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 作品数:31 被引量:54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回不去的家乡?——教育公共品供给与人口回流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9
- 2021年
-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回流趋势显现以及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如何促进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正成为众多城市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撤点并校"政策外生冲击,结合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95个地级市层面特征数据,实证研究了户籍地教育公共品供给状况对流动人口回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户籍地教育公共品减少显著阻碍了流动人口回流,减少幅度越大,阻碍越严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阻碍倾向不分户口类型,但对家中有男孩、家庭规模较小的流动人口更加明显。引入代际视角后的研究结果显示,教育公共品减少增加了流动人口家庭中适龄入学儿童迁出户籍地的概率,教育公共品供给影响两代人的迁移。上述结果意味着,改进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优化公共品供给布局,有助于破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应成为未来城市工作的重要方向。
- 李明郑礼明
- 关键词:撤点并校
- 城乡一体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18
- 2014年
- 基于世界银行提供的农业支持率指标及有关数据,本文首先测算了各国农村、农业政策的转折点,然后对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经济与社会政策、政治发展的转变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在工业化早期,为加速资本积累,各国普遍会在推动农业增长的同时,抑制农村社会和政治发展,但在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将会存在一个经济与社会政策、政治发展逐步转向并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且从总体上看,后发工业化国家的政策转向快于早发国家。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路。
- 李明邵挺刘守英
-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工业化
- 中国地方财政收入预算绩效评价:依据、体系与结果被引量:2
- 2022年
- 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和政策,收入预算也不例外,其绩效反映相关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情况。有鉴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财政收入预算绩效评价理论和政策依据的基础上,紧扣预算绩效管理内涵、财税体制改革部署和财政政策导向,从税负调控成效、收入质量水平、债务风险水平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分析了2016—2020年各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收入预算绩效表现。研究发现:(1)我国地方收入预算绩效水平总体呈倒U型趋势,2018年后有所下滑。(2)各省份收入预算绩效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东部省份绩效水平总体优于中西部地区,但也有个别东部或中西部省份表现离群。(3)收入质量亟待提高、债务风险有所累积,是目前拖累各地收入预算绩效水平的主要因素。本文建议,宜把收入预算绩效评价推向深入,与支出绩效评价形成合力,为国家治理提供坚强保障;要高度警惕近年地方收入预算绩效下滑趋势,聚焦短板弱项和风险点深化改革。
- 李明姚学辉王帅
- 关键词:债务风险
- 创新导向减税与就业结构升级--基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检验被引量:11
- 2021年
- 创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如何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向创新主体部门集聚,值得深入探索。基于2018年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冲击,利用A股上市公司2016-2019年数据,本文研究了创新导向减税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加计扣除比例提升显著提高了企业雇佣劳动力中研究生所占比例,促进了企业创新人力资本积累。异质性分析显示,政策在非公有制企业、主板上市企业中效果更明显。对企业各层次雇佣规模的评估表明,雇佣总量及研究生、本科生雇佣数均有所提高,同时本科以下学历人员并未明显减少,这意味着政策未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高技能劳动力雇佣的增加并不以低技能劳动力的减少为代价。综合来看,政策不但能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还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水平。本文结论为通过实施结构性减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撑。
- 郑礼明李明李德刚
-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就业结构人力资本
- 基本公共服务获得感“逆龄化”分布与资源配置优化--基于社会代际关系差异的视角被引量:2
- 2022年
- 基本公共服务旨在构筑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民生基线,基于不同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设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本文从社会代际视角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量化和评估公众的基本公共服务获得感,实证证明公众的基本公共服务获得感呈现“逆龄化”分布的现状,具体是指青年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获得感分别比中年群体和老年群体低9.7%和19.3%;基本公共服务获得感的可观测因子:充足性、均衡性、便利性和普惠性也都存在类似分布态势;本文从公众的政府责任认知度和社会安全感两方面诠释了基本公共服务获得感对政府治理效能提升的实现机制以及在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差异;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就业、住房保障和文体服务对青年群体更加显著。以基本公共服务获得感为基础的资源配置优化机制能够提升政府治理效能,鉴于此本文认为,要在供给效率与不同年龄群体需求适配性的基础上,合理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和谐有序运行。
- 刘蓉晋晓姝李明
- 关键词:社会安全感
- 环境污染与居民政治态度被引量:35
- 2016年
- 在财政竞争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的推动下,中国地方政府获得了不惜代价(包括牺牲环境)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对于受到污染侵权的居民来说,民主和法治不完善使得其自身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这会诱发居民政治态度的改变。利用CGSS2006家户调查与城市相匹配的数据,本文检验了环境污染对中国居民政治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遭受环境污染侵权之后,居民对政府权威的认可度将显著降低,对民主制度和司法独立的诉求会增强,对政府应加强对企业规制的认同度则没有明显变化。(2)上述政治效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逐步强化的趋势;然而,随着环境侵权威胁的加剧,经济发展提高政府权威、降低居民对民主制度需求的效应却会衰减。
- 左翔李明
- 关键词:环境污染地方政府治理政治态度
- 空气污染的移民效应——基于来华留学生高校-城市选择的研究被引量:54
- 2019年
- 空气污染是否驱动着高人力资本人群的迁移,引发广泛关注。限于数据可得性,现有研究并不充分。把来华留学生对国内高校-城市的选择视为空间迁移,本文在中国情境下研究了空气污染的移民效应。采用风速作为空气污染的工具变量,本文基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表明:城市空气污染越重,辖区内高校在校来华留学生数越少。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表明,自费来华留学生对空气污染的敏感性高于政府奖学金生。从来源看,来自欠发达国家政府奖学金生的比重更大,在中国现行招生政策下迁移成本更高。上述结论表明,收入水平相对高、迁移成本相对低的人群,对空气污染更敏感。人力资本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动力,本文结论的启示是,应把污染防治作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重要举措,助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 李明张亦然
- 关键词:空气污染人口迁移人力资本
- 国有资本收益上交对企业边界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2007年后,我国中央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边界呈现出不同的演进趋势。解释这一差异,对拓展理解企业理论、完善构建我国企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上述两类企业边界演进路径的差异,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时间耦合。鉴于此,本文基于2004—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强度差分模型,探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结果发现:预算实施以及企业收益上交比例的提升,显著推动了中央国有企业集团边界的扩大,从纵向看,扩大了企业股权控制链层级;从横向看,扩大了企业经营范围。在进行排除“四万亿刺激政策”影响等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面对收益上交冲击,企业策略性地隐藏利润、构建内部资本市场,可能是企业边界扩张的重要原因。本文关注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非预期影响,对完善预算管理、深化国企改革方向有重要启示。
- 李明李明
- 关键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融资约束
- 经济波动中的中国地方政府与企业税负:以企业所得税为例被引量:47
- 2016年
- 本文以企业所得税为例,检验了经济波动中企业实际有效税率(ETRS)的变动规律。在匹配1998-2007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地级市数据后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税负呈顺周期特征,地方实际产出每低于潜在产出1%,企业实际有效税率约上升0.12%-0.19%。经济波动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隶属地方政府的企业受经济波动影响更显著,这与地方政府在经济衰退时倾向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支出政策有关:高税率在短期内能为财政支出融资,隶属地方的企业由于流动性弱,易受地方政府干预,税负增幅明显。以上结论表明,中国存在着中央逆周期宏观调控意图被地方政府顺周期行为削弱的可能。近期呈现出的企业税负向逆周期转向的新趋势,有助于弱化这一扭曲。
- 李明赵旭杰冯强
- 关键词:经济波动企业所得税
- 受众视角下的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效果——基于中国村民村委会选举参与的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虽然有众多文献对中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给予了关注,但鲜有研究从受众(政策目标群体)的视角出发,对政策的执行及效果进行评估,而恰恰是他们对政策执行的过程及其效果有更深切的体验。在经典的政策执行与文本存在非对称性的情境中,以村民自治为例,本文根据村民对政策执行过程形成的认知,及在此基础上的选举参与情况,指出了进行科学的政策评估的必要性,拓展了已有研究的范围。文章的启示是,受众的评价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自上而下供给的政策文本,还是经执行实际供给的政策,只有从受众的视角出发才能获得更准确的评估。进一步来说,也只有从受众的视角出发,才能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经验。
-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