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琼如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篇光子
  • 2篇单光子
  • 2篇电离
  • 2篇原子
  • 2篇原子束
  • 2篇跃迁
  • 2篇质谱
  • 2篇SR
  • 1篇电四极
  • 1篇电四极矩
  • 1篇质谱计
  • 1篇双光子
  • 1篇双光子共振
  • 1篇四波混频
  • 1篇四极矩
  • 1篇准分子
  • 1篇自电离
  • 1篇自由离
  • 1篇镁原子
  • 1篇激光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汕头大学
  • 1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科...

作者

  • 6篇陈志坚
  • 6篇姚德成
  • 6篇李琼如
  • 3篇易有根
  • 3篇李邵辉
  • 1篇易有根
  • 1篇肖桂里

传媒

  • 6篇原子与分子物...

年份

  • 1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Sr原子中5s^(21)S_0-5 s6d^1D_2双光子共振增强紫外相干辐射
1998年
用染料激光来激发Sr原子,在5s21S05s6d1D2双光子共振跃迁时,观察到两束前向辐射,经分析认为是一四波混频过程。并分析了这一四波混频过程并对其辐射光强与泵浦光强和Sr的饱和蒸汽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李邵辉易有根陈志坚姚德成金树衡李琼如
关键词:双光子共振四波混频
镁Mg3s^(21)S_0-3s3d^1D_2单光子电四极矩跃迁的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用原子束技术—激光共振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探测离子信号的方法,观察到了原子束中镁Mg3s21S0-3s3d1D2单光子电四极矩共振跃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判断和分析。
易有根姚德成李邵辉陈志坚金树衡李琼如
关键词:原子束激光共振电离
用ICE技术观察和测定镁Mg原子3p9d(J=1,3)的自电离谱被引量:1
1998年
用原子束技术—ICE分步激发方案—激光共振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探测离化信号的方法,观察到了原子束中镁Mg原子3p9d(J=1,3)的自电离谱,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易有根姚德成李邵辉陈志坚金树衡李琼如
关键词:原子束镁原子质谱
脉冲激光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计的设计与研制
1998年
目前国内外的飞行时间质谱计,大多采用双电场加速的方式改善其质谱分辨率。通过较详尽的计算,讨论了双电场飞行时间质谱计中各参数对质谱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影响及其选择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选定了仪器的主要参量,为飞行时间质谱计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依据。还介绍了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建立的脉冲激光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计。
易有根姚德成李邵辉陈志坚陈志坚李琼如肖桂里
关键词:飞行时间质谱计分辨率
Sr_2准分子吸收离化及混合跃迁的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Nd-YAG激光器三倍频泵浦的染料激光激发SrI原子,热二极管探测共振离化信号,获得SrI高Rydberg5snd1D2(n=13-51)系列双光子激光共振电离谱。实验发现激光波长调谐范围在440nm附近时,存在一Sr2准分子吸收光谱带,同时还观测到了5s5p1P1-5s11d1D2,5s5p1P1-4d23P1混合共振跃迁现象。并对这种瞬态准分子的连续吸收光电离背景的形成和混合共振跃迁的机制作了初步探讨,同时对缓冲气体Ar的气压和激光光强对混合共振跃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李邵辉易有根陈志坚姚德成李琼如金树衡
关键词:准分子
SrⅠ 5s^(21)S_0-5s4d^1D_2、5s^(21)S_0-5s6d^1D_2单光子电四极矩E2跃迁及其5s^(21)S_0-5s6d^1D_2单光子电四极矩E2前向相干辐射的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用染料激光来激发Sr原子,首次在实验上发现较强的SrⅠ5s21S05s4d1D2、5s21S05s6d1D2单光子电四极矩E2共振跃迁离化信号,并对5s21S05s6d1D2共振离化时,伴随出现的前向相干辐射进行了判断与分析。
李邵辉易有根陈志坚姚德成李琼如金树衡
关键词:单光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