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耐药
  • 5篇细胞
  • 4篇杆菌
  • 3篇抑菌
  • 3篇碳青霉烯
  • 3篇体外
  • 3篇体外抑菌
  • 3篇葡萄球菌
  • 3篇青霉烯
  • 3篇球菌
  • 3篇金黄色葡萄球...
  • 3篇抗菌
  • 3篇黄色葡萄球菌
  • 2篇单胞菌
  • 2篇新型冠状病毒
  • 2篇阳性
  • 2篇药物
  • 2篇药性分析
  • 2篇抑菌作用
  • 2篇碳青霉烯类

机构

  • 2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23篇董国伟
  • 12篇郭洁
  • 7篇唐新宁
  • 6篇陈永德
  • 4篇钟英成
  • 3篇闫晨影
  • 3篇朝浩鹏
  • 2篇陈玲
  • 2篇黄艳飞
  • 2篇来薛
  • 2篇杨本善
  • 2篇鲁辛辛
  • 2篇李修远
  • 2篇李雪
  • 2篇汤燕燕
  • 2篇王玫
  • 1篇闫奇
  • 1篇张立春
  • 1篇荆琳
  • 1篇董永丽

传媒

  • 3篇标记免疫分析...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2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第七次全国临...
  • 1篇首届中国临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流感染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征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无菌血标本分离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及分子分型。方法测定32株CRKP最低抑菌浓度(MIC),mCIM和eCIM法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法检测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RT-PCR检测膜孔蛋白OMPK35/36基因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药敏试验显示32株CRKP对所有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对阿米卡星耐药率87.5%、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56.3%、替加环素耐药率6.2%。mCIM阳性30例,eCIM阳性1例。基因测序检出30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菌株携带blaKPC-2基因占90.6%(29/32)、检出1株产金属酶NDM-5菌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CTX及AmpC酶DH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2.5%、46.9%、37.5%。MLST分型结果显示ST11型29株,占90.6%,ST524两株;ST716一株。膜孔蛋白表达水平,12株OMPK35表达水平降低,4株OMPK35与OMPK36表达同时降低。结论血流感染分离的CRKP存在高度耐药性,耐药菌主要携带碳青霉烯耐药基因KPC-2;非产碳青霉烯酶菌株耐药与产ESBLs合并膜孔蛋白表达降低相关。MLST分型表明,ST11型是我院CRKP主要类型。
董国伟张省委郭洁钟英成谢宇端朝浩鹏韩志城唐新宁
关键词:血流感染多位点序列分型
单味黄连及其在复方中的量效关系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下,黄连及其复方黄连解毒汤的抗炎效果及抑菌作用,为临床合理使用黄连的剂量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及鲍氏志贺氏菌模型,观察体内抗炎及体外抑菌作用。黄连(单)1~4组及黄连解毒汤(复)1~4组分别给予含黄连生药3.0,1.5,0.75,0.3g·kg-1水煎药液;阳性药组给予阿司匹林0.2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均灌胃给药,连续5d,每日1次。分别于末次给药后30,40min用二甲苯涂抹小鼠左耳两面、醋酸腹腔注射造模,称量两耳片质量、检测腹腔涮洗液吸光度值。将不同浓度的黄连及黄连解毒汤水煎液(1~5组)制成药敏纸片,贴于涂布鲍氏志贺氏菌的mH琼脂平板上,24h后观察抑菌环大小。结果模型组小鼠耳肿胀度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单1~4组、复1~3组,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P<0.01,P<0.05);除单1与单4外,单味药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复方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小鼠腹腔涮洗液吸光度值(A)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单1~3组、复1~3组,可明显降低腹腔涮洗液A值,抑制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1,P<0.05);单1~3组组间、复1~3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单味及复方各剂量组对鲍氏志贺氏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环随剂量增大而增大;单3~5、复3~5抑菌强度无差别。结论黄连及其复方黄连解毒汤均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在临床常用剂量范围内,其作用效果与剂量无明显正相关性。
李国辉贾鹰珏孔焕宇周重光夏坤陈永德董国伟张海涛宗志勇
关键词:黄连黄连解毒汤抗炎体外抑菌量效关系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及用药选择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1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产β-内酰胺酶的有占97%;MRSA占64.6%。...
郭洁陈永德荣芳董国伟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合理用药抗菌药物抗菌活性
文献传递
四种乙肝表面抗原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四种HBsAg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使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法分析仪(Abbott);②ELISA立可读(国内著名品牌);③金标方法1(国内某品牌);④金标方法2(国内某品牌)。四种方法测定血清HBsAg并进行比较。结果目前国产试剂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较多。结论以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法作为参照方法进行比较,ELISA方法假阳性结果较多、两种金标法存在假阴性结果。ELSIA阴性结果是可信的,而金标法阳性结果是可信的。两种方法都存在缺陷,应尽量使用公认的进口试剂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郭洁陈永德朝浩鹏董国伟
关键词:HBSAG假阴性假阳性
补肾除湿方治疗早期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2020年
目的:观察补肾除湿方治疗早期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门诊的早期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试验组采用补肾除湿方水煎剂口服,对照组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疗程4周,入组后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均可有效降低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P<0.01),且试验组在降低TNF-α水平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WOMAC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结束后4周WOMAC总评分及疼痛和关节功能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除湿方可有效缓解早期膝骨关节炎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僵直,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何名江张洪美单鹏程董国伟陈玲孙钢闫奇王秀均荆琳
关键词:肝肾亏虚膝骨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Β
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分布状况与耐药谱,指导临床有效预防并合理用药。方法对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254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使用WHONET 5.5对药敏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254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90.59%。对哌拉西林和头孢曲松耐药率很高,分别为79.38%和89.33%,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以及两种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都在51%~57%,多粘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0.63%和17.88%。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目前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并且多重耐药率高,应引起广泛关注并严格按照临床用药方案进行抗生素使用,防止耐药性的进一步产生和院内传播。
陈永德闫晨影董国伟唐新宁张英欣郭海溢郭洁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抗生素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D 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IMP、VIM、OXA、GES)及外膜蛋白基因oprD2。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8.33%;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20%;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美罗培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差,耐药率>6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全部耐药。检测到1株OXA-17阳性菌,阳性率2.78%;oprD2缺失率为38.89%;未检测到其余耐药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除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膜蛋白OprD2缺失与碳青霉烯酶产生等机制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
董国伟郭洁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碳青霉烯酶外膜蛋白多重耐药
基于UHPLC-Q-TOF/MS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祛风宁肺散治疗哮喘的有效成分和机制
2025年
目的对祛风宁肺散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其治疗哮喘的关键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祛风宁肺散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R语言分析GEO数据库芯片数据,获取哮喘差异表达基因,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药物成分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TTD数据库检索哮喘相关靶点。利用韦恩在线分析工具分析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筛选核心成分。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验证潜在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对接验证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共鉴定出祛风宁肺散64个成分,筛选出53个活性成分,对应609个靶点。获得哮喘与祛风宁肺散的交集靶点96个,药物与哮喘差异基因、药物靶基因的交集靶点6个。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确定核心靶点IL6及其对应的核心成分。分子对接显示,祛风宁肺散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蛋白IL6具有较高的结合性。结论祛风宁肺散入血成分可能通过IL6调控IL-17,对抗机体气道重塑、氧化应激及气道高反应性,从而治疗哮喘。
宋一丹李秋月董国伟肖和印郭凯赵欣陈艳霞
关键词:哮喘
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有效预防及合理用药。方法:从2009年-201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ICU分离的所有病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使用WHONET5.5对药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的43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316株,革兰阳性菌87株,真菌35株;革兰阴性非发酵菌比例较高,占了革兰阴性菌的59.2%;肺炎克雷伯菌77株,大肠埃希菌18株,占革兰阴性菌的30.1%,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例高达69.5%;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到了92.8%。结论:ICU患者病情重,感染多,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耐药监测,严格按照临床用药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郭洁唐新宁闫晨影董国伟
关键词:病原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B3亚型误诊为O型1例报告
2019年
ABO血型由红细胞膜上的不同抗原所决定,通常可分为A、B、O、AB型。但一些成人红细胞上的A或B抗原比正常成人红细胞抗原弱,称之为弱表现型(亚型)[1]。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正反定型不符、ABO定型困难的血样,其中ABO亚型就是一类[2]。现将1例亚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陈玲樊笛董国伟孙磊
关键词:B3亚型正反定型不符误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