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辉
- 作品数:37 被引量:344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后侧方融合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椎间融合的特征性表现及可能影响融合方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3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OLIF手术治疗的209例患者的资料,男125例、女84例,年龄(64.2±9.8)岁(范围19~80岁)。209例(338个节段)中单纯融合器OLIF(OLIF stand alone,OLIF-SA)102例(159个节段)、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OLIF a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OLIF-PSF)107例(179个节段)。通过手术记录获取固定方式、融合节段数、手术侧别、融合器高度和宽度等资料,通过影像学资料获取术前骨赘等级、术前CT骨性终板亨氏单位(HU)值、融合器位置等资料,评估融合率、融合方式及融合器沉降情况,评估上述因素对融合方式的影响。手术前后及术后1年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OLIF术后总体融合率为98.2%(332/338),未融合率为1.8%(6/338)。OLIF术后出现侧方融合的总体比例为40.2%(136/338)。OLIF-SA组侧方融合占50.3%(80/159)、中央型融合占49.7%(79/159)、未融合为0;OLIF-PSF组分别为31.3%(56/179)、65.4%(117/179)和3.3%(6/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骨赘、术前骨性终板高HU值与侧方融合存在相关性(P<0.05),融合器高度和宽度、融合器前后及左右位置在不同融合方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器无沉降占为61.5%(208/338)、融合器锚定占24.5%(83/338)、1级以上沉降占14.0%(47/338)。侧方融合组无沉降、锚定及1~3级沉降分别占67.6%(92/136)、21.3%(29/136)、7.4%(10/136)、3.9%(4/136)和0.7%(1/136),中央型融合组分别为59.2%(116/196)、27.6%(54/196)、9.2%(18/196)、2.5%(5/196)和1.3%(3/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融合组2级和3级沉降各3个节段,2级和3级沉降占比高于侧方融合组和中央型融合组�
- 童勇骏符楚迪刘军辉黄保陈意磊单治张旭阳范顺武赵凤东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脊柱融合术
- 经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观察经颈前入路椎间植骨融合(ACDF)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7月-2018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2例因不稳定Hangman骨折接受ACDF加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4~70岁,平均46.2岁.根据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7例,ⅡA型4例,Ⅲ型1例.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D级2例,E级1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评估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3d,1,3,6,12,24个月定期影像学检查,评估椎间盘高度、颈椎生理曲度、骨折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采用ASIA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颈部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48个月,平均27.7个月.手术时间50~100 min,平均72.5 min.术中出血量30~120 ml,平均65.8 ml.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有吞咽不适,至3个月随访时症状均缓解.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C2-3均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未见融合器塌陷移位及椎间隙高度明显丢失.患者颈枕部疼痛明显缓解,颈椎屈伸及旋转活动良好.2例ASIA分级D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患者术后最终ASIA分级均为E级.术前VAS为5.0(4.0,6.0)分,末次随访时为1.0(0,1.0)分(P<0.01).术前NDI评分为(28.5±6.4)分,末次随访时降低为(5.3±2.7)分(P<0.01).结论ACDF加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能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性、提高融合率、减少并发症少、减轻疼痛并改善颈部功能.
- 蒋增辉刘军辉赵凤东
- 关键词:枢椎HANGMAN骨折
- 椎基静脉孔与椎体内裂隙相通可能是PKP骨水泥渗漏的潜在危险因素
- 目的:通过对伴与不伴椎内裂隙征的椎体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不同类型的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的评估,推断椎基静脉孔和椎内裂隙相通可能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KP手术的164位患者204个手术椎体...
- 王翀妍陈欢欢苏优乐图刘军辉单治赵凤东范顺武
- 伤椎椎体后上缘骨块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入路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后上缘骨折块的影像学特征对手术入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行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的急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3~52岁,平均33.6岁。损伤节段:T12 6例,L1 15例,L2 14例,L3 5例,L4 5例。按AO分型:A3型10例,A4型35例,其中A4型合并B2型4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11例行前路手术,34例行后路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测量伤椎后上缘骨块移位和翻转角度、后凸Cobb角和椎管前后径,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1~24个月,平均17个月。除1例前路手术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钉棒松动,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前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38.3min,术中出血量293.7ml;后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7.5min,术中出血量54.7ml(P均〈0.05)。前路组术后椎管前后径较术前增加55.5%,后路组较术前增加14.9%(P〈0.01)。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路组和后路组分别有73%和24%的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恢复(P〈0.05)。在椎管减压方面,前路组减压效果确切,术后椎管前后径为94.4%,要大于后路组的88.5%,尽管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当骨块移位≤8mm时,后路手术可获得97.4%的椎管前后径,几乎与前路手术减压效果相当;而当骨块移位〉8mm时,后路手术后椎管前后径明显偏小,仅能达到78.5%(P〈0.05)。类似的,当骨块翻转角≤25°和〉25°时,后路手术后的椎管前后径同样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5.4%和80.8%(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尽管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并不能确保椎管的有效减压。当后上�
- 陈意磊张旭阳邱小明单治刘军辉梅正峰赵凤东范顺武
-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
-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间接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被引量:47
- 2017年
-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间接减压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应用OLIF技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41-74岁,平均(59.2±11.6)岁。均为单节段,L3.48例,L4.515例。影像学评估采用CT薄层扫描及二维重建片测量椎间孔纵径和面积,正中矢状位MRI测量椎间隙高度和椎管前后径,水平位MRI测量椎管前后径和面积。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痛、下肢疼痛、下肢麻木及腰椎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加了78.6%±13.4%;左侧椎间孔纵径增加了36.7%±7.8%,左侧椎间孔面积增加了36.6%±8.7%;右侧椎间孔纵径增加了40.7%±9.6%,右侧椎间孔面积增加了40.0%±8.9%;正中矢状位椎管前后径增加了32.6%±5.9%;水平位椎管前后径增加了34.4%±6.8%,椎管面积增加了47.5%±7.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1.7)分,下肢疼痛VAS评分为(5.6±1.4)分,下肢麻木VAS评分为(6.6±2.0)分,ODI为81.2%±18.2%;术后6个月随访,腰痛VAS评分为(1.1±0.5)分,下肢疼痛VAS评分为(0.8±003)分,下肢麻木VAS评分为(3.4±1.2)分,ODI为6.1%±2.0%;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LIF技术间接减压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早期影像学指标改善明确,临床疗效显著;但远期结果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访研究。
- 丁凌志范顺武胡志军方向前赵凤东张建锋赵兴周志杰刘军辉王燕燕
-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脊柱融合术
- 皮质骨轨迹螺钉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固定结合后路中线腰椎融合术(MIDLF)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8月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骨科应用CBT结合MIDLF技术治疗的16例MIDLF术后邻椎病翻修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68±6)岁。手术原因:神经根痛4例、间歇性跛行10例、顽固性腰痛2例;初次手术融合的节段数:1节段11例,2节段5例,与初次手术间隔时间为(7.5±2.0)年。翻修手术节段:1例L2/3,6例L3/4,7例L4/5,2例L5/S1。患者术前均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并行CT及MRI扫描检查。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等。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前、各次随访时腰腿痛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0±30)min(120~240 min);术中出血量(220±45)ml(100~280 ml)。1例峡部轻微劈裂,微调进钉点后顺利置入螺钉,1例术中脑脊液渗漏,术后予去枕平卧、加强抗感染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时间(19.5±1.3)个月。术前VAS腰痛评分(2.9±1.7)分,末次随访为(1.8±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VAS腿痛评分(5.9±1.5)分,末次随访为(1.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ODI评分(34.5±3.2)分,末次随访(12.6±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BT内固定技术结合MIDLF用于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具有损伤小、操作方便的优点,手术效果良好,可作为邻椎病翻修手术方案一种选择。
- 李杰陈意磊陈斌辉干开丰刘军辉单治朱刃范顺武赵凤东
-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umbar sacralization and High-Intensity Zon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a cross section study
-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high-intensity zone (HIZ) in the motion segm...
- 李生鍪单治刘军辉买吾兰江赵凤东
- 椎间盘核磁共振表现与纤维环抗拉伸性能之间的关系
- :描述纤维环抗拉伸性能情况,分析磁共振表现与纤维环抗拉伸性能之间相关性.方法:对27例(男16例,女11例,死亡年龄31-57岁,平均44.3岁)尸体标本腰椎行磁共振检查,对椎间盘行Pfirrmann分级,并观察邻近椎体...
- 单治陈欢欢苏优乐图刘军辉王翀妍赵凤东范顺武
- 关键词:椎间盘退化核磁共振成像纤维环病理分级
- 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与腰椎矢状面参数的关系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融合器沉降与腰椎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接受单节段OLIF手术(无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下降程度分为融合器0级沉降组(0~24%)、Ⅰ级沉降组(25%~49%)、Ⅱ级沉降组(50%~74%)、Ⅲ级沉降组(75%~100%)。术后随访2年以上,比较各组间手术前后DH改善值(术后即刻DH-术前DH)、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改善值(术后即刻SL-术前SL)、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改善值(术后即刻LL-术前LL)及末次随访时SL丢失值(末次随访SL-术后即刻SL)、LL丢失值(末次随访LL-术后即刻LL)。比较各组间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回归分析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中0级沉降106例,Ⅰ级沉降11例,未见Ⅱ级、Ⅲ级沉降,其中5例Ⅰ级沉降病例行再次手术。Ⅰ级沉降组手术前后DH改善值、SL改善值明显大于0级沉降组(P<0.05),LL改善值与0级沉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DH改善值、SL改善值是融合器沉降的独立危险因素。Ⅰ级沉降组末次随访时SL丢失值、LL丢失值均明显大于0级沉降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Ⅰ级沉降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均高于0级沉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沉降组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显著高于0级沉降组(P<0.05)。结论:OLIF术中过多撑开椎间隙及增加节段前凸角可能导致融合器沉降,融合器沉降会引起手术节段前凸角及腰椎前凸角丢失,并且影响临床疗效。
- 吴海昊周春光汤涛刘军辉陈意磊范顺武赵凤东
- 关键词:腰椎前凸
- 椎基静脉孔与椎体内裂隙相通可能是PKP骨水泥渗漏的潜在危险因素
- 目的:通过对伴与不伴椎内裂隙征的椎体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不同类型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的评估,探讨椎基静脉孔和椎内裂隙相通是否为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行PKP手术...
- 王翀妍范顺武赵凤东刘军辉单治杨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