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 作品数:181 被引量:1,422H指数:20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降低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发生率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降低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58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了24651次末梢血糖监测,将2013年3-5月581例共12192次末梢血糖监测记录(干预前)和2013年6-8月477例12459次末梢血糖监测记录(干预后)的低血糖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干预前低血糖发生原因,观察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血糖管理的效果。结果:按末梢血糖监测时间段进行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低血糖的总体发生率由6.56‰下降至2.32‰(P〈0.01),空腹低血糖发生率由1.31‰下降至0.48‰(P〈0.05)、餐后低血糖发生率由3.36‰下降至1.04‰(P〈0.01)、夜间低血糖发生率0.57‰下降至0.08‰(P〈0.01)。结论:将"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让医生、护士、患者三位一体紧密配合,不仅能有效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其相关风险,还能减轻患者痛苦,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杨莉琴陈静何洪波杨艳毕玉田
- 关键词:低血糖糖尿病血糖管理医护一体化
- 重庆地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老年人 2型糖尿病 (DM )和糖耐量低减 (IGT)的患病情况及相关疾病。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地区 1791例 6 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 :(1) 2型DM患病率为 15 .6 % ,IGT患病率为 2 0 .5 %。餐后血糖是诊断老年人 2型DM的一个敏感指标。 (2 ) 70岁以上组与 6 0~ 6 9岁组比较 2型DM和IGT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 ,其中IGT患病率的差异尤为显著。 (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高血压、高TG血症、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均为 2型DM和IGT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 2型DM和IGT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餐后血糖是早期诊断老年人 2型DM的敏感指标 ;高血压、高TG血症、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是影响老年人 2型叫患病率的主要相关疾病。
- 包柄楠张素华任伟李革卢仙蛾杜娟陈静王继旺马贵成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老年人流行病学调查
- 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MS)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MS诊断标准将446例非糖尿病患者分为非MS组(298例)及MS组(14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血管结构及功能,分析两组间颈动脉损害情况的差异。结果MS组腰围、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态模型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高于非MS组(P<0.01,P<0.05);非MS组动脉斑块发生率仍较高,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指数与MS组相似,而MS组虽不伴糖尿病,但其HbA1c较非MS组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MT与总胆固醇(TC)、年龄、HbA1c、收缩压呈正相关(P<0.01,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T与TC、年龄、HbA1c相关。结论MS在不合并糖尿病时,其颈动脉损害仍较明显,HbA1c明显升高,可能预示MS易发展为糖尿病和较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 邹密蒋利钟健倪银星徐兴森闫振成陈静赵志钢祝之明
-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代谢疾病血红蛋白类糖尿病血管病变
- 定性研究方法在肺结核病人发现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找出重庆地区肺结核病人低发现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出有效的病人发现模式提供依据,提高病人发现率。方法:采用了问题分析和矩阵排序、个人深入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多种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包括结防专业机构的医护人员、结核病现症病人等进行了采访。结果:政府财政投入不足、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开展不足、医疗费用过高、交通不便等因素是制约重庆市结核病人发现工作的主要因素,其中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影响最大。结论:采用问题分析和矩阵排序的方法明确了不同的因素对病人发现的影响程度。只有更好地落实政府承诺,加强结防机构自身建设,定期开展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及加强归口管理工作,才能够切实地提高病人发现水平。
- 陈静汪洋李颖胡代玉Lekha Gurung
- 关键词:肺结核病人发现矩阵排序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远期疗效随访及危险因素研究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LEAOD),是导致下肢截肢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包括球囊扩张及支架植...
- 李英莎祝之明闫振成赵志钢何洪波于浩倪银星钟健陈静胡勤锦
- 流动人口结核病知识水平的定性调查被引量:6
- 2005年
- 为了解农村流动人口结核病及相关知识的需要,在重庆市的渝中区和九龙坡区,进行了12组共73位农村流动人口参加的专题小组讨论。发现他们对结核病及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结核病防治的意识较差。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是促进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必要的和可行的措施。
- 李颖汪洋Rachel Tolhurst许红许艳胡代玉陈静
- 关键词:流动人口结核病结核病控制
- 上海市普陀区病原学阳性敏感肺结核患者家庭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筛查情况及发病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普陀区病原学阳性敏感肺结核患者家庭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18—2021年上海市普陀区确诊的病原学阳性敏感肺结核患者及其家庭内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密切接触者开展结核感染筛查,并在首次调查后的3、6、12个月内向密切接触者提供自愿的LTBI检测,计算LTBI累计感染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指示病例特征对家庭内密切接触者发生LTBI的影响,并通过结核病登记报告系统随访识别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发病情况,计算其近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人年发病密度。结果:2018—2021年共纳入确诊肺结核患者168例,识别家庭内密切接触者284名,首次筛查LTBI感染率为26.8%(76/284),一年内累计感染率为34.5%(98/28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第2个月末痰检结果仍为阳性的指示病例是家庭内密切接触者发生LTBI的危险因素(OR=7.167,95%CI:2.399~26.587,P=0.001)。284名家庭内密切接触者共观察了720.17人年,5例新发现肺结核患者近期发病密度为6.94/1000人年(5/720.17人年),LTBI阳性肺结核近期发病密度[15.76/1000人年(4/253.83人年)]与LTBI阴性肺结核[2.14/1000人年(1/466.34人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7,P=0.106)。结论:结核病患者家庭内密切接触者结核病感染风险高,尤其是第2个月末痰检结果仍为阳性的指示病例家庭内密切接触者发生LTBI的风险更高,应加强涂阳结核病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有效预防结核病在家庭内密切接触者中的传播。
- 孙嘉轩刘艳梁鹏飞郑亦慧胡屹陈静徐飚
- 关键词:接触者追踪多相筛查
- 我国结核病防治相关医务工作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现况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了解我国结核相关岗位医务工作者的结核感染状态,为建立针对医务工作者结核感染状态监测及防控措施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在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中以标准化检索式检索在我国范围内针对结核防治相关岗位医务工作者结核潜伏感染情况研究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搜索结果进行研读和筛选,提取感染率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三种检测方法所得感染率进行效应合并,得到T-SPOT、QFT和TST(≥10 mm)三种方法检测结核感染率分别为29.53%(95%CI:24.26%~35.08%)、41.07%(95%CI:28.81%~53.92%)和43.44%(95%CI:31.49%~55.78%)。结论我国结核相关医务工作者结核感染情况严重,亟需出台针对性的感染监测和防病措施,以保障医务工作者的健康。
- 饶立歆蒋鸿琳陈静沈鑫周艺彪姜庆五
- 关键词:医务工作者META分析
- 腹部脂肪体积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其肾损害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明确腹部脂肪体积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及其肾损害的关系。方法用64排CT对MS(42例)、2型糖尿病(T2DM,7例)和原发性高血压(EH,21例)患者进行腹部脂肪扫描,应用64排CT测量患者脐上下2.5cm腹部脂肪体积、内脏脂肪体积和腹壁脂肪体积,并计算二者比值(内/壁),同时检测内脏脂肪面积、腹壁脂肪面积及腰围、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和尿微量白蛋白,分析腹部脂肪体积和面积与MS中各种代谢指标和肾损害的相关性。结果MS组腹部脂肪体积和内脏脂肪体积较EH组和T2DM组显著增高(均P<0.05),而腹壁脂肪体积仅高于EH组(P<0.05),EH组与T2DM组间无明显差异。MS组内脏脂肪面积较EH组和T2DM组显著增高(P<0.01或<0.05)。腹部和内脏脂肪体积与内脏脂肪面积、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均高度相关(P<0.01或<0.05);相关程度依次为内脏脂肪面积>腰围>BMI>腰臀比。腹部脂肪体积还与游离脂肪酸(FFA)、尿酸(UA)、三酰甘油(TG)和空腹胰岛素(FINS)呈正相关(P<0.01或P<0.05),而内脏脂肪体积与FFA中度相关和TG呈微弱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82和r=0.271,P<0.01或P<0.05),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267,P<0.05)。与腹部体积相比,内脏脂肪面积仅与FFA呈弱正相关(r=0.283,P<0.05),内脏脂肪面积/腹壁脂肪面积比值与TG呈弱正相关(r=0.332,P<0.05)。脂肪体积和面积均与血压无显著相关。内脏脂肪体积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也只呈弱正相关(r=0.252,P<0.05)。结论腹部脂肪堆积预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积聚,与内脏脂肪面积相比,内脏脂肪体积较内脏脂肪面积与MS组分及其早期肾损害相关性更好。
- 闫振成刘浩宇王毅蒲云飞钟健陈静倪银星赵志钢祝之明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
-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异常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不同类型血脂异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将918例AS患者分为3组:正常胆固醇(N-TC)组(502例)、单纯高胆固醇(HC)组(190例)和混合性HC(M-HC)组(226例);N-TC组再分为4个亚组:TG与HDL-C均正常组(112例)、高TG(H-TG)组(61例)、低HDL-C(L-HDL-C)组(186例)、高TG与低HDL-C混合(H-TG+L-HDL-C)组(143例),分析各血脂异常组对颈动脉损害的影响。结果HC组与M-HC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均显著高于N-TC组(P<0.05);M-HC组斑块发生率(65.9%)显著高于N-TC组(44.5%)和HC组(56.0%)(P<0.01)。N-TC的4个亚组中,IMT、斑块数目、斑块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DBP与IMT最相关,年龄与斑块数目最相关。结论MS合并HC对颈AS的影响显著高于高TG或低HDL-C血症;N-TC的MS患者,年龄和DBP对颈AS具有显著影响。
- 蒋利周林闫振成倪银星陈静赵志钢钟健刘道燕祝之明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甘油三酯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