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静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内皮功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类型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类型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结果分为ACI组(n=70)和非急性脑梗死(NACI)组(n=30),对两组患者间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按照梗死类型以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不同对ACI组进行分组,探究梗死类型与斑块性质与反应性充血指数(RHI)的相关性。结果:ACI组纤维蛋白原(Fbg)、低密度脂蛋白(LDL)、大内皮素-1(big 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高于NACI组,RHI水平低于N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CE)、小血管闭塞或腔隙性梗死型(SAA)、不明原因型(SU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测得RHI水平逐渐上升,hs-CRP水平和big ET-1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斑块性质发现无斑块组、硬斑块组、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的VEGF水平逐渐升高,RHI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HI与斑块性质、hs-CRP以及big ET-1之间呈现负相关(r=-0.672,-0.402,-0.512,P<0.05)。结论:血管内皮功能与急性脑梗死类型和颈动脉斑块性质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梗死类型和斑块性质的预测指标。
- 张文静朱涛张永乔娜陆相萍
-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
- 急性脑卒中患者脱水剂的应用观察
- 2007年
-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时脱水剂甘露醇与甘油果糖注射液交替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组别单用甘露醇和甘露醇与甘油果糖注射液交替应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和引起的心、肾功能损害。结果两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对心、肾功能损害有显著差异。结论甘露醇与甘油果糖注射液交替应用,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减少单用甘露醇的不良反应。
- 朱涛张文静
- 关键词:脱水剂急性脑卒中疗效
- 奥扎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09年
- 目的研究奥扎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47例,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其余原发病等治疗措施一致,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后均行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检查,观察临床疗效并随访90d。结果2组临床疗效及血浆粘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明显提高(76.60%比46.67%,P<0.05),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P<0.05)。结论奥扎格雷治疗TIA效果确切,可降低TIA病人复发率及脑梗死的发生率。
- 张文静
- 关键词:奥扎格雷阿司匹林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关系探究
- 2016年
- 目的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关系。方法以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判断依据,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内径狭窄<7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跟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溃疡斑块组(40例)、非溃疡斑块组(45例)、无斑块组(35例),针对3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发生脑梗死14例,发病率为11.7%,其中溃疡斑块组脑梗死发病率为25.0%(10/40)、非溃疡斑块组脑梗死发病率为6.7%(3/45)、溃疡斑块组脑梗死发病率为2.9%(1/30)。3组患者脑梗死发病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溃疡斑块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患者高于非溃疡斑块组和溃疡斑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CTA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脑梗死发病风险非常有帮助,值得医学大力推广。
- 张文静
- 关键词:颈动脉脑血管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