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胚胎
  • 4篇妊娠
  • 4篇胚胎移植
  • 3篇生殖
  • 3篇排卵
  • 3篇辅助生殖
  • 3篇促排
  • 3篇促排卵
  • 2篇冻融
  • 2篇冻融胚胎
  • 2篇冻融胚胎移植
  • 2篇妊娠率
  • 2篇释放激素
  • 2篇释放激素激动...
  • 2篇受精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受精
  • 2篇着床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机构

  • 6篇四川省医学科...
  • 4篇四川省医学科...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吕群
  • 3篇王渝
  • 3篇张潇潇
  • 2篇张小建
  • 2篇贾彦全
  • 1篇彭礼繁
  • 1篇周敏
  • 1篇杨业洲
  • 1篇闵丽华
  • 1篇余鲲
  • 1篇邓芳
  • 1篇曹雪华
  • 1篇李晓洁
  • 1篇廖梅旭

传媒

  • 3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卵泡综合征病因的研究进展
2016年
空卵泡综合征(empty follicle syndrome,EFS)是指在进行辅助生殖技术的促排卵周期或自然周期中,B超监测患者的卵泡发育大小、数目正常,雌激素在正常范围,但在取卵时,经过反复冲洗与抽吸仍取不到卵母细胞的现象。Stevenson等在2008年首先提出将EFS分为真性EFS及假性EFS。这一分类有利于对患者的预后作出更准确的判断,同时对下一周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虽然现今距首次提出EFS的概念已经过去快30年,对EFS的病因仍然未能研究清楚。本文对真性EFS和假性EFS各自的病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吕群王渝
关键词:空卵泡综合征病因
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不同发育阶段胚胎妊娠结局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不同发育天数胚胎的发育潜能,为进一步提高FET妊娠率提供依据。方法627例患者830个复苏周期胚胎,根据冷冻时间不同,分为D3冷冻组(n=385),D5冷冻组(n=300)和D6冷冻组(n=145),待患者内膜达到8~12 mm时,复苏18~20 h(D3胚胎)或2~3 h(D5/D6)后移植。结果移植胚胎数,D3组显著高于D5和D6组(P〈0.05),D5冷冻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均显著高于D6冷冻组(61.67%vs 51.03%,46.37%vs 37.94%,P〈0.01)和D3冷冻组(61.67%vs 40.26%,46.37%vs 24.57%,P〈0.01),多胎妊娠率,D5〉D6〉D3组(P〈0.01)。结论在患者有较多胚胎的情况下,进行囊胚培养冷冻,选择囊胚进行冷冻周期移植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张小建李晓洁廖梅旭彭礼繁余鲲曹雪华贾彦全邓芳吕群
关键词:冻融胚胎移植玻璃化冷冻临床妊娠率着床率
盆腔输卵管因素不孕且前次助孕失败患者再次冻融胚胎移植中应用GnRH-a的临床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盆腔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助孕失败后,在冻融胚胎移植(FET)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因盆腔输卵管因素不孕行FET且前次助孕失败的患者319例,根据FET周期中是否使用GnRH-a分为对照组(n=135)和GnRH-a组(n=18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妊娠和自然流产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时按照子宫内膜厚度是否>8 mm和是否高龄(≥35岁)对患者进行再次分层,比较分层后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提示GnRH-a组子宫内膜更厚,临床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更高(P<0.05),但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FET内膜准备方案中使用GnRH-a不是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OR 1.428,P=0.142),是自然流产的独立影响因素(OR 2.499,P=0.024)。②分层分析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子宫内膜厚度>8 mm且年龄<35岁患者中,GnRH-a组临床妊娠率(64.28%vs.50.00%,P<0.05)和自然流产率(30.86%vs.14.29%,P<0.05)更高。结论:对于盆腔输卵管因素不孕且有助孕失败史的患者,GnRH-a未提高患者的活产率,且自然流产率增加。
郭春冯桂梅张潇潇吕群周敏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不孕冻融胚胎移植
胚胎移植位置对体外受精临床结局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在腹部超声引导下定位胚胎移植对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IVF患者406例,按超声下移植胚胎距宫底距离占宫深比例的不同分为五组:A组(≤1/5)共58个周期、B组(〉1/5~2/5)共82个周期、C组(〉2/5~3/5)共104个周期、D组(〉3/5~4/5)共96个周期、E组(〉4/5)共66个周期。比较胚胎移植位置对IVF结局的影响。结果胚胎移植位置占宫深比例在大于1/5~4/5的B、C、D组的临床妊娠率(56.10%、56.73%、55.21%)明显高于A、E组(22.41%、2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胚胎位置距离宫底的位置占宫深的比例在大于1/5~4/5时,会有更高的临床妊娠率。
张潇潇王渝吕群
关键词:胚胎移植妊娠率
两种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两种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治疗过程中的妊娠结局。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IVF助孕的患者460例,根据控制性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方案分为改良超长方案(A组)和长方案(B组)各230例,比较两组的助孕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总窦卵泡数、移植日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率、受精率、优胚率、可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剩余胚胎行囊胚培养结局,A组的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长方案比较,改良超长方案提升了囊胚形成率,并获得了良好的妊娠结局。
贾彦全吕群张潇潇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方案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超促排卵阶段不同“扳机”方案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2024年
辅助生殖技术是常用的不孕症治疗方法,其中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是辅助生殖技术的关键步骤。扳机是COH技术中促进卵母细胞成熟的重要环节,临床常用的扳机方案主要有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扳机方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扳机方案、双扳机方案及双重扳机方案等。HCG扳机方案是用2000~10000IU的HCG诱导颗粒细胞黄体化,恢复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促进卵泡成熟,但后续患者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较高。GnRH-a扳机方案可与垂体GnRH受体结合,促进卵泡成熟,减少OHSS的发生。双扳机方案是同时注射HCG和GnRH-a,适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及卵巢高反应人群,可改善卵泡发育情况,提高成熟卵子数量,可有效降低OHSS的发生。双重扳机方案是一种改良双扳机方案,用于空卵泡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较好。
李林峰刘福林吕群
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
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慢性子宫内膜炎(CE)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病之一,属于盆腔炎性疾病,为一种持续的子宫内膜局部炎症状态。临床上CE常表现为无症状或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常常被妇产科医生忽视。近年来,CE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导致女性不明原因不孕、反复着床失败及流产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辅助生殖助孕结局的重要因素。安全有效、无创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CE的病因、最新诊断方法及多维度治疗模式进行全方面综合性阐述,为CE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罗思琪王渝周敏吕群
关键词:慢性子宫内膜炎辅助生殖不孕女性生殖健康
宫腔灌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探讨宫腔灌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胚胎移植失败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结局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试验,选取既往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失败的12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单、双号抽签的方法分为PRP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PRP组除接受激素替代治疗(HRT)外,在FET周期的第8、10、13日行宫腔灌注PRP;对照组仅接受HRT。所有受试者均在内膜转化日行三维能量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形态、血流检测。比较PRP组与对照组宫腔三维内膜血流检测值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PRP组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增厚、血流指数(FI)、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而两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灌注PRP可通过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厚度及丰富内膜血流,提高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刘淼韦兴健周正欣谢蕙霞吕群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薄型子宫内膜宫腔灌注子宫内膜容受性
合子联合卵裂期胚胎评级与胚胎着床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原核期合子评级体系及核仁数目差异和早期胚胎选择方法与胚胎着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0个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单精子卵泡浆注射(IVF/ICSI)治疗周期,共689枚授精后第1天观察为正常受精的卵子,在受精后16~18小时根据合子的核仁前体数目和分布情况,将其分为Z1、Z2、Z3和Z4共4个等级,并对胚胎的形态学、着床率和妊娠率进行评估,同时将原核核仁数目差值进行分类,比较其与胚胎发育的相关性。结果:Z评级高的合子在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妊娠率及着床率方面显著高于Z评级低的合子,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正常受精卵核仁差异发现,核仁数间的差异不影响胚胎的后期卵裂以及优质胚胎的形成(P>0.05)。结论:原核期合子评级作为简单、快速和无创伤的参数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合子质量,对后期胚胎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核仁数目的差异并不影响胚胎的早期发育,但需进一步研究。
吕群张小建杨业洲闵丽华
关键词:胚胎发育着床
从质控看IVF妊娠丢失与黄体支持
吕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