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刚

作品数:55 被引量:221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6篇新闻
  • 13篇媒体
  • 6篇媒介
  • 5篇社会
  • 4篇新媒体
  • 4篇访谈
  • 4篇传媒
  • 3篇摄影
  • 3篇记者
  • 2篇大众
  • 2篇电视
  • 2篇新媒体环境
  • 2篇新闻媒体
  • 2篇新闻摄影
  • 2篇议题
  • 2篇争议性
  • 2篇善治
  • 2篇深度访谈
  • 2篇消解
  • 2篇写作

机构

  • 40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怀化学院
  • 1篇湖北日报传媒...

作者

  • 40篇陈刚
  • 7篇王继周
  • 3篇李洋
  • 3篇罗以澄
  • 2篇夏琼
  • 2篇魏文秀
  • 1篇夏琼
  • 1篇万萍
  • 1篇罗序文
  • 1篇张晓
  • 1篇彭增军
  • 1篇姚劲松
  • 1篇王丹艺
  • 1篇魏晓洁
  • 1篇章元元

传媒

  • 5篇新闻记者
  • 3篇新闻传播
  • 3篇新闻前哨
  • 3篇中国媒体发展...
  • 2篇声屏世界
  • 2篇江淮论坛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现代传播(中...
  • 1篇国际新闻界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写作
  • 1篇学术研究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新闻界
  • 1篇中国广播电视...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新闻实践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争议性议题的媒体再现——以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事件为例被引量:8
2010年
社会转型、信息公开以及新媒体的发展使争议性议题更多被纳入到媒体及公众的视野。新闻媒体对争议性议题的报道与再现应以公共利益优先为原则,突破和超越主流的冲突平衡式的思维捷径,发掘最详细的事实,动员和吸收多元化的社会资源,通过公众多元价值的协商与交流,讨论和界定争议背后的客观问题,以保护大多数公众的利益。
陈刚
关键词:公共利益
从“寻求生存”到“渴望承认”:媒介“凝视”与农民工主体性身份再建构被引量:8
2019年
本文将意义生产与解读和社会建构论相结合,探讨农民工面对当下的社会意义系统,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身份认知、自我身份建构。本研究以W大学一个建筑工地的23位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使用田野观察、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等研究方法获得一手资料,并以农民工纪录片《阿拉民工》作为焦点小组访谈中的研究工具,探究了同属纪录片"被记录"群体的农民工如何解读农民工纪录片,以此为中介来审视他们如何看待自我身份。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用三种"去他者化"的话语实践策略再建构了其主体性身份,即对"农民工"命名和称谓的消解、以主体身份质疑纪录片的文本结构、创造自身话语来消解主流话语中"农民工"身份的意义;他们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仍然被"隔离"或"吞噬",无法摆脱其"他者"身份,在这种境遇下表现出对尊重、平等、归属等精神内核的需求。
陈刚王卿
关键词:农民工主体性纪录片凝视
财经新闻写作的读解与思考
2003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财经新闻也逐步为广大的受众所关注,各个媒体相继开辟专版进行财经报道,而一些新锐财经专业报纸的适时“诞生”,更使得市场上的财经类报纸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作为报道人类社会最新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的新闻,财经新闻以其专业的报道内容区别于其他新闻,而在其写作风格、特点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笔者选取目前市场上发行量较大的《经济日报》、《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作为分析和参照的对象,试图对财经类报纸新闻的写作做简略的读解和思考。
夏琼陈刚
关键词:财经新闻写作可读性行文
当自己媒体的总编辑——“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和“与官员打交道的尺度”的深度访谈被引量:2
2017年
微信公号“吐糟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的开办者为曹林,知名时事评论员、《中国青年报》编委,曾7次获中国新闻奖,著有《时评写作十讲》《时评中国》《不与流行为伍》《快时代慢思考》等。微信公号“与官员打交道的尺度”原名“褚朝新”,其开办者为褚朝新,现为《南方周末》资深调查记者。先后在《武汉晨报》《新京报》等媒体工作,擅长时政新闻报道,代表作包括《重庆警方首谈王立军时期:过去哪敢说重庆治安不好》《山西“补官”》《时政记者与官员打交道的尺度(连载)》等。
陈刚王继周
关键词:时政新闻报道深度访谈官员媒体总编辑《武汉晨报》
报道世界传播中国——后危机时代我国新闻媒体的机遇与应对
2010年
后危机时代,在全球化的传播现实与语境中,我国新闻媒体应抓住历时性的机遇,对内做好信息服务与风险的预警,引导对危机的理性反思,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对外抓住机遇,坚持"报道世界,传播中国",并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进一步争取国际话语权。
罗以澄陈刚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新闻媒体话语权
乳品安全议题传播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与话语秩序的重构被引量:1
2016年
食品安全议题的传播与政策制定中,媒介话语的使用对政府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2003年至2015年中国乳品安全议题的新闻报道分析可以发现,新闻媒体在乳品安全议题的传播中,建构了由政府话语主导,行业话语和专家话语不同程度服务于政府话语,行业意见领袖和公众等社会力量处于相对弱协商地位的话语秩序。乳品安全议题传播中,媒体需要突破控制性话语的遮蔽和话语结构性的失衡,通过多元话语与话语的民主化重建话语秩序。
陈刚魏文秀
关键词:乳品安全批判话语分析话语秩序公共决策
话语结构、思维演进与智能化转向:作为政治新图景的中国网络问政被引量:7
2020年
作为政府治理的一种新模式和政治新图景,中国语境下的网络问政具有“问责”与“问计”的双层话语内涵和结构,以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双重互动和新空间沟通推动现代政府社会治理模式和公众参与日常政治生活方式的进步。由社会变迁、新技术和制度设计等合力主导下,1.0和2.0时期的网络问政在观念、话语和理念方面的转变,体现了从信息公开到互动沟通再到服务的思维进阶。同时,也存在形式主义,难以形成积极的社群传播等问题和困境。3.0时期网络问政的“再问”,需透过整合政务矩阵平台的优势和运维能力,摆脱“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进一步推进由问政向强调智能化、数字化治理的理政的转向,进而共同构建中国互联网信息生态下公众、网络和政府三位一体的网络问政的政治新图景。
陈刚王卿
关键词:网络问政智能化
营造绿色语境:环境治理默契养成中的媒介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默契是一种内在的、高层面的"一致意向",所以基于默契的共同治理行动是环境治理的理想形态。营造绿色语境是传媒促进环境治理默契养成的重要着力点。基于我国公众的媒介接触偏好,娱乐教育是传媒营造绿色语境的一个重要策略。
姚劲松陈刚
关键词:默契环境治理语境娱乐教育
独立报道与解读的另一种可能——微信公众账号“有槽”和“米糕新闻日记”访谈录被引量:5
2016年
“有槽”档案微信公众账号“有槽”的运营者为媒体人詹涓,曾任《南方周末》记者、编辑,现供职于一家商业周刊,出版有《切·格瓦拉画传》《赎金谈判》(译著)等书。2015 年12 月,开办个人微信公众账号“有槽”。2016年5月1日,她在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发表《一个死在百度和部队医院之手的年轻人》一文,引发了公众对百度推广、生物免疫疗法、“莆田系”等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
陈刚王继周
关键词:南方周末运营者新闻叙事《广州日报》免疫疗法
虚拟与实体:传媒市场运营的二元解构——虚拟经济研究视域下的传媒市场被引量:1
2007年
关于传媒市场,传统上的认知主要是指媒介产品买卖的地方。诸如,“传媒市场是由传媒构成的,用于传媒产品销售的空间”:“所谓传媒市场.实际上是传媒、传媒的受众和传媒的广告商之间所有关系的总和,也就是指传媒产品从供给者到达需求者之间的各种经济活动关系的集合”。等说法,其对传媒市场认知与界定的建构都是针对传媒实体经济市场的运营而言。
罗以澄陈刚
关键词:传媒市场经济研究视域解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