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例儿童氨氯地平中毒致死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1例14岁儿童分次自服560 mg氨氯地平,随后出现头晕、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气促,考虑氨氯地平中毒。予以洗胃、扩容,静脉给予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血浆置换、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综合抢救治疗,但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本文对氨氯地平中毒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进一步分析氨氯地平中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以期为氨氯地平中毒的治疗提供参考。
- 杜春燕刘福
- 关键词:氨氯地平中毒儿童
- 绵阳市某三甲医院2016年-2019年学龄前儿童流行性感冒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分析绵阳市某三甲医院2016年-2019年学龄前儿童流行性感冒临床特点,并探究其及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取绵阳市某三甲医院儿科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239例流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流感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特征资料,探究儿童流感病毒发展趋势,并围绕其临床资料分析探究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16年-2018年以甲型H3N2型及乙型Y型为主,2019年以甲型H3N2型及乙型V为主;流感患儿主要临床特征为咳嗽,发热及流涕(P<0.05);患儿性别患流感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分布来看,<5岁患儿偏多,占76.6%(P<0.05);从流感分布季节来看,冬季及春季占比分别为42.0%及37.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绵阳市2016年-2019年流感病毒分型主要以甲型H3N2及乙型Y为主,乙型流感患儿病例逐渐增多;咳嗽及发热依旧是各种类型流感的主要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分析显示,年龄小于5岁儿童更加容易感染流感,且冬季及春季发病率远高于夏季及秋季。
- 任丹吴荻刘福焦书丽王敏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分析
- 两种出血评分量表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出血评分量表(2019版儿童ITP评分量表)在儿童IT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及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2013 ITP-BAT)对422例ITP患儿进行出血评分并统计其临床资料,分析两种出血评分系统与疾病分期、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比较两种评分方法的评估时间、评价一致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48 h、1周血小板计数及出血评分的变化,以检测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的反应度。结果: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评分以1分及2分为主,对应出血为皮肤及黏膜出血,404例(95.7%)患者有出血表现其中皮肤出血249例(59.0%),黏膜出血144例(34.1%),器官出血11例(2.6%)其中2例(0.5%)患儿严重出血。两种出血评分与ITP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_(s)=-0.5032,r_(s)=-0.6084),与疾病分期均无相关性(P> 0.05)。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与2013ITP-BAT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_(s)=0.7638),但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评分所需平均时间[88.64(40-181)秒]低于2013 ITP-BAT [104.12(47-285)秒](Z=17.792,P<0.001)。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能很好反应儿童ITP的治疗情况。激素组、丙球组、激素联合丙球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8 h、1周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的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及反应度,与2013 ITP-BAT比较评分所需时间短,可作为病情评估、疗效判定的有效工具。
- 刘福刘福杜春燕胡陶
- 关键词: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