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为
- 作品数:31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六盘水师范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论贾宝玉的梦境及其与通灵宝玉之间的关系
- 2017年
- 贾宝玉无疑是《红楼梦》一书的真正主角,也是最能寄托作家思想倾向和审美观念的一个不朽典型。从贾宝玉的梦境尤其是第五回梦入太虚幻境入手,探讨其梦境与其所衔通灵宝玉之间的神秘关系,指出宝玉之梦很大程度上并非弗洛伊德所说乃是某种愿望的达成,而是源于高级意识的入侵,其中通灵宝玉承担着沟通人神的神秘功能。而对于通灵宝玉之解读,是我们进入《红楼梦》这一神秘宫殿的第一把秘钥。
- 卫佳杨和为
- 关键词:太虚幻境
- 钟嵘《诗品》创作年代、本名及其品第违失问题考略
- 2011年
- 钟嵘《诗品》是现存我国最早一部诗论专著,清人章学诚将其与刘勰《文心雕龙》相提并论。结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相关史籍,对钟嵘作《诗品》之年代、《诗品》之本名及其品第违失等方面稍作考证与分析。
- 杨和为卫佳
- 关键词:《诗品》
- 试论庄子的“形残德全”观念及其影响
- 2015年
- 庄子通过对畸人形象的塑造,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外形不足贵,真正值得我们追求的应当是内在的大德,一个人只要有超出常人的大德,形体上的残缺和丑陋也会被人遗忘,甚至产生畸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这就是所谓"形残德全"的观念。庄子这一观念对于中国后来的文学与书法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文学重在追求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还是书法艺术重在追求气韵生动和神采韵味,都可以看作是在庄子"形残德全"观念影响下的产物。
- 卫佳杨和为
- 关键词:庄子言意关系形神关系艺术韵味
- 应璩及其《百一诗》被引量:1
- 2015年
- 应璩乃建安七子之一应玚之弟,其所著《百一诗》原本有八卷之多,但唐代以后便颇多亡佚。梁昭明太子编纂《文选》,于诗专门列出一类,谓之"百一",而且只收入应璩一人的诗一首。本文主要就应璩的生平、家世、文章才能及其《百一诗》的主旨作一考辨探微,以就教学界。
- 杨和为卫佳
- 孟浩然的疾病体验及其诗歌创作被引量:1
- 2017年
- 现存孟浩然诗集中颇多写于病中的诗篇,似乎表明孟浩然是一个多病的诗人,正如他在《岁暮归南山》一诗中所吟诵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但其病中诗似未能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通过分析这些病中诗,我们发现,孟浩然真正关心和在意的并非家国社稷,亦非天下苍生,而只是他个人对于功名和享乐的追求。越到晚年,诗人的功名之心越淡,而享乐之念越浓,甚至最终因王昌龄的造访而浪情欢谑,"食鲜疾动"而死。可以说,孟浩然病中的这些体验和感受才是诗人区别于盛唐诸家的根本特质。
- 卫佳杨和为
- 关键词:艺术特色
- 略论魏晋之世的“言意之辨”
- 2008年
- 言意之辨作为魏晋玄学论题之一,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庄对于言意关系的理解深刻影响着后人。汉末魏晋之世,天下大乱,汉代经学受到质疑和挑战,人的思想观念随之觉醒,言意关系重新受到士人关注。通过对当时流行的三家言论的简要分析,指出他们各有其合理之处,但是相比之下,荀粲的言不尽意论和王弼的得意忘言论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 杨和为
- 关键词:魏晋玄学言意之辨
- 孔子修辞观试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作为先秦最有影响的一代大哲,孔子对后世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从正面的角度直接切入语言及修辞的本质,提出很多修辞方面的根本原则,他的这些修辞主张可以说都超越某个特定的时代而成为一种修辞的通见,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 杨和为
- 关键词:孔子修辞观
- 从《论语》看孔子的“圣人”观念被引量:1
- 2009年
- 中国是一个崇拜圣人的国度,圣人崇拜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挥之不去、唤之即来的深层文化心态。而当春秋末世,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一代宗师孔子在培养学生君子型理想人格的同时,也对超越性的圣人境界作了相应的界定与期许。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的圣人观念,即:一是注重修己,具有崇高的德行;二是能博施济众,安定百姓。二者缺一不可,而这就是后世儒家称颂的"内圣外王"的雏形。
- 杨和为
- 关键词:《论语》孔子圣人崇拜圣人观念
- 《文选》所载应璩《百一诗》探微
- 2014年
- 《文选》收录应璩《百一诗》一首,结合应璩其人所处时代及其生平才具,对于应璩写作此首《百一诗》之创作动机及心理作了一番探索。认为应璩写作此首《百一诗》,目的主要不在规箴曹爽,也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修为,而是在司马氏集团与曹爽争夺权力的乱局背景下,出于朱建平死亡预言的恐惧,面对司马氏集团的侵诬行为,所作出的惊弓之言而已。
- 杨和为卫佳
- 关键词:创作心理
- 钟嵘《诗品》称王融表字初探
- 2013年
- 钟嵘《诗品》将与他稍早的南齐诗人王融列居下品,其对于王融多称表字,引起后人争议。《四库全书总目·<诗品>提要》最早提到这一问题,但给出的解释显得含混。结合齐梁易代之史实,钟嵘之所以称王融表字,既非有所私尊,亦非避齐和帝之讳,而是避梁武帝之忌讳。
- 杨和为卫佳
- 关键词:《诗品》避讳梁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