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磊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疗效
  • 2篇梗死
  • 2篇冠脉
  • 1篇递进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病
  • 1篇心肌梗死再灌...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修补术
  • 1篇血压

机构

  • 6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高磊
  • 2篇冯崴
  • 1篇赵颖
  • 1篇王廷涛
  • 1篇郝博
  • 1篇刘进军
  • 1篇王丹
  • 1篇王娅琼

传媒

  • 2篇淮海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sST2、NLR与冠心病预测诊断及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水平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诊断意义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因胸痛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标准,纳入CHD组(196例),同时选取冠脉造影正常患者纳入对照组(100例),其中CHD组患者根据相应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76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64例。所有组别均行血清sST2及NLR检测,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生化检查、血清sST2及NLR水平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分析CHD的独立预测因子;应用ROC曲线评估二者预测CHD的效能;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sST2及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5、-8.76,均P<0.05);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sST2、NLR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sST2、NLR水平在AMI组>UA>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50.47、35.95,均P<0.05);ROC曲线显示:sST2、NLR二者联合预测CHD其AUC为0.91,相应的灵敏度为83.70%、特异度为93.00%,优于单一检测(P<0.05);Spearman相关性显示:sST2、NLR水平随着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增高而逐渐升高(P<0.05)。结论 sST2及NLR水平可作为预测CHD敏感、有效的生物学指标,二者水平更与CHD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
高顶赵茜高磊刘进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NLR
通心络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中保护作用及长期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对通心络胶囊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该药长期疗效临床观察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通过随机抽取方法分为通心络组(n=20)和对照组(n=20),比较2组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中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及不同时间段的室壁节段运动、左室收缩功能、左心功能、心电图ST段恢复、血浆脑钠肽变化的差异性的分析。结果:通心络组再灌注后无复流2例(10.0%),对照组8例(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通心络组室壁节段运动异常评分指数(WMSI):除24 h,1周内的WMSI值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WMSI均高于对照组(P<0.05)。ST段恢复:术后6 h通心络和对照组ST段回落值无统计学意义,其时间段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脑钠肽(BNP):除术后7 d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它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前向血流,改善室壁运动异常,加速ST段回落,长期服用可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临床作用安全有效。
高磊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无复流通心络胶囊
反向穿刺引导装置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反向穿刺引导装置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完成套管穿刺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为80例腹股沟疝患者行TEP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实验组(n=40,采用反向穿刺引导装置完成第二、第三穿刺点的建立)与对照组(n=40,采用标准正向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78例患者完成TEP,实验组无中转手术,对照组2例中转为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实验组腹直肌损伤率、腹壁小血管损伤导致出血率低于对照组,术中擦拭镜头次数少于对照组,建立腹膜前间隙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膜穿破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2 h与24 h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反向穿刺引导装置在TEP术中完成套管穿刺具有显著效果,能提高套管穿刺的安全性,降低腹直肌、腹壁小血管损伤率,缩短手术时间,利于TEP的推广与普及。
赵安周明亮郝博王逸童高磊温贺新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短期使用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短期使用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入院后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并接受强心、利尿、扩管、控制心室率、抑制心肌重构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达格列净。治疗1周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肌酐(Cr)、尿酸(UA)、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FBG、Cr及NT-proBNP水平分别为(7.69±2.04)mmol/L、(80.96±19.06)μmol/L、(1892.04±1072.67)ng/L,均低于对照组的(8.76±1.94)mmol/L、(88.88±18.75)μmol/L、(2 429.11±1 315.85)ng/L,观察组患者LVEF值为(46.36±7.27)%,高于对照组的(43.09±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U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使用达格列净可有效降低FBG、Cr、NT-proBNP水平,提高LVEF值,改善心力衰竭临床症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飞高磊王丹王迪文冯崴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临床疗效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发生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GTR1)A1166C多态性和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并比较AGTR1多态性在健康体检成人(正常组,121名)、高血压病人(高血压组,105例)、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病人(合并组,95例)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正常组、高血压组和合并组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3组基因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等位基因与C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不同高血压分级病人AA基因和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TR1 A1166C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有关,C等位基因携带可能增加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高磊冯崴王廷涛王茂松
关键词:高血压心肌梗死基因多态性
以岗位胜任力导向的分层递进式培训在内科住培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探讨分层递进式培训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基地培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方面的实施效果。方法以2019年9月—2023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基地的2019级、2020级住培医师共41名为研究对象,2020级27名住培医师设为观察组,2019级14名住培医师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平行式轮转培训,观察组采取分层递进式培训。以日常考核中的360度评价作为评估培训效果的主要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阶段性360度评价平均分的差异,分析观察组在呼吸、心血管、消化科岗位胜任力的两阶段间的差异,调查观察组的住培医师和指导教师对分层递进式培训的认可情况。结果住培第一阶段观察组与对照组的360度评价平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培第二阶段观察组360度评价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呼吸、心血管、消化第二阶段的六大核心胜任力平均分数均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住培医师和指导教师认为分层递进式培训有利于住培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非常赞成目前实施的分层递进式培训方式。结论基于自身专业基地的特点,开展分层递进式培训,有利于培养以德树人、具有六大核心胜任力的合格的临床住院医生。
生海燕赵颖王娅琼高磊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