高文山
关键词:颈椎病椎板成形术轴性症状
胫骨近端内侧入路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明确胫骨近端内侧解剖钢板螺钉固定对于下肢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安全区,避免在术中操作损伤胫前动脉及腓深神经。方法通过14例新鲜下肢标本行胫骨近端内侧入路微创钢板固定,观察螺钉固定位置并明确螺钉分布区域及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影响,确定胫骨近端内侧钢板螺钉分布对于下肢的安全区及危险区。结果胫骨近端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危险区域在胫骨平台下(17.7±3.3)cm,换算成百分比位置即胫骨平台内侧以下(44.7±8.2)%;双侧99%的可信区间为(42.4,47.8)%。结论胫骨近端内侧入路MIPPO技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优良,但是操作中钻孔及螺钉植入可能会对胫前血管神经束造成损伤,实验提出胫骨近端内侧钢板螺钉固定的安全区及危险区,根据实验结果指导操作,从而减少手术中的医源性损伤。
张雄孙大兵王晓冬乔晓霞王建忠张洁高文山
关键词:胫前动脉腓深神经应用解剖学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手指关节角度估计方法被引量:6
2023年
为了实现智能假手能够自然地模拟人手的连续运动,提出了基于s EMG的DF-ANN模型来估计手指关节角度的方法。该方法引入了通道注意力机制中的SE-Net模块增强了s EMG的相关特征表达,减少s EMG重要特征的损失,有效提高了回归模型的性能,选取10名健康的受试者进行10种不同手势的实验,选择R-Squared(R^(2))等回归衡量指标来评估该方法关节角度估计的精度,实验结果显示R^(2)为86.5%。与未引入SE-Net的DF-ANN模型,单独的深度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相比,R^(2)大约提高了4%。这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小s EMG的关节角度连续解码的误差,能够有助于实现智能假手的柔顺控制。
张娜张明进王晓冬王晓冬梁铁李俊刘晓光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人工神经网络
胫骨远端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危险区解剖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明确胫骨远端内侧钢板固定操作时对胫前动脉的风险。方法对10具新鲜小腿标本行胫骨远端内侧入路微创钢板固定实验,模拟术中操作以确定钢板螺钉与胫前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胫骨远端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对胫前动脉的危险区域在胫骨内踝上(15.4±3.3)cm,换算成胫骨长度百分比位置即胫骨内踝上(40.0±8.4)%;双侧99%的可信区间为(36.6,42.4)%。结论胫骨远端内侧入路时,钻孔及螺钉固定操作可能会损伤胫前动脉,笔者提出胫骨远端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危险区的概念,指导临床手术,减少术中的医源性损伤。
张雄王晓冬孙大兵乔晓霞张洁王建忠李聪杰高文山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胫前动脉应用解剖学
内皮素受体的分布及其生物功能被引量:19
2014年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具有非常强烈的收缩血管的生物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同时内皮素也具有诱导血管生成、促分化、促细胞有丝分裂和类细胞生长因子的性质。研究文献发现人有3种内皮素亚型(ET-1、ET-2、ET-3),这三个异构肽的生物活性有一定差异,ET-1的作用最强,ET-3最弱。内皮素分子通过内皮素受体(ETRs)发挥其生理和病理作用。内皮素受体被发现广泛地表达于动物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之中。内皮素受体A(ETA)和内皮素受体B(ETB)有共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同时,ETB激活后还能促进PLA2激活。研究还发现内皮素与良恶性肿瘤有广泛的联系。
张珂陈鹊汀王晓冬张越李婷婷石林
关键词:内皮素受体生物功能
胫骨近端内侧入路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影响
明确胫骨近端内侧解剖钢板螺钉固定对于下肢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安全区,避免在术中操作损伤胫前动脉及腓深神经.方法:通过14具新鲜下肢标本行胫骨近端内侧入路微创钢板固定,观察螺钉固定位置并明确螺钉分布区域及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影响...
王晓冬张雄
关键词:胫前动脉腓深神经应用解剖学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廖文王聪李雪波王建忠焦建宝孙素改袁爱军潘建国王晓冬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如不能恢复,可导致肢体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因此严重危害着劳动人民的身心健康。外伤、肿瘤组织切除等都能造成周围神经的缺损,目前临床上对大段神经缺损的治疗仍采用自体神经移植,但存在着其来源有限...
关键词:
关键词:周围神经缺损神经再生
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下肢动脉损伤致截肢一例被引量:3
2018年
血管损伤常由严重创伤所致,发生率约3%,而下肢动脉损伤最多见,占血管损伤的45.5%。下肢骨折常合并动脉损伤及神经肌腱等其他损伤,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下肢功能障碍、肢体远端缺血坏死或大出血而危及生命。但隐匿性下肢动脉钝性损伤同时伴有侧支循环时仍可触及肢体远端的动脉搏动,从而形成“下肢动脉循环尚可”的假象”,导致临床误诊、漏诊。
王晓冬张雄孙大兵乔晓霞张洁王建忠高文山
关键词:下肢动脉损伤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截肢下肢功能障碍肢体远端
老年患者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颈髓损伤导致低钠血症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6年5月至2011年3月52例中老年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11例,年龄50-78岁(平均68.2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血钠〈135mmol/L),根据血钠水平将患者分组,分析不同因素在低钠血症中的表达。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轻度低钠血症14例,中度36例,重度2例。50例患者经扩容、补钠或限水补钠等治疗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因高位颈髓损伤伴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不同损伤程度患者血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1)。结论低钠严重程度与颈髓损伤程度、年龄等因素相关,在积极治疗原发损伤的同时,应区分低钠血症发生机制,从而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王晓冬高文山姜媛媛郭召李华
关键词:颈髓损伤低钠血症
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应用氨甲环酸治疗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疗效。方法 5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术中扩髓前应用1 g氨甲环酸加入至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照组28例,术中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分别计算其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并术后10 d超声检查是否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结果 2组患者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失血平均为(426.69±56.25)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8.36±60.76)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性失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所有患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应用氨甲环酸治疗能有效减少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围术期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减少了输血患者人数及输血量。同时未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王晓冬姜媛媛王建忠高文山李辉陆健海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氨甲环酸失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