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敏

作品数:298 被引量:3,340H指数:25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29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3篇医药卫生
  • 10篇文化科学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4篇血压
  • 32篇高血压
  • 23篇糖尿
  • 23篇糖尿病
  • 23篇患病
  • 22篇慢性病
  • 18篇流行病学
  • 18篇患病率
  • 18篇健康
  • 17篇流行病
  • 15篇农村
  • 14篇肿瘤
  • 13篇影响因素
  • 13篇双生
  • 13篇双生子
  • 12篇肥胖
  • 11篇生子
  • 11篇双生子研究
  • 10篇代谢
  • 9篇血脂

机构

  • 248篇浙江省疾病预...
  • 24篇北京大学
  • 20篇云南省疾病预...
  • 17篇宁波大学
  • 15篇江苏省疾病预...
  • 14篇上海市疾病预...
  • 14篇四川省疾病预...
  • 14篇青岛市疾病预...
  • 13篇北京市疾病预...
  • 13篇天津市疾病预...
  • 13篇青海省疾病预...
  • 1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2篇邯郸市疾病预...
  • 11篇黑龙江省疾病...
  • 10篇浙江省卫生厅
  • 8篇浙江大学
  • 8篇吉林省疾病预...
  • 8篇桐乡市疾病预...
  • 7篇广东省疾病预...
  • 7篇湖南省疾病预...

作者

  • 249篇俞敏
  • 101篇胡如英
  • 79篇龚巍巍
  • 78篇钟节鸣
  • 68篇王浩
  • 50篇何青芳
  • 41篇王立新
  • 40篇赵鸣
  • 33篇潘劲
  • 30篇丛黎明
  • 29篇张洁
  • 29篇方乐
  • 25篇陈雅萍
  • 23篇张新卫
  • 23篇费方荣
  • 22篇李立明
  • 22篇韩晓军
  • 19篇余灿清
  • 19篇吕筠
  • 16篇武海滨

传媒

  • 59篇中华流行病学...
  • 28篇疾病监测
  • 24篇浙江预防医学
  • 23篇中国预防医学...
  • 11篇中国学校卫生
  • 9篇中华预防医学...
  • 8篇中国肿瘤
  • 7篇中国农村卫生...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中华内分泌代...
  • 5篇中国慢性病预...
  • 4篇中国卫生统计
  • 4篇海峡预防医学...
  • 4篇伤害医学(电...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浙江医学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年份

  • 6篇2025
  • 3篇2024
  • 10篇2023
  • 10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12篇2018
  • 9篇2017
  • 9篇2016
  • 14篇2015
  • 17篇2014
  • 12篇2013
  • 5篇2012
  • 11篇2011
  • 10篇2010
  • 10篇2009
  • 18篇2008
  • 15篇2007
  • 14篇2006
2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9名台风伤害住院患者定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台风伤害特征,为开展台风伤害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9名台风伤害住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台风伤害住院患者平均年龄53岁,60岁及以上者占44.83%;获得台风信息的主要途径为电视和入户通知;台风伤害的主要类型为硬物压伤和钝器伤、切割伤和跌伤;最常见的伤害部位为四肢,最常见伤害为骨折。直接伤害患者中80.0%未转移或临时转移。结论台风伤害有其特定类型,并存在一定的特征和规律。应根据其特点采取有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减少由台风所致伤害的发生。
赵鸣钟节鸣俞敏郭智胜杨道余
关键词:台风
浙江省2014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分析被引量:38
2016年
目的分析2014年浙江省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采用浙江省卫生监测区2014年恶性肿瘤发病监测与全死因监测数据,计算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前10位恶性肿瘤顺位、构成、累积率、截缩率等;采用1982年中国标化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人口构成,分别计算中国和世界人口年龄标化发病/死亡率(中标率和世标率)。结果2014年浙江省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48.80/10万(男性370.74/10万,女性326.51/10万),中标率为168.84/10万,世标率为217.23/10万,累积率(0~74岁人群)为24.66%,截缩率(35—64岁)为376.40/10万;恶性肿瘤发病率在0~34岁人群处于较低水平,从35岁后明显上升,50岁以后迅速上升,80-84岁组(1618.20/10万)达到高峰;城市地区发病率为381.81/10万,中标率为185.15/10万,世标率为236.27/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330.23/10万,中标率为159.47/10万,世标率为206.29/10万。2014年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89.08/10万(男性248.57/10万,女性128.72/10万),中标率为97.56/10万,世标率为135.54/10万,累积率为15.08%,截缩率为162.75/10万;死亡率从45岁组(92.29/10万)后上升明显,85岁组(2263.70/10万)达到高峰。农村地区死亡率(190.60/10万)高于城市地区(186.38/10万)。肺癌、大肠癌、甲状腺癌、胃癌、肝癌是浙江省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58.64%。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食管癌是威胁浙江省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约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70.72%。结论2014年浙江省主要恶性肿瘤为肺癌、大肠癌、甲状腺癌、胃癌、肝癌,女性甲状腺癌发病居首位,且恶性肿瘤负担不断增加。
费方荣胡如英钟节鸣龚巍巍何青芳王浩潘劲武海滨王蒙俞敏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215例农村糖尿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需求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农村糖尿病高危人群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现状,确定行为干预的关键策略和重点措施。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某农村社区215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高危人群蔬菜水果摄入量只到推荐下限的40%和12%,膳食纤维仅到20%,豆类仅为14%,而食用油摄入量达到推荐上限的156%,35%胆固醇摄入超标;54%膳食总热量超过推荐量,37%脂肪供能比超标;周体力活动总量人均为6330.47MET.min,其中职业性体力劳动占79.33%,出行占16.72%,运动锻炼占3.95%;处于重度、中度和轻度体力活动水平者分别占60.00%,21.40%和18.60%;目前吸烟率和饮酒率均为19.07%,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农村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相关行为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开展有针对性行为干预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张洁俞敏赵鸣陈雅萍王立新
关键词:糖尿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
201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被引量:33
2018年
[目的]分析201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浙江省14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及人口资料,对数据进行审核和汇总。计算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和前10位恶性肿瘤构成,并按地区(城市/农村)、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年龄构成和Segi’s世界人口年龄构成作为标准人口,计算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率(中标率和世标率)。[结果]2014年,浙江省14个肿瘤登记处上报数据均符合标准,质量评价指标分别为:病理诊断比例(MV%)73.48%,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CO%)1.14%,死亡/发病比0.53。肿瘤登记数据覆盖登记人口13 991 579人(城市9 328 970人,农村4 662 609人),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49 644例,死亡病例26 459例。恶性肿瘤发病粗率为354.81/10万,中标率为215.55/10万,世标率为206.79/10万,累积率(0~74岁)为23.37%。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恶性肿瘤发病率在40岁以后快速上升,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恶性肿瘤死亡粗率为189.11/10万,中标率为99.19/10万,世标率为98.01/10万,累积率(0~74岁)为10.87%。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率在45岁以后快速上升,在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发病前10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前列腺癌、宫颈癌、食管癌和子宫体癌,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6.22%。死亡前10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和脑肿瘤,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3.63%。[结论]肺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和女性乳腺癌是威胁我省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发病增速较快,过度诊断、过度治疗�
朱陈杜灵彬李辉章龚巍巍王悠清张超男钟节鸣俞敏毛伟敏
关键词:肿瘤登记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杭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接触人群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分析杭州市 2 0 0 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人群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对 2 0 0 3年杭州市SARS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接触者及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SARS抗体测定。结果 调查 117名 ,其中密切接触者 11名 ,一般接触者 3 3名 ,普通人群 73名 ;发病前接触 2 7名 ,发病后接触 7名 ,两者都接触 8名 ,未接触 75名。密切接触者以 15~ 3 4岁为主 ,占 81 82 %。 11例密切接触者中 ,与SARS病例在发病前 10天接触有 7人 ,发病后接触有 2人 ,两者都接触 2人 ;接触距离在 1米以内的 4人 ,其中亲属 3人 ;3人亲属中有 2人在发病后接触 ,接触方式主要为同进餐与同处室。其余接触者大多为邻居和同事 ,与SARS病人在发病后接触最多的方式是与病人谈话或 /和同封闭通道。 117名调查者的双份血清SARS抗体测定IgG均阴性。 3例SARSA病人发病后第 2周开始SARSIgG阳性 ,发病后 3个月仍阳性。结论 杭州市人群中未受到SARS病毒的感染 ,采取综合性防制是控制SARS流行的关键措施。
丛黎明韩晓军俞敏卢亦愚何玉芳马彦黄诚孝严菊英金涛周晓红王臻许锋华龚黎明钟节鸣朱建慧胡锦峰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率疾病控制
1990~2003年浙江省城乡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2
2005年
目的 了解浙江省伤害死亡特征,为伤害预防和研究提供信息。方法 利用浙江省疾病监测点1990~2 0 0 3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采用ICD 10进行伤害死因分类,分别比较各种伤害类别和外部原因的死亡率。结果 1990~2 0 0 3年浙江省农村、城市伤害死亡率分别为72 77/ 10万~84 4 7/ 10万、2 5 5 2 / 10万~5 0 4 9/ 10万,其中2 0 0 3年分别为84 4 7/ 10万、4 6 30 / 10万,农村高于城市;交通伤、坠落、自杀和溺水为伤害死亡的主要类别;14年间溺水、自杀死亡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坠落、交通伤死亡率出现上升趋势。非故意伤害死亡前三位原因,农村为交通伤、坠落、溺水,城市为坠落、交通伤、溺水;自杀的主要方式农村、城市分别为中毒、机械性窒息。农村男、女伤害死亡率分别为93 19/ 10万、5 4 2 5 / 10万,第一位死因分别为交通伤、中毒;城市男、女伤害死亡率分别为38 4 5 /10万、30 0 8/ 10万,第一位死因分别为交通伤、坠落;均男性高于女性。伤害死亡率以老年人群为高。10岁以下无论城乡、男女死亡率最高均为溺水;10~5 5岁人群,城市男女性死亡率最高均是交通伤,农村男性为交通伤,女性为中毒;5 5岁以上人群,无论城乡、男女死亡率最高均为坠落。结论 1990~2 0 0
俞敏龚巍巍胡如英钟节鸣
关键词:死亡率流行病学
基于体感温度-寿命损失年暴露反应关系确定体感温度的健康风险预警阈值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基于体感温度-寿命损失年(YLL)暴露反应关系确定体感温度的健康风险预警阈值,为气象健康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7年全国364个区(县)逐日死亡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分布非线性滞后模型和多变量Meta分析方法分析体感温度与YLL率的暴露反应关系。基于该暴露反应关系,采用回归决策树模型确定体感温度的健康风险预警阈值。本研究按不同死因中不同年龄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研究期间总人群平均每日YLL率为23.6人年/10万,日均体感温度为15.7℃。不同人群体感温度与YLL率暴露反应关系均呈“U”形曲线,由体感温度导致老年人的YLL率远远高于年轻人。日均超额死亡数也随着风险等级的升高而上升。结论基于体感温度与YLL率的暴露反应关系,利用回归决策树模型确定体感温度的健康风险预警阈值,经验证预警效果良好。本研究为建立气象健康风险预警系统提供参考。
陈思齐俞敏周脉耕周纯良肖义泽黄飚许燕君赵亮胡建雄许晓君刘涛肖建鹏曾韦霖郭凌川李杏马文军
关键词:体感温度寿命损失年
浙江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了解浙江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5个社区35周岁以上居民共6902人作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5.8%,标化患病率等为5.0%,农村社区3.4%,城乡结合社区6.9%,城市社区5.2%,城乡结合社区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和城市社区(P<0.05)。糖尿病知晓率为50.4%,治疗率为49.4%,控制率为24.3%,城市社区>城乡结合社区>农村社区(χ2知晓=1760,χ2治疗=19.94,χ2控制=6.39,P<0.01)。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中心肥胖、经常食用奶类制品和高血脂。结论社区居民2型糖尿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城市和城乡结合社区,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范春红俞敏陈雅萍赵鸣何青芳
关键词:糖尿病患病率
一起由Omicron变异株BA.5.2引起的义乌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传播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对浙江省义乌市一起由Omicron变异株BA.5.2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传播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将2022年8月2日-8月21日义乌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所涉及的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临床症状等信息,分析家庭续发率、传染性代际(transmission generations,TG)、序列间隔(serial interval,SI)、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到核酸检测阳性间隔时间、实时再生数Rt等反映疫情传播特征指标。结果该起疫情为指示病例发病前7 d有外省高风险区域旅居史和外省阳性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史后引入义乌市,基因测序显示病毒属于VOC/Omicron(BA.5.2进化分支)变异株。共报告713例感染者,疫情持续20 d。男性343例,女性370例。年龄M(P25,P75)为33(20,74)岁。义乌市除赤岸镇外的13个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家庭聚集性疫情138起(74.2%),涉及425例感染者;在传播关系明确的101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中,家庭续发率为62.2%(95%CI:56.5%~67.5%),家庭成员全部续发的家庭占39.6%(40/101),其中引入病例和197例续发病例TG的M(P25,P75)为1.7(1.0,2.8)d,TG≤2 d的感染者所占50.8%;在65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中,引入病例和99例续发病例均出现了临床症状,SI的M(P25,P75)为2.0(1.0,3.0)d,SI≤2 d的感染者占44.4%。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时364例(51.1%)感染者自述出现临床症状,以发热(64.3%)、咳嗽(23.4%)、咽痛咽干(20.1%)为主。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到核酸检测阳性的时间间隔M(P25,P75)为0(0,1)d,124例(34.1%)在出现临床症状后检出核酸阳性,滞后时间以1 d为主(67.7%),其次为间隔2 d(22.6%)。未发现核酸滞后与非滞后组之间性别、年龄、采样方式、采样时间段、Ct值的差异。疫情初期时实时再生数(Rt)最高为6.18,在采取防控措施1周后(8月9日)降至1以下。结论本起由Omicron变异株BA.5.2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传播特征表现为家庭续发率高,传染性代际和序列间隔�
王笑笑王凤英朱列波龚震宇何寒青戚小华古雪罗明宇庞志峰董选军俞敏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夏季气温和湿度暴露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联合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研究夏季气温和湿度暴露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广东省、浙江省、湖南省、云南省和吉林省等多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2006—2017年共124个市(自治州)的夏季人群非意外死亡时间序列资料,分别从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和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获取各研究市与死亡同期的气象数据和污染物数据。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别拟合气温、湿度与人群死亡风险的暴露反应关系。运用分位数g计算回归(quantile g-computation,qgcomp)模型评估气温和湿度复合暴露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联合效应。结果夏季气温与人群死亡风险的累计死亡效应呈“J”型,而湿度与死亡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则呈倒“J”型。气温和湿度复合暴露与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的关联呈非线性关系,以复合暴露的第一分位数作为参考,第二、三、四分位数对应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分别是1.01(95%CI:1.00~1.02)、1.04(95%CI:1.02~1.05)和1.08(95%CI:1.05~1.10),其中男性、≥65岁人群以及脑血管疾病患者是敏感人群,中部地区人群危险性较低。气温和湿度在全人群联合效应中的贡献分别为84.92%和15.08%,男性与≥65岁人群的气温效应占比大于同亚组人群,分别为86.98%和86.16%,北方、中部和南方地区气温效应占比均在80%左右。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气温效应占比分别为68.01%、72.44%和71.46%。结论在夏季随着气温和湿度均升高,人群的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气温在联合效应中的贡献占比较高。性别、年龄、地区和患病情况均对气温和湿度的联合死亡效应有修饰作用。
方雯林自强孟瑞琳何冠豪侯筑林周脉耕周纯良肖义泽俞敏黄飙许晓君林立丰肖建鹏金东辉秦明芳殷鹏许意清胡建雄刘涛黄存瑞马文军
关键词:气温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