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星

作品数:18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4篇血液
  • 12篇血液透析
  • 8篇血液透析患者
  • 8篇透析患者
  • 8篇维持性
  • 7篇维持性血液
  • 7篇维持性血液透...
  • 5篇护理
  • 4篇维持性血液透...
  • 4篇静脉
  • 3篇动静脉
  • 3篇动静脉内
  • 3篇动静脉内瘘
  • 3篇心理
  • 3篇内瘘
  • 3篇尿毒
  • 3篇尿毒症
  • 3篇自体
  • 3篇自体动静脉内...
  • 3篇静脉内

机构

  • 17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7篇王晓星
  • 8篇岳晓红
  • 6篇苗金红
  • 2篇王瑞敏
  • 2篇宋丽
  • 2篇邓亚楠
  • 2篇王沛
  • 1篇姜茹
  • 1篇梁献慧
  • 1篇王琰
  • 1篇刘章锁
  • 1篇岳晓红
  • 1篇徐甜甜

传媒

  • 3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国际护理学杂...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国际移植与血...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初步构建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模型。方法在核心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模型加以分析,并创建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框架模型。结果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框架模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临床护理能力、指导和合作能力、教育和咨询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家型的决策力8个模块。结论该模型可为创建国内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统一的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借鉴,为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养的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岳晓红徐甜甜王瑞敏王晓星邓亚楠
关键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和解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 86例患者中均存在着不...
王晓星
关键词: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问题护理对策
Morse跌倒评估量表预测住院患者跌倒风险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预测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Morse跌倒评估量表预测跌倒风险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9月30日。利用诊断准确性质量评价研究工具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共48947例患者。异质性检验显示,纳入的研究存在异质性,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敏感度为0.75(95%CI 0.73~0.77),合并特异度为0.64(95%CI 0.64~0.64),合并阳性似然比为2.45(95%CI 1.97~3.03),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39(95%CI 0.29~0.52),合并诊断比值比为6.58(95%CI 4.13~10.46),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SE=0.026)。结论Morse跌倒评估量表作为单独指标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有效性为中等水平。
王炎岳晓红王瑞敏王晓星邓亚楠宋丽姜茹
关键词: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META分析
基于护理程序的饮食干预结合家庭支持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程序的饮食干预结合家庭支持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护理程序的饮食干预结合家庭支持。对比两组患者入组时、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营养状况及透析依从性。结果干预后3、6个月,两组患者体重指数、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个月,两组依从性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程序的饮食干预结合家庭支持对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和透析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晓星岳晓红王看看张晓雅雷雨田蔡若宇苗金红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程序家庭支持饮食干预营养状况依从性
决策辅助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方式选择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20年
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导致肾脏功能不可逆衰退的终末期疾病[1]。肾脏替代治疗是目前治疗ESRD最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和肾移植3种方式。因费用昂贵、供体器官短缺等因素,肾移植的开展在全球范围受到限制,维持性透析成为最普遍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2]。
苗金红张晓雅王晓星王看看雷雨田王琰
关键词:终末期肾脏病肾脏替代治疗肾脏功能维持性透析供体器官透析方式
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护理
王晓星
决策辅助在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方式选择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方式决策辅助方案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入院拟行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将于肾内科一病区入院的5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于肾内科五病区入院的48名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接受透析方式决策辅助方案的干预。结果干预组实际参与治疗决策程度高于对照组(t=16.007,P<0.001);干预组决策准备度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0.069,P<0.001);干预组决策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6.713,P<0.001)。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方式决策辅助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实际参与治疗决策程度;提高患者决策准备度和满意度。
王晓星张晓雅苗金红王看看雷雨田岳晓红王沛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透析方式参与度满意度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和解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 86例患者中均存在...
王晓星
关键词: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问题护理对策
文献传递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效果及对肾功能、钙磷代谢指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的效果及对肾功能、钙磷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单用HD治疗,研究组予以HD联合H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钙磷代谢[血清钙(Ca)、血清磷(P)]、炎症因子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Scr、BUN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r、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Scr、BU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P、血清Ca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C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血清P、血清Ca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HD、HP治疗尿毒症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肾功能、钙磷代谢、炎症因子指标。
韩金艳岳晓红王晓星韩智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肾功能钙磷代谢炎症因子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和高危因素.方法 以历史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感染率为18.83/1 000导管日.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使用非隧道导管(non-tenneled catheter,NTC)导致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TC外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而导管留置部位和时间都不是外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使用NTC的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使用NTC的患者外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论 应控制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发生率.
岳晓红王晓星王沛刘章锁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