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胞菌
  • 2篇血清
  • 2篇药物
  • 2篇药性分析
  • 2篇铜绿
  • 2篇铜绿假单胞
  • 2篇铜绿假单胞菌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耐药性分析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抗菌药
  • 2篇抗菌药物
  • 2篇假单胞菌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血清SCC-...
  • 1篇阳性
  • 1篇阳性检出率
  • 1篇乙肝

机构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精神卫...
  • 1篇武汉市汉口医...

作者

  • 7篇高原小雪
  • 3篇郭洁
  • 3篇唐新宁
  • 2篇荣芳
  • 2篇董亚静
  • 1篇王璇
  • 1篇蔡志勇
  • 1篇陈永德
  • 1篇伍娟
  • 1篇董国伟
  • 1篇孙卫红
  • 1篇胡玉海

传媒

  • 2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iR-29a、ET-1在IgA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微小RNA-29a(miR-29a)、内皮素-1(ET-1)在IgA肾病(IgAN)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IgAN患者78例进行研究(IgAN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进行对照研究(正常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miR-29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ET-1水平;Pearson法分析IgAN患者血清miR-29a、ET-1水平与舒张压、收缩压、血清肌酐(SCr)、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GFR),及miR-29a表达水平与ET-1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miR-29a、ET-1对IgAN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IgAN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SCr、尿蛋白、血清ET-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GFR、血清miR-29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gAN患者血清miR-29a表达水平与收缩压、SCr、尿蛋白呈负相关(P<0.05),与GFR呈正相关(P<0.05);IgAN患者血清ET-1水平与收缩压、SCr、尿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GFR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29a、ET-1预测IgA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33,截断值分别为0.75、1.56 pmol/L,灵敏度分别为83.3%、84.6%,特异性分别为72.2%、72.2%;两者联合预测IgAN的AUC为0.880,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2.1%、92.5%。结论IgAN患者血清miR-29a表达水平降低,ET-1水平升高,miR-29a、ET-1均可能在IgAN病理发展中起作用,两者联合可提高预测IgAN的价值,有利于临床筛查IgAN患者。
韩艳高原小雪谢宇端
关键词:内皮素-1IGA肾病血清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了解医院近4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4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163株,占所有分离菌株的14.9%,其中痰液中分离976株占83.9%;分离菌虽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还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还是呈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易产生多重耐药性,了解其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的变迁,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更好的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
郭洁唐新宁董亚静高原小雪荣芳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和厚朴酚通过miR-155靶向Smad3抑制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机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和厚朴酚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GMC)凋亡的影响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检测miR-155、Smad3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mad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155与Smad3的调控关系。结果和厚朴酚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MGMC凋亡,40μmol/L和厚朴酚抑制细胞凋亡效果最佳;和厚朴酚可以逆转高糖导致的MGMC中miR-155下调及Smad3上调;过表达miR-155和沉默Smad3均可减轻高糖对MGMC的促凋亡作用;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表明,miR-155对Smad3的表达具有靶向负调控作用;下调miR-155可逆转和厚朴酚对高糖诱导的MGMC凋亡的抑制作用,抑制Smad3逆转了下调miR-155对和厚朴酚的抑制作用。结论和厚朴酚通过miR-155靶向抑制Smad3表达,进而抑制高糖诱导的MGMC凋亡。
余婷高原小雪谢宇端胡玉海田佩孚
关键词:和厚朴酚高糖MIR-155SMAD3
血清SCC-Ag、CEA及CA125水平联合检测对宫颈癌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 (CA125)水平联合检测对宫颈癌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6月该院57例宫颈癌患者设为观察组,59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设为良性病变组,另取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均于入院第2天清晨或体检当日抽取静脉血,离心取血清以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SCC-Ag、CEA、CA125水平。对比各组血清SCC-Ag、CEA、CA125水平及不同肿瘤分期患者血清SCC-Ag、CEA、CA125水平,并分析血清SCC-Ag、CEA、CA125水平与宫颈癌分期相关性,对比上述肿瘤标志物水平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各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观察组血清SCC-Ag、CEA、CA125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良性病变组血清SCC-Ag、CEA、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肿瘤分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宫颈癌Ⅰ期/Ⅱ期患者血清SCC-Ag、CEA、CA125水平低于Ⅲ期/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肿瘤分期相关性:血清SCC-Ag、CEA、CA125水平与宫颈癌分期呈明显正相关(P<0. 05);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效能:血清SCC-Ag、CEA、CA125水平联合检测宫颈宫灵敏度80. 70%(46/57)、特异度93. 22%(55/59)及准确度87. 07%(101/116)均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血清SCC-Ag、CEA、CA125可作为诊断宫颈癌、辨别宫颈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宫颈癌诊断准确度,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
谢宇端董国伟郭洁高原小雪唐新宁
关键词:宫颈癌鳞状细胞癌抗原糖类抗原125
尿标本冷藏12h后尿常规检测结果比对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标本冷藏保存对尿常规主要检测项目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Miditron Junior Ⅱ半自动尿常规检测。结果主要检测项目精密度较好。亚硝酸盐、葡萄糖、酮体检测结果受标本冷藏保存影响较小,白细胞和蛋白检测受影响程度不确定,冷藏保存可导致红细胞检测阳性率降低。结论标本冷藏保存对尿常规检测的影响程度因检测项目不同而不同。冷藏标本可用于葡萄糖、亚硝酸盐、酮体复检,不适用于红、白细胞及蛋白的复检。
王璇孙卫红蔡志勇高原小雪伍娟陈永德
关键词:冷藏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的意义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资料,均采用FQ-PCR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并对比不同HBV-M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不同HBV DNA表达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异常率,分析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关系。结果不同HBV-M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HBsAg+HBsAb+HBcAb>HBsAg+HBeAb>HBsAb+HBeAb+HBcAb>HBcAb/HBsAb+HBeAb/HBeAb+HBcAb,除HBcAb、HBsAb+HBeAb、HBeAb+HBcAb血清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每2样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重度病情患者>中度病情患者>轻度病情患者(P<0.05);不同HBV DNA表达患者CD3+、CD4+、CD4+/CD8+对比,HBV DNA阴性患者>低拷贝患者>高拷贝患者(P<0.05),CD3+、CD4+、CD4+/CD8+异常率对比,HBV DNA阴性患者<低拷贝患者<高拷贝患者(P<0.01);本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CD3+、CD4+、CD4+/CD8+均呈负相关(r=-0.789、-0.812、-0.706,P=0.012、0.007、0.001)。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中FQ-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M、病情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有密切关系。
谢宇端韩艳高原小雪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慢性乙肝脱氧核糖核苷酸
2009-2012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近4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4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 163株...
郭洁唐新宁董亚静高原小雪荣芳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