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磊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电气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1篇电机
  • 1篇对流室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氧化石墨
  • 1篇氧化石墨烯
  • 1篇叶脉
  • 1篇振荡热管
  • 1篇置换通风
  • 1篇散热
  • 1篇石墨
  • 1篇石墨烯
  • 1篇输运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通风
  • 1篇通风模式
  • 1篇内热
  • 1篇热管
  • 1篇热源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 2篇北京卫星环境...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5篇王磊
  • 4篇赵福云
  • 2篇赵月帅
  • 1篇王磊

传媒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江苏电机工程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航天器环境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叶脉仿生的散热均热板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为了解决航空电子芯片持续高强度工作下的集成散热问题,从而保证电子热表面均温无噪声,受植物叶片蒸腾作用的启发,设计了配备有树状分叉叶脉仿生分形结构吸液芯的均热板,并探究分形结构类型、分形级数、分形角度、入口流速和输入功率等参数对新型吸液芯内流体流动性能的影响;深入研究叶脉仿生均热板的传热特性,对比H型和Y型结构吸液芯在不同入口流速下的温度分布情况以及相对出口速度偏差值。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低热流密度下,Y型结构冷却效果明显好于H型结构;当热流密度较大时,分叉路口的紊流增强换热,使得H型结构冷却效率高于Y型结构。实验发现,Y型结构蒸发底板具有优越的传热性能,而H型结构和平面型蒸发底板在高功率工况下传热趋于稳定和良好。
汪维伟黄昕之赵福云陈硕王磊蔡阳赵月帅
关键词:流动性能传热特性
基于电子器件冷却及污染物传输的一般模型研究
2022年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基于电子元器件的方腔模型内的介质流动和热质输运,利用流函数、热函数和质函数探讨了含固体块阵列的封闭方腔内热量与气态污染物的输运模式,分析了热源和冷源的排布方式及若干控制参数对腔内流动结构、温度及污染物浓度分布和热质输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浮升力主导的自然对流下,热源布置在左壁面上端、冷源布置在右壁面下端条件下的方腔具有相对较高的热输运能力;而在质浮升力主导下,与热源布置位置恰好相反的方腔的热输运能力更高。随着质浮升力的增强,热源和冷源排布方式对于物料输运能力的影响减小。
赵福云刘润哲王磊
关键词:数值模拟
GO-纳米流体在振荡热管中的气−液脉动现象及其传热特征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充分揭示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纳米流体在振荡热管内独特的流动行为模式与脉动传热特征,首先,以去离子水为基液,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GO-纳米流体;然后,搭建闭式多回路振荡热管可视化实验平台;第三,基于振荡热管在稳定运行时的可视化流型演变特征,分析热流密度及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对振荡热管的温度脉动振幅的影响;最后,探讨其气−液两相流型转变对热管热质输运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流密度提升,振荡热管蒸发区域逐渐出现泡状流、塞状流及半环状/环状流等复杂的气液流动流型,同时,相应的气/液弹脉动的振幅也显著提升;蒸发段的气/液流型演变主要发生在气−液两相停滞和流动过程中;“液桥”断裂是气/液塞在冷凝段离散分布最主要原因;当纳米颗粒质量分数达到0.075%时,热管的脉动对流换热系数显著提升,同时蒸发段的汽化核心数明显增多,其热质输运能力最强,可使振荡热管的有效热阻最大降低25%;但当纳米颗粒质量分数达到0.100%时,由于黏性阻力提升,容易诱发蒸发段“刹车”或“停滞”现象,其热阻降低效率与质量分数为0.050%时的热阻降低效率几乎一致,均达到15%,高质量分数下的GO-纳米流体的脉动频率以及气/液塞速度都有所降低,进而强化传热效果逐渐削弱。
汪维伟赵福云王磊蔡阳赵月帅杨国彪孙佳韵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振荡热管相变换热纳米流体
置换通风模式下多元对流室内热与污染物输运被引量:2
2020年
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不同进出口布置方式对置换通风模式下混合对流开口腔内热质输运过程的影响,并且利用流函数、热函数和质函数深入研究与揭示开口腔内热与气态污染物的输运过程与机理,系统分析了不同控制参数对开口腔内的气体流动结构和热质输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进出口布置方式在开口腔内热和污染物的输运及其室内扩散范围上展现了相反的双重效果:进出口布置在两侧的方式具有更大的热与污染物输运能力;进口在两侧底部,出口位于顶部的布置方式在开口腔内具有更小的热与污染物扩散半径。研究结果对室内热与污染物排放和控制以及电子器件冷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磊赵福云蔡阳汪维伟王云鹤杨国彪
关键词:层流置换通风
微碱性循环处理装置在发电机内冷却水系统中的应用
2005年
我国当前大多数电厂为减缓发电机铜线棒的腐蚀,采用了如添加铜缓蚀剂、频繁换水或小混床处理等方法,但发电机内冷却水水质各项指标仍难以满足最新电力行业标准DL/T801-2002《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的要求。介绍了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发电机内冷却水微碱性循环处理装置的应用情况。
王磊
关键词:发电机冷却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