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志文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抗病毒
  • 2篇核酶
  • 2篇靶向
  • 2篇靶向性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致病
  • 1篇致病机制
  • 1篇致病因子
  • 1篇胃炎
  • 1篇联合抗生素
  • 1篇卵黄
  • 1篇卵黄抗体
  • 1篇螺杆菌
  • 1篇慢性
  • 1篇慢性胃炎
  • 1篇抗病毒活性
  • 1篇抗生素
  • 1篇抗幽门螺杆菌
  • 1篇活性

机构

  • 3篇广东药学院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李喜芳
  • 3篇张文军
  • 3篇黄志文
  • 2篇刘映乐
  • 1篇罗桂飞
  • 1篇张成成

传媒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丙肝病毒核心基因靶向性M1GS核酶的体外抗病毒活性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原。目前临床HCV感染多采用干扰素联合病毒唑进行治疗,但其应答率低且感染易反复,探索新型抗HCV治疗策略与药物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大肠埃希菌来源的核糖核酸酶P(RNase P),针对HCV核心基因的序列,设计一小段与之互补的外部引导序列(Guide Sequence,GS),通过PCR将其共价连接至大肠埃希菌RNase P催化性亚基(M1 RNA)的3'末端,从而构建一种靶向性的核酶——M1GS。【结果】构建的M1GS-HCV/C52核酶在体外可对靶RNA片段产生特异性切割;在HCV感染的Huh7.5.1细胞,该人工核酶也能够显著抑制HCV核心基因的表达,并使培养上清中HCV RNA的拷贝数减少约1500倍。【结论】本研究构建的M1GS-HCV/C52核酶具有显著的体外抗病毒活性,从而为HCV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条潜在途径。
张文军李喜芳罗桂飞黄志文刘映乐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抗病毒
抗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致病因子种类多样,致病机制复杂。目前,Hp感染的治疗多采用联合抗生素法,但治疗费用高、不良反应大、耐药率高等问题使治疗变得更加复杂,难以根除。
黄志文李喜芳张文军
关键词:抗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致病因子联合抗生素慢性胃炎致病机制
HCV5'UTR靶向性人工M1GS核酶的胞内抗病毒活性
2013年
目的基于大肠埃希菌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性RNA亚基(M1 RNA),人工构建一种抗丙肝病毒(HCV)的新型靶向性核酶,并进一步鉴定其胞外靶向切割活性及胞内抗病毒作用。方法首先采用计算机软件对HCV基因组保守区———5'非翻译区(5'UTR)的序列与结构进行分析,以确定候选靶位。针对靶位的侧翼序列,设计与之互补的引导序列(GS),然后通过PCR将其共价连接至M1 RNA的3'末端,从而构建靶向性的M1GS核酶。结果针对HCV 5'UTR第67位的胞嘧啶成功构建了一种M1GS核酶———M1GS-HCV/C67。该人工核酶不仅在体外可对靶RNA片段产生特异性切割,在HCV感染的宿主细胞内也能够显著抑制HCV核心蛋白的表达(P<0.05),并使上清液HCV RNA的拷贝数减少约800倍(P<0.01)。结论 M1GS-HCV/C67这种新型靶向性核酶具有良好的体外抗HCV活性,其成功构建为HCV感染的治疗研究提供了另一种潜在途径。
张文军黄志文李喜芳张成成刘映乐
关键词:抗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