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梅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系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血淋巴细胞
  • 2篇遗传毒性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畸变
  • 2篇肿瘤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淋巴细...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混苯
  • 2篇病患
  • 1篇大学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并发症

机构

  • 7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邯郸市第三医...

作者

  • 7篇李秀梅
  • 2篇左惠芬
  • 2篇徐真
  • 2篇门金娥
  • 2篇王晓华
  • 1篇任海霞
  • 1篇王保梅
  • 1篇左慧敏
  • 1篇张新国
  • 1篇金辉
  • 1篇苗树梁
  • 1篇安金萍
  • 1篇梁玉珍
  • 1篇王宝梅

传媒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邯郸医学高等...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具有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遗传方式分析在糖尿病预防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家族性糖尿病的遗传方式。[方法]通过定点病史回顾中筛查的有家族史的糖尿病家系,采取系谱分析法、χ2检验、多基因分析法对糖尿病患者的遗传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家族性糖尿病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符合多基因遗传的特点。[结论]家族性糖尿病遗传方式的确定对预测后代的发病风险、对糖尿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意义。
门金娥王保梅李秀梅
关键词:糖尿病
混苯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混苯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78名混苯作业工人(接触组)和78名食品加工厂工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微核率进行测定。[结果]接触组染色体畸变、总畸变率及细胞畸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畸变类型以染色体裂隙和断裂为主,而两者的非整体检出率、姊妹染色体单体互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无论是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同时发现,饮酒可能增加混苯的吸收,进而增加对混苯接触者的遗传毒性。[结论]职业性混苯接触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李秀梅左惠芬安金萍
关键词:淋巴细胞混苯遗传毒性染色体畸变
癌基因及其激活机理
2005年
王晓华徐真李秀梅
关键词:肿瘤基因
邯郸市338名男大学生吸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左慧敏李秀梅苗树梁张新国
关键词:吸烟危害物质
光敏剂对激光治疗肿瘤的增敏作用
2008年
目的探讨光敏剂对激光治疗肿瘤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动力学方法探讨4种光敏剂对激光杀伤、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敏作用的异同。结果4种光敏剂对激光杀伤、抑制肿瘤细胞均有增敏作用,叶绿素、019、酞青酯和HPD的增敏效果依次增强。结论光敏剂有助于提高激光对肿瘤的杀伤、抑制作用,为提高激光治疗肿瘤效果提供参考。
门金娥李秀梅金辉任海霞
关键词:细胞动力学光敏剂激光肿瘤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在预防血管并发症上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用日立型H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符合WHO标准的糖尿病患者89例的血糖(GLU)、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以正常人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较对照组CH、TG、LDL-C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HDL-C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糖尿病组中,有血管并发症较无血管并发症CH、TG、HDL-C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CH、TG、LDL-C升高,HDL-C降低,提示控制高血糖和高血脂有助于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左惠芬李秀梅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血脂血管并发症
职业性三苯接触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混苯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78名混苯作业工人(接触组)和78名食品加工厂工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微核率进行测定。[结果]接触组染色体畸变、总畸变率及细胞畸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畸变类型以染色体裂隙和断裂为主, 而两组的非整倍体检出率、姊妹染色体单体互换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接触组无论是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同时发现,饮酒可能增加混苯的吸收,进而增加对混苯接触者的遗传毒性。[结论]职业性混苯接触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高峰王宝梅梁玉珍徐真李秀梅王晓华
关键词:淋巴细胞混苯遗传毒性染色体畸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