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鹏

作品数:13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10篇冠状
  • 10篇冠状动脉
  • 8篇心肌
  • 8篇心肌梗死
  • 8篇梗死
  • 6篇介入
  • 5篇型心
  • 5篇介入治疗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动脉介入治疗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 4篇急诊
  • 4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ST段
  • 4篇ST段抬高
  • 4篇ST段抬高型
  • 4篇成像
  • 3篇心肌梗死患者

机构

  • 13篇国家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3篇周鹏
  • 12篇颜红兵
  • 11篇赵汉军
  • 11篇刘臣
  • 10篇宋莉
  • 10篇周金英
  • 9篇李健楠
  • 5篇谭宇
  • 1篇龙村
  • 1篇孙中伟

传媒

  • 12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力衰竭...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程远隔缺血适应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CORIC-MI研究的结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索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全程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后(缺血间期及缺血后28 d)对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盲、随机、对照入组,从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连续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因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63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全程远隔缺血适应组,全程远隔缺血适应组患者从血管再灌注前(缺血间适应)、血管再灌注后即刻(缺血后适应)直至介入治疗术后第28天(延迟缺血后适应)通过袖带加压充放气的方式完成全程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所有患者临床随访12个月。共有126例患者术后30 d时完成心脏磁共振成像。结果对照组的心肌肌钙蛋白I峰值高于全程远隔缺血适应组[30.672(14.472,57.111)ng/ml比22.771(7.908,40.027)ng/ml,P=0.008];而30d时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全程远隔缺血适应组[(56.3±7.7)%比(59.1±7.5)%,P=0.027]。全程远隔缺血适应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增加30 d时心脏磁共振成像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49.8±10.0)%比(48.4±10.2)%,P=0.419];两组延迟强化的体积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2.9,17.3)%比10.8(5.8,19.8)%,P=0.585];两组随访12个月时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比2.5%,P=0.096)。结论全程远隔缺血适应组并没有增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0 d时心脏磁共振成像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没有改善12个月时的临床事件发生率。
周鹏刘臣李健楠周金英陈润真赵宵潇王莹赵汉军宋莉颜红兵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脏磁共振成像
《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解读——从欧洲指南看中国实践被引量:10
2020年
大多数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存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NSTE-ACS的处理始于正确的诊断、适时启动正确的药物治疗、合理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以及开始二级预防。因此,高质量的指南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左辉华胡伟周鹏颜红兵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心室附壁血栓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广泛前壁或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左心室附壁血栓(L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体循环栓塞发生率、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急性广泛前壁或前壁STEMI患者1245例。收集1245例患者急诊就诊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当日、PCI术后连续3 d以及术后1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结果,根据结果诊断LVT者39例,并以简单随机法抽取40例无LVT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主要临床终点为体循环栓塞事件。结果LVT组共39例(3.1%,39/1245),39例患者中广泛前壁STEMI 26例(66.7%)、前壁STEMI 13例(33.3%);非LVT组40例。两组随访12个月,LVT组体循环栓塞1例(2.6%),非LVT组体循环栓塞0例;LVEF<40%是发生L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1.696,95%CI 2.620~52.215,P=0.001)。结论LVT在急性广泛前壁或前壁STEMI患者中发病率为3.1%,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2.6%。LVEF<40%为L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耘博赵汉军盛兆雪周鹏刘臣周金英管宇江暑添宋莉颜红兵
关键词:左心室附壁血栓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体循环栓塞
急性心肌梗死斑块破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特征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斑块破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特征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阜外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在血栓抽吸后行OCT证实斑块破裂的33例患者。搜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危险因素、既往病史、冠状动脉造影资料、OCT影像特征和围术期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33例患者中,纤维帽厚度>65μm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2.31±0.86)×10~9/L比(1.57±0.80)×10~9/L;(0.57±0.08)×10~9/L比(0.44±0.14)×10~9/L;(0.05±0.03)×10~9/L比(0.03±0.02)×10~9/L]明显高于纤维帽厚度≤65μm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胆固醇结晶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无胆固醇结晶患者[(0.04±0.06)×10~9/L比(0.10±0.09)×109/L,P=0.028];前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显著高于后者[(8.35±6.13)比(4.97±2.01),P=0.020]。具有白血栓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高于无白血栓组(P=0.038)。钙化斑块患者单核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无钙化斑块患者(P<0.05)。有巨噬细胞浸润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升高[(165.72±85.93)比(113.47±19.13),P<0.05)]。OCT特征数量的增加,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水平逐渐升高,但仅单核细胞计数水平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可能与AMI患者斑块破裂的OCT特征有关,提示炎症水平与斑块破裂有关。
刘臣周鹏孙中伟谭宇李健楠盛兆雪周金英赵汉军宋莉颜红兵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斑块破裂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冠状动脉杂交影像学的最新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否导致临床事件取决于管腔狭窄程度、斑块特征和炎症状态。冠状动脉造影只能显示血管的直径狭窄程度,而不能提供关于血管壁的结构和成分的信息[1]。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技术可以更深入认识血管壁结构、斑块成分和特征,但是不能显示斑块炎症程度和化学特性。
周鹏颜红兵
关键词:冠心病
血浆脂蛋白(a)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脂蛋白(a)[Lp(a)]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采用Gensini评分法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并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Lp(a)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374例患者,年龄(58.9±11.9)岁,男性1900例(80.0%)。随访时间为561(385,1631)d。Gensini评分与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均显著相关(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lg[Lp(a)]与Gensini评分存在正相关(r=0.311,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Lp(a)水平是冠状动脉复杂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OR 1.010,95%CI 1.007~1.014,P<0.001)。结论对于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高Gensini评分提示不良预后。Lp(a)是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王莹刘臣周鹏李健楠周金英赵霄潇陈润真宋莉赵汉军颜红兵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GENSINI评分
冠状动脉造影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罪犯斑块类型价值的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对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罪犯斑块病理类型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OCTAMI研究中前223例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证实罪犯斑块类型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其中斑块破裂130例(斑块破裂组),斑块侵蚀93例(斑块侵蚀组),结合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吸烟、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斑块破裂组患者年龄[(60.16±10.59)岁比(55.19±10.04)岁,P<0.001]、糖尿病比例(33.8%比18.3%,P=0.010)显著高于斑块侵蚀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斑块侵蚀组单支病变明显高于斑块破裂组(57.0%比36.2%,P=0.004),而三支病变(16.1%比31.5%,P=0.004)少于斑块破裂组,分叉病变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2%比36.2%,P=0.44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瘤样扩张伴对比剂滞留患者发生斑块破裂的风险是斑块侵蚀组的2.20倍(95%CI 1.25~4.32,P=0.008);糖尿病(OR 1.15,95%CI 1.00~3.86,P=0.031)、病变支数(OR 1.49,95%CI 1.26~3.98,P=0.049)、钙化(OR 1.11,95%CI 1.00~8.76,P=0.050)和术前C反应蛋白水平(OR 1.09,95%CI 1.01~4.90,P=0.043)与斑块破裂的发生独立相关。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斑块破裂的真阳性率为76.9%,真阴性率为44.1%,与OCT诊断斑块类型的总符合率为63.2%。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判定斑块类型。破裂多见于年龄偏大、合并糖尿病和多支病变患者,瘤样扩张伴对比剂滞留可能是特征性表现,而侵蚀多见于单支病变患者。
刘臣周鹏谭宇李健楠盛兆雪周金英陈润真陈艺赵汉军宋莉颜红兵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斑块破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罪犯斑块易损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斑块破裂人群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罪犯斑块易损特征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因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后证实斑块破裂的90例患者。搜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危险因素、既往病史、围术期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和OCT影像特征资料。使用稳定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患者的血浆TMAO水平,根据TMAO中位数(3.22μmol/L)水平将入选患者分为TMAO高值组(45例)和TMAO低值组(45例)。使用归一化标准差(NSD)定量评估罪犯斑块巨噬细胞浸润程度。结果与TMAO低值组患者相比,TMAO高值组患者最小纤维帽厚度更薄[60.00(60.00,100.00)μm比90.00(70.00,110.00)μm,P=0.013],而薄纤维帽斑块比例(55.6%比15.6%,P<0.001)、微通道比例(24.4%比4.4%,P=0.014)和巨噬细胞浸润比例(66.7%比26.7%,P<0.001)更高。TMAO水平与反映罪犯斑块巨噬细胞浸润程度的NSD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s r=0.542,P<0.001)。结论在由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浆TMAO与罪犯斑块的易损性相关。TMAO可以作为反映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从而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分层方法和临床治疗策略。
盛兆雪谭宇周鹏刘臣李健楠周金英陈润真陈艺宋莉赵汉军颜红兵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斑块破裂氧化三甲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随访6年1例被引量:3
2019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主因“突发持续剧烈胸痛2 h”于2013年2月27日18:25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入院查体:病危面容,意识淡漠,平卧位,大汗,全身湿冷,血压70/50 mmHg(1 mmHg=0.133 kPa),窦性心律,心率109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双下肢不肿。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吸烟史30年,10支/d。
刘臣周鹏赵汉军龙村颜红兵
关键词:左心室辅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
替格瑞洛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特征及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比较应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基线特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537例。按入院时服用P2Y12抑制药的种类分为替格瑞洛组(299例)和氯吡格雷组(23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以及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结果替格瑞洛组PCI史、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比例、使用抽吸导管和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药比例均偏高(均P<0.05)。替格瑞洛组合用的阿司匹林剂量偏低[(79.7±14.9)mg/d比(95.8±16.8)mg/d,P<0.001];而氯吡格雷组患者年龄偏大,体重偏轻,女性比例高,卒中比例高,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和肌酐清除率水平偏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评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快速风险分层减少早期执行ACC/AHA指南的不良结果(CRUSADE)评分均偏高(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0.960,95%CI 0.936~0.985,P=0.002)和PCI史(OR 1.849,95%CI 1.091~3.135,P=0.022)是入院时选择替格瑞洛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替格瑞洛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的联合终点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3.0%比8.0%,P=0.016),而总体出血(35.5%比19.8%)和轻微出血(31.8%比13.5%)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均P<0.001)。结论应用替格瑞洛治疗的STEMI急诊PCI患者比例已超过50%,年龄和PCI史是入院时选择替格瑞洛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替格瑞洛降低了缺血事件发生率,同时增加了出血发生率,但主要为轻微出血。
宋莉姚晶周鹏刘臣谭宇盛兆雪李健楠周金英陈润真赵汉军颜红兵
关键词:心肌梗死氯吡格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