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磊 作品数:54 被引量:162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不同部位起搏对正常犬楔形心肌块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以正常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为模型,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3层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按文献方法制备带冠状动脉分支的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模型,将3根玻璃微电极插入心肌块的不同位置记录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跨膜动作电位;同时记录心肌块的整体电活动(容积心电图)。从心肌块的心外膜面、心内膜面分别、同时或多部位发放刺激,记录并分析不同部位起搏时的QRS时限、QT间期、Tp-Te间期及心律失常的诱发率。结果反映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心电图指标如Tp-Te间期在心外膜刺激(Epi)时最大:(83.63±19.30)ms,其次为内外膜同时刺激(Bi):(75.63±16.47)ms,最小为心内膜刺激(Endo):(54.75±13.18)ms(两两比较,均P<0.01);Tp-Te指数(Tp-Te/QT)也有相似变化,上述部位刺激时分别为(0.28±0.05),(0.27±0.04)和(0.20±0.04)(两两比较,均P<0.01)。但是当从心内膜面或者心外膜面双部位发放刺激时,Tp-Te间期或Tp-Te/QT较单部位刺激时均明显缩短或减小(P<0.01)。此外,心外膜刺激、内外膜同时刺激及心内膜刺激时分别有6例(75%)、5例(60%)和1例(13%)诱发了室性心律失常(χ2=7.0,P=0.03)。结论心内、外膜面同时刺激使心室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而从心内膜面或者外膜面同一面双部位发放刺激并不延长心肌复极时间,与单部位刺激相比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反而减小。这一发现或许能为改进心力衰竭时心脏再同步治疗的起搏方式提供借鉴。 初红霞 阮磊 樊静静 谭含璇 白融 林立 吕家高 刘启功 王琳关键词:复极 心脏再同步治疗 多部位起搏 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刺激分子与炎症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CD4^+CD28^nullT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根据1999年WHO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ACS组21例,单纯ACS组3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流式细胞术测量外周血中CD4^+CD28^nullT淋巴细胞的数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与单纯ACS患者相比较,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nullT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4.66±4.24)%VS(8.89±6.45)%,JP〈0.05],CRP浓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97±1.05)VS(2.22±1.14)mg/L,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完全闭塞、弥漫病变比例较高(7w11,P〈0.05;6YS12,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且程度重,共刺激分子可能与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的免疫调节异常有关。 操明 吕彩霞 董璇 严凤琴 尚莎莎 吴晓芬 王冠 阮磊 全小庆 张存泰关键词:糖尿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T淋巴细胞 炎症 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新进展 被引量:8 2011年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是发病率在1/2 500左右的恶性遗传性心脏疾病。LQTS的典型心脏表现包括可导致心脏骤停和心脏猝死的晕厥发作,以及包括QT间期延长和T波异常在内的心电图异常。90年代中期,LQTS的治病基因被首次发现,至今已有13型被确认。致病基因主要是离子通道和转运相关蛋白。对于具有典型特征的患者,医生并无诊断困难。对于模棱两可的病例,需要参照特殊诊断标准,比如心电图,病史和家族史等等。此外,基因扫描正日益成为诊断过程的一部分。除非有明确的禁忌证,治疗上还是要首选β受体阻滞剂。若在接受足量β受体阻滞剂期间,还有1次以上的晕厥,需立即采取左侧交感神经切除术,并根据病人特征(年龄、性别、临床病史、24 h Holter在内的心电图特征、基因表型等)考虑安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病人接受适当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但是LQTS8(Timothy综合征)病人,携带KCNQ1突变的Jervel Lange-Nielsen综合征患者,以及伴有2∶1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或Brugada综合征的LQT3病患的预后极其不容乐观。 胡丹 阮磊 张存泰 白融 Hector M.Barajas-Martinez Charles Antzelevitch关键词:心脏猝死 长QT综合征 基因表型 调节性T细胞在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high)FoxP3^+Treg)的表达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方法 50例EH患者与30例健康志愿者依据年龄分为:青年EH组(<50岁)、青年健康对照组、老年EH组(>60岁)和老年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Treg的表达,ELISA检测致炎细胞因子IFN-γ,及Treg相关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TGF-β_1的表达。结果青年EH组CD4^+CD25^(high)FoxP3^+Treg和IL-10水平较青年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而老年组未见明显差异;青年和老年EH组IFN-γ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CD4^+CD25^(high)FoxP3^+Treg在EH中可能发挥调控炎症反应的作用,其在青年EH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可能较在老年EH患者中更大。 吕彩霞 王金丽 杨艺 阮磊 操明 张存泰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调节性T细胞 炎症反应 阿霉素诱导兔心衰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5 2013年 探讨静脉注射阿霉素(ADR)建立兔心衰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将日本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成模型组1、2和对照组;模型组1注射ADR 1mg/kg,每周2次,共8周;模型组2注射ADR 2mg/kg,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9g/L NaCl注射液。于停药3周后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并进行心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组织学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病理检查符合扩张性心肌病样改变;模型组间无统计学差别。常规剂量多次静脉注射ADR可显著损伤心肌,造成心脏舒缩功能下降,是建立动物心衰模型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低浓度多次注射更有利于制模期间的观察。 师幸伟 程冕 白融 阮磊 闫杰 侯宏伟 李秀琪 宋玉娥关键词:阿霉素 心力衰竭 心跳减慢,别过度治疗 2023年 心脏规律而有力地跳动是生命的标志。管理心脏跳动的“司令部”叫窦房结,由它控制的心脏跳动是窦性心律。正常窦性心律的范围在60~100次/分,简单地说,如果小于60次/分,就叫缓慢性心律失常。近日,美国《心脏病学纪要》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使用植入式循环记录仪进行筛查,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确诊率将增加6倍。但临床试验表明. 阮磊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脏病学 窦性心律 心脏跳动 窦房结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电生理参数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电生理参数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各9只。制备冠状动脉灌流的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的灌注模型,同步记录楔形心肌块心内膜、心外膜动作电位和容积心电图。观察缺血再灌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急性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5 min时的QT间期和内、外膜动作电位复极达90%时程(APD90)以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p-e/QT)的变化,同时以程序性刺激观察各组缺血和再灌注时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缺血时与对照组比较,QT间期,内、外膜APD90均显著减少(P均﹤0.05);再灌后与缺血时比较,上述参数均增加,使得Tp-e/QT得到一定的恢复(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各项电参数没显著性改变(P均﹥0.05),而辛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各项参数亦无显著变化。对照组未诱发心律失常,其余三组在缺血时均诱发了心律失常,但各组比较无显著性(5/9 vs 6/9 vs 4/9),再灌注时,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0,1/9 vs 5/9,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能降低兔再灌注状态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任勇 刘文卫 汤永谦 李彬 朱锐 周青 阮磊 李连东 张存泰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室性心律失常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缝隙连接开放剂对药物获得性QT间期异常性疾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心血管病人最常见的猝死原因之一。但是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十分复杂,上世纪80年代末的CAST 实验让人们认识到由药物导致的心律失常的重要性。许多药物都可以影响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进而导致心电图上QT ... 阮磊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 伊布利特 缝隙连接蛋白 酷似肺炎的肺腺癌伴肠型分化1例报告 被引量:2 2013年 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组织学亚型,但肺腺癌伴肠型分化为罕见的原发肺腺癌组织类型[1]。近期我们诊断1例酷似肺炎的肺腺癌伴肠型分化患者,报道如下。患者,男,54岁,汉族。半年前无明显诱冈出现咳嗽、咳痰,咳白色黏液痰,夜间为甚,伴胸闷,无发热、盗汗、胸痛、咯血,无吸炯史。 周倩 刘辉国 钟强 阮磊 伍叶梅关键词:肺肿瘤 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新进展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是发病率在1/2500左右的恶性遗传性心脏疾病.LQTS的典型心脏表现包括可导致心脏骤停和心脏猝死的晕厥发作,以及包括QT间期延长和T波异常在内的心电图异常.90年代中期,LQTS的治病基因... 胡丹 阮磊 张存泰 白融 HectorM.Barajas-Martinez CharlesAnzelevitch关键词:心脏猝死 长QT综合征 基因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