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和代谢特点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SC)在^(18)F-FDG PET/CT显像中的影像特征和代谢特点。方法分析17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SC)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行免疫组化检查和TNM临床分期。结果 17例PSC均表现为肺内单发结节或肿块。中央型6例,周围型11例,右肺8例,左肺9例,双肺上叶13例。病灶最大直径2.2~12.1cm;最大SUVmax为2.2~21.3。病灶摄取类型:4例均匀结节形,3例均匀条片形,9例不规则环形,1例混合型。6例胸膜侵犯,12例单侧(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远处转移。病理诊断:梭形细胞癌5例,多形性癌4例,癌肉瘤8例;上皮细胞角蛋白-CK阳性13例,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17例,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阳性5例,肌间线蛋白-Desmin阳性2例。Ⅰ~Ⅳ期之间病灶直径有差异,病灶直径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Υ=0.604,T<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肺肉瘤样癌和临床分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张晓莹黄平孙震毛旻航陈涛
- 关键词:肺肉瘤样癌脱氧葡萄糖
- ^(18)F-FDG PET/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与胸膜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关键表现及其在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7年来因原因不明胸痛、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行^(18)FFDG PET/CT检查,后经病理证实的MPM和胸膜转移性腺癌患者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程度、胸膜FDG积聚形态、SUVmax及全身伴随征象,并判定MPM的TNM分期。结果:MPM组多为无或少量胸腔积液。胸膜FDG积聚形态类型比较发现,MPM组纵隔胸膜FDG积聚者明显多于胸膜转移性腺癌组(70%vs 20%,P<0.01),而两组间结节型、肿块型、不规则环形,以及叶间胸膜、横膈胸膜FDG积聚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胸膜SUVmax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全身伴随征象中,发生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者MPM组明显少于胸膜转移性腺癌组(25%vs 80%,P<0.05),而心包、胸壁和肋骨侵犯,同侧胸廓体积缩小在MPM组中明显增多(50%vs 20%,P<0.05;75%vs 25%,P<0.01)。MPM组临床TNM分期中,Ⅰ~Ⅱ期为60%,Ⅲ~Ⅳ期为40%。结论:^(18)F-FDG PET/CT发现纵隔胸膜FDG积聚是MPM与胸膜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的关键表现,同时在MPM临床TNM分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张晓莹黄平孙震毛旻航陈涛
- 关键词:恶性间皮瘤转移性腺癌胸膜PET/CT脱氧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